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湖南人口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7
转发:0
评论:0
概况从1949年到2006年,湖南人口由2986.83万人增至6768.1万人,净增3781.27万人,增长1倍多,平均每年净增66.34万人。大致分为高增长期和低增长期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以前为人口高增长期,从1996年至现在为低增长期。1995年以前的46年的高增长期,湖南新增人口3405.1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74.03万人,其间经历了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和190、1961二年短暂的锐减。1996年开始到2006年的11年间,湖南人口净增376.1万人,平均每年净增34.19万人。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49年到1954年5年,这五年为经历“内战”后人口恢复性的增长。五年净增人口442.19万人,平均每年净增88.44万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62年到1975年14年,净增人口1483.3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05.96万人。另外,1986年至1990年为第二个人...

概况

从1949年到2006年,湖南人口由2986.83万人增至6768.1万人,净增3781.27万人,增长1倍多,平均每年净增66.34万人。大致分为高增长期和低增长期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以前为人口高增长期,从1996年至现在为低增长期。1995年以前的46年的高增长期,湖南新增人口3405.1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74.03万人,其间经历了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和190、1961二年短暂的锐减。1996年开始到2006年的11年间,湖南人口净增376.1万人,平均每年净增34.19万人。

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49年到1954年5年,这五年为经历“内战”后人口恢复性的增长。五年净增人口442.19万人,平均每年净增88.44万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62年到1975年14年,净增人口1483.3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05.96万人。另外,1986年至1990年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的延续,5年净增人口415.16万人,平均每年净增83.03万人。

1959年比1958年新增人口19.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1960、1961年人口负增长,1961年比1959年减少183.97万人,剔除饥荒造成的极低出生率,三年饥荒导致的人数逾2百万。

人口分布

按照城区城镇人口划分(2006年统计),长沙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城镇人口达209万;衡阳市等8个大城市;郴州市等3个中等城市,县级市耒阳城区人口逾30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人口大县(市):根据2006年人口统计,湖南省人口过百万的县、县级市有12个,人口最多的为浏阳市135.02万人,其次为宁乡县。

人口小县(市):人口少于20万的县、县级市有5个,其中韶山市人口仅9.9万,为旅游城市。

大市辖区:人口50万以上的市辖区有6个,其中鼎城区人口91.43万人,基本为原常德县撤县之前的区域,赫山区大88.77万人,基本为原益阳县撤县之前的区域。人口不足10万的市辖区3个(洪江区纳入4个),其中最小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仅4.8万人,其次为衡阳市南岳区,仅有5.78万人,均属于旅游区,邵阳市北塔区8.87万人。

民族构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56个民族在湖南均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已达到6,410,694人(占总人口的10.13 %。比第四次普查时的7.95%上升了2.18个百分点,同期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92.05%下降为89.87%,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湖南省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11个世居民族人口达639.09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69%,其他4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1.98万人,占0.31%。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7个,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的有16个,人口在100人以内的有22个民族。

世居民族分布

中国56个民族湖南省均有分布,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形态。少数民族集聚地为1个自治州(即湘西州)、7个自治县,另外集聚地分布于其他30县市区。在市州中,湘西州、怀化、张家界、永州、邵阳、常德6市州集中了全省96.86%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中湘西州、怀化、张家界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100万,永州、邵阳、常德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10万人。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南少数民族多分布于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脉及罗霄山等山区,而且大多集中在自北由西到南、与外省接壤的边界地区。如土家族、苗族主要集中在武陵山脉和雪峰山以西的地区;雪峰山南麓则为侗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湘南五岭山区以及罗霄山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地。

土家族

湖南省为土家族主要世居地之一,土家族为湖南省第二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土家族列土家族人口第一位,总数达到2,639,534人,占土家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32.84%,占湖南全省人口的4.2%,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1.2%。湖南省土家族集聚地为湘西州,另外就是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武陵源区,怀化市的沅陵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土家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苗族

湖南省为苗族主要世居地之一,苗族是湖南省第三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苗族列苗族人口第二位,总数达到1,921,495人,占苗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1.48%,占湖南全省人口的3.04%,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9.97%。湖南省苗族集聚地为湘西州与怀化市全境、邵阳的城步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侗族

湖南省为侗族主要世居地之一,侗族是湖南省第四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侗族列侗族总人口的第二位,总数达到842,123人,占侗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8.42%,占湖南全省人口的1.33%,占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3.14%。湖南省侗族集聚地为怀化的新晃、芷江、通道和靖州四个自治县以及会同县,邵阳的绥宁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瑶族

湖南省为瑶族主要世居地之一,瑶族是湖南省第四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瑶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列第二位,总数达到704,564人,占瑶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6.70%,占湖南全省人口的1.11%,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0.99%。湖南省瑶族集聚地以永州全境为主包括江华瑶族自治县,郴州的北湖、桂阳、临武、汝城和资兴6个区县市,衡阳的常宁市,怀化的辰溪、洪江、通道和中方4县市,邵阳的洞口、隆回和新宁3县市,另外在株洲的炎陵县有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瑶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白族

湖南省为白族世居地之一,白族是湖南省第六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省白族人口仅次于云南和贵州省列第三位,总数达到125,597人,占白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6.75%,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96%。湖南省白族集聚地为张家界的桑植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白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回族

回族为湖南省第七大民族。湖南回族人口数97,36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回族(仅)的比重为0.99%,占湖南人口的0.15%,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52%。

回族是湖南少数民族中分布较广泛的民族,全省绝大部分县级行政区都有回族人口。各市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常德、邵阳两市,常德有回族37,559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38.57%;邵阳30,139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30.95%,两市回族人口总数分别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益阳(回族人口7,921)、湘西州(回族人口7,178)、怀化(回族人口4,115)和长沙(回族人口4,085)四市州回族人口依次列第三至第六位,回族人口前六位市州占全省回族人口总数的93.46%;株洲、衡阳、张家界三市回族人口均在1千人以上,其余五市回族人口均有数百人。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其他世居民族

壮族壮族是湖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列湖南人口第八位。湖南有壮族23,559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壮族人口(仅)的0.15%,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0.37%。湖南壮族集中地为永州市,永州有壮族人口14,757人,占全省壮族人口的62.64%,主要分布于江华瑶族自治县,集聚地在清塘壮族乡。湖南壮族是元、明时期宾州(今宾阳县)、贺县迁来,长期与瑶族、汉族杂居,通用汉语文,但仍保留壮语。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显著民族特色。

族族在湖南省内虽分布较少,但湖南是除新疆以外人口最集中的省份,全省族人口数7,939人(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数列湖南人口第十一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族人口(仅)的比重为0.094%,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124%。湖南族人口主要集中于常德市,常德有族人口5,718人,占湖南全省族人口的72.02%,主要分布于桃源、汉寿和鼎城三县交汇处的青林、枫树、毛家滩和许家桥四个回族族乡,除常德以外,其他市州人口以杂居为主。

畲族湖南为畲族世居地之一。有畲族2,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畲族总人口(仅)的0.41%,在省级行政区中湖南畲族人口处第六位,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45‰。湖南畲族人口主要集聚于株洲和郴州,株洲有畲族1,587人,郴州1,064人,二市占全省畲族人口的91.1%,其余散居各地。畲族人口集聚地处罗霄山脉地区的炎陵、桂东和汝城三县。

参见

湖南省历年人口列表

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湖南省县级政区人口列表

来源

《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湖南省蓝山县封氏人口
湖南省蓝山县封氏人口1.蓝山县总市乡大封家,始祖宋朝安上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9世孙。至公元1931年,凡105户,男214人,女193人,共407人。2.蓝山县总市乡山下封家,始祖复盛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后裔,始祖嗣贤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后裔,始祖光德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11世孙。复盛公派下子孙,至公元1931年,凡32户,男73人,女65人,共138人。嗣贤公派下子孙,至公元1931年,凡38户,男93人,女103人,共196人。光德公派下子孙,至公元1931年,凡28户,男76人,女69人,共145人。3.蓝山县竹市镇岐石脚村,始祖明朝仁祯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19世孙,由大封家迁居于此。至公元1931年,凡83户,男160人,女150人,共310人。4.蓝山县竹市镇山美塘村,始祖元朝时雄公,蓝山光裕堂封氏始祖爵公26世孙,由大封家迁居于此。至公元1931年...
· 人口过多
纵览在1350年前后的黑死病之后,世界人口就持续增长,但显著增长还是在近50年,主要原因是医学进步和农业增产。人口增长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下降。联合国已经表示对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持续增长表示顾虑。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顾虑是有根据的。2017年4月11日,据美国人口调查局数据,世界人口约为74.97亿人据联合国数据为70多亿人。大多数当代估算假定地球现有承载能力在40亿到160亿之间。无论用那种估算,世界人口过多可能已经或还没有发生。无论怎样,近期人口激增造成一些顾虑。世界人口在2040到2050年间预期将会达到80到105亿。2011年5月,联合国将中位数变量预期增加至2050年的93亿及2100年的101亿。前三个世纪人口激增让人们忧虑地球可能养不活现有或未来的居民。1994年,国际科学院组织就人口增长声明指出许多环境问题,如大气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和污染都因人口增加而恶化。其它与人...
· 人口学
历史人口年龄定义人口依据年龄具有下列几项的区分:生产年龄:指15岁至64岁之人口。泛指青年及壮年人口。依赖年龄:是指0~14岁至65岁以上的人口。泛指幼年及老年人口。年龄中层:即是年龄中位数,足以将年龄区分成两半。人口依赖比:又称为扶养比,是生产年龄÷依赖年龄×100%所得之数值。人口结构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用以区分人口性别年龄与结构的一张图表,以表示人口之性别年龄的分布状况。年龄比例:指不同数量的年龄所占的比例,即是各种年龄阶层的结构性别比例:又称为性别比,是一个衡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的指标。当大于100,即是男性多于女性;小于100反之。参见*性别比类型1增进型:即低金字塔,呈现下宽上窄的结构。多存在于低开发国家。2稳定型:人口结构稳定,发展均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3减退型:即倒金字塔,呈现上宽下窄的结构。存在发达国家。人口增减具有两种主要的人口增减模式。自然增减是指一个地区内的人口出生...
· 脍炙人口
【成语】脍炙人口【成语】脍炙人口【拼音】kuàizhìrénkǒu【解释】生鱼片和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被众人所称赞。【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日振》:“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妇孺皆知、人人皆知【反义词】平淡无味、鲜为人知
· 人口论
基本思想人口学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如没有限制,人口是指数(即:2,4,8,16,32,64,128等)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现线性(即:1,2,3,4,5,6,7等)增长。食物为人类生存的最重要之条件。只有自然原因(事故和衰老),灾难(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道德限制和罪恶(马尔萨斯所指包括杀婴,谋杀,节育和同性恋)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马尔萨斯注意到许多人误用他的理论,痛苦地阐明他没有仅仅预测未来的大灾难。他辩解道,“……周期性灾难持续存在的原因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已经存在,目前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继续存在,除非我们的大自然的物理结构发生决定性的变化。”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他的《人口论》是对人类过去和目前状况的解释,以及对我们未来的预测。人口论的论点为粮食增加仅会呈等差数列,而人口的增加却会呈现等比数列。所以他觉得人类必须顾虑食物的缺乏,而减少结婚的预防限制,以及受现实穷困的折磨、对已生人口所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