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礼器碑

2014-06-0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9
转发:0
评论:0
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此碑书法端庄工整,瘦劲刚健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此碑书法端庄工整,瘦劲刚健,富丽典雅。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礼器碑
东汉永寿二年(156年)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内。此碑书法端庄工整,瘦劲刚健,富丽典雅。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
· 中国礼器
参考王锦民.《古学经子──十一朝学术史述林》.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ISBN978-9-5080-4583-2.李先登.《商周青铜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ISBN978-7-1000-2235-4.
· 《倪国贵族礼器》序
第一次接触我们倪国青铜器缘于十几年前陪同外地来客参观滕州市博物馆。山东省滕州市素有“三国五邑”之称,历史悠久,出土文物众多。从七千年前的北辛文化的骨器、石器、陶器,到明清时期的瓷器、漆器从未间断。在滕州博物馆的“倪国考略”青铜器展室里陈列着数十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让我为之惊叹,唏嘘再三。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我们倪氏家族历史的探寻兴趣。2000年前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个旧书网上淘到一本王献唐先生著的《春秋邾分三国考》,如获至宝,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得知1934年在滕县安上村(今滕州市木石镇境内)就曾出土邾国彝器十四件(鼎2,敦4,盘、F、、壶各2件),且部分青铜器都刻有文字。王先生据此研究,故成此书。研读王献唐先生遗书,使我心潮澎湃,叹先祖之伟大,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责任更重了。2002年下半年,我们当地的一则新闻报道又让我无比亢奋。在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原山东滕县山...
· 论礼器的文化意义与哲学意义
内容摘要:在先秦礼学中,人们将世间的器物划分为祭器与养器(或用器)两个部分,这是基于神圣与世俗两重世界的理论;而将礼器分为祭器与明器两类,则是依照人与鬼神的两重世界的理论。
· 耳杯最早广泛用于战国时代似由青铜礼器演变(图)
六朝博物馆中的青铜耳杯。扬子晚报记者刘浏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剧中人物使用耳杯。资料图片上一期专栏,为您介绍了六朝时期从欧洲传入中国的玻璃杯,今天说说起源于本土的“耳杯”。这种“杯子”,造型上保留了盘子的浅肚,左右各有一耳型把手,用于饮酒或饮茶。耳杯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目前六朝博物馆展出了多种耳杯,比如图中这件青铜质地的。它由杯子本体以及配套的托盘组成。耳杯的造型与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由欧式玻璃杯演化而来的杯子完全不同。耳杯更像是从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演变而来,从圆盘的形状渐渐成为椭圆形,但杯子没怎么加深。史料记载,耳杯最早广泛使用于战国时代。当时,还有另一种酒杯——“爵”,但它由青铜冶炼、纹饰繁琐,造价昂贵,拿在手上比较沉重,所以一般作为一种礼器,在祭祀、典礼与外交活动上使用。而耳杯造型简练,灵活小巧,造价相对便宜,成为广受欢迎的日用品。“曲水流觞”就用这种杯子耳杯作为一种造型被固定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