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口
概况
从1949年到2006年,湖南人口由2986.83万人增至6768.1万人,净增3781.27万人,增长1倍多,平均每年净增66.34万人。大致分为高增长期和低增长期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95年以前为人口高增长期,从1996年至现在为低增长期。1995年以前的46年的高增长期,湖南新增人口3405.1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74.03万人,其间经历了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和190、1961二年短暂的锐减。1996年开始到2006年的11年间,湖南人口净增376.1万人,平均每年净增34.19万人。
第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49年到1954年5年,这五年为经历“内战”后人口恢复性的增长。五年净增人口442.19万人,平均每年净增88.44万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为1962年到1975年14年,净增人口1483.38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05.96万人。另外,1986年至1990年为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的延续,5年净增人口415.16万人,平均每年净增83.03万人。
1959年比1958年新增人口19.2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5‰,1960、1961年人口负增长,1961年比1959年减少183.97万人,剔除饥荒造成的极低出生率,三年饥荒导致的人数逾2百万。
人口分布
按照城区城镇人口划分(2006年统计),长沙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城镇人口达209万;衡阳市等8个大城市;郴州市等3个中等城市,县级市耒阳城区人口逾30万,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人口大县(市):根据2006年人口统计,湖南省人口过百万的县、县级市有12个,人口最多的为浏阳市135.02万人,其次为宁乡县。
人口小县(市):人口少于20万的县、县级市有5个,其中韶山市人口仅9.9万,为旅游城市。
大市辖区:人口50万以上的市辖区有6个,其中鼎城区人口91.43万人,基本为原常德县撤县之前的区域,赫山区大88.77万人,基本为原益阳县撤县之前的区域。人口不足10万的市辖区3个(洪江区纳入4个),其中最小的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仅4.8万人,其次为衡阳市南岳区,仅有5.78万人,均属于旅游区,邵阳市北塔区8.87万人。
民族构成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56个民族在湖南均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已达到6,410,694人(占总人口的10.13 %。比第四次普查时的7.95%上升了2.18个百分点,同期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92.05%下降为89.87%,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湖南省少数民族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族、蒙古族、畲族和满族11个世居民族人口达639.09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69%,其他44个少数民族人口共1.98万人,占0.31%。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7个,在1000人以下100人以上的有16个,人口在100人以内的有22个民族。
世居民族分布
中国56个民族湖南省均有分布,少数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形态。少数民族集聚地为1个自治州(即湘西州)、7个自治县,另外集聚地分布于其他30县市区。在市州中,湘西州、怀化、张家界、永州、邵阳、常德6市州集中了全省96.86%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中湘西州、怀化、张家界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100万,永州、邵阳、常德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10万人。从地理位置来看,湖南少数民族多分布于武陵山、雪峰山、南岭山脉及罗霄山等山区,而且大多集中在自北由西到南、与外省接壤的边界地区。如土家族、苗族主要集中在武陵山脉和雪峰山以西的地区;雪峰山南麓则为侗族的主要分布区域;湘南五岭山区以及罗霄山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地。
土家族
湖南省为土家族主要世居地之一,土家族为湖南省第二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土家族列土家族人口第一位,总数达到2,639,534人,占土家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32.84%,占湖南全省人口的4.2%,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1.2%。湖南省土家族集聚地为湘西州,另外就是张家界市的慈利县、武陵源区,怀化市的沅陵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土家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苗族
湖南省为苗族主要世居地之一,苗族是湖南省第三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苗族列苗族人口第二位,总数达到1,921,495人,占苗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1.48%,占湖南全省人口的3.04%,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9.97%。湖南省苗族集聚地为湘西州与怀化市全境、邵阳的城步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苗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侗族
湖南省为侗族主要世居地之一,侗族是湖南省第四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侗族列侗族总人口的第二位,总数达到842,123人,占侗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8.42%,占湖南全省人口的1.33%,占湖南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3.14%。湖南省侗族集聚地为怀化的新晃、芷江、通道和靖州四个自治县以及会同县,邵阳的绥宁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瑶族
湖南省为瑶族主要世居地之一,瑶族是湖南省第四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湖南省瑶族人口仅次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列第二位,总数达到704,564人,占瑶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26.70%,占湖南全省人口的1.11%,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0.99%。湖南省瑶族集聚地以永州全境为主包括江华瑶族自治县,郴州的北湖、桂阳、临武、汝城和资兴6个区县市,衡阳的常宁市,怀化的辰溪、洪江、通道和中方4县市,邵阳的洞口、隆回和新宁3县市,另外在株洲的炎陵县有分布。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瑶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白族
湖南省为白族世居地之一,白族是湖南省第六大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省白族人口仅次于云南和贵州省列第三位,总数达到125,597人,占白族人口(仅)的比重达到6.75%,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96%。湖南省白族集聚地为张家界的桑植县。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白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回族
回族为湖南省第七大民族。湖南回族人口数97,36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回族(仅)的比重为0.99%,占湖南人口的0.15%,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52%。
回族是湖南少数民族中分布较广泛的民族,全省绝大部分县级行政区都有回族人口。各市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常德、邵阳两市,常德有回族37,559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38.57%;邵阳30,139人,占全省回族人口的30.95%,两市回族人口总数分别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益阳(回族人口7,921)、湘西州(回族人口7,178)、怀化(回族人口4,115)和长沙(回族人口4,085)四市州回族人口依次列第三至第六位,回族人口前六位市州占全省回族人口总数的93.46%;株洲、衡阳、张家界三市回族人口均在1千人以上,其余五市回族人口均有数百人。
2000年人口普查湖南省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市州
其他世居民族
壮族壮族是湖南省的世居民族之一,列湖南人口第八位。湖南有壮族23,559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壮族人口(仅)的0.15%,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0.37%。湖南壮族集中地为永州市,永州有壮族人口14,757人,占全省壮族人口的62.64%,主要分布于江华瑶族自治县,集聚地在清塘壮族乡。湖南壮族是元、明时期宾州(今宾阳县)、贺县迁来,长期与瑶族、汉族杂居,通用汉语文,但仍保留壮语。在文学、艺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有显著民族特色。
族族在湖南省内虽分布较少,但湖南是除新疆以外人口最集中的省份,全省族人口数7,939人(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数列湖南人口第十一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族人口(仅)的比重为0.094%,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124%。湖南族人口主要集中于常德市,常德有族人口5,718人,占湖南全省族人口的72.02%,主要分布于桃源、汉寿和鼎城三县交汇处的青林、枫树、毛家滩和许家桥四个回族族乡,除常德以外,其他市州人口以杂居为主。
畲族湖南为畲族世居地之一。有畲族2,891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畲族总人口(仅)的0.41%,在省级行政区中湖南畲族人口处第六位,占湖南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0.45‰。湖南畲族人口主要集聚于株洲和郴州,株洲有畲族1,587人,郴州1,064人,二市占全省畲族人口的91.1%,其余散居各地。畲族人口集聚地处罗霄山脉地区的炎陵、桂东和汝城三县。
参见
湖南省历年人口列表
湖南省各市州人口列表
湖南省县级政区人口列表
来源
《湖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