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男科―卷上虚劳门
傅青主男科―卷上虚劳门,痨症虚损辨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
痨症虚损辨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故虚损可用温补,若劳症则忌温补而用清补也,两症辨法不必凭脉,但看人着复衣,此着单衣者为劳症,人着单衣,此着复衣者为虚损,劳症骨蒸而热, 虚损营卫虚而热也。
内伤发热
方用
当归 柴胡 陈皮 栀子 甘草( 各壹钱) 白芍 花粉( 各贰钱)
水煎服。
凡肝木郁者,此方一剂即快,人病发热,有内伤外感, 必先散其邪气,邪退而后补正,则正不为邪所伤也,但外感内伤,不可用一方也, 外感发热方见前
未成劳而将成劳
方用
熟地( 壹两) 地骨皮 人参 麦冬( 各伍钱) 白芥子山药( 各叁钱) 白( 壹钱) 五味子( 参分)
水煎服。
凡人右寸脉大于左寸, 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验。
阳虚下陷
凡人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 往往变为劳瘵,盖疑饮食不进为脾胃之病,肉黍之积,轻则砂仁、枳壳、山查、麦芽之品,重则芒硝、大黄、牵牛巴豆之类,纷然杂进,必致臌闷而渐成劳矣, 若先以升提之药治之,何至于成劳, 方用
人参 柴胡 陈皮 甘草( 各壹钱) 升麻( 三分) 黄耆 白( 各叁钱)
水煎服。
阴虚下陷
凡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药 山萸 白( 各伍钱) 茯苓( 叁钱) 升麻( 参分) 肉桂 五味子 车前子( 各壹钱)
水煎晚服。
此方纯是补阴之药,且有升麻以提阴中之气, 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何至溏泄哉。
[ 此症每至腿脚发踵, 稍多饮食即便蛔虫,乃脾阴虚陷已极,方宜加入干姜、乌梅]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此肾水虚兼感寒,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若认作阳症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 必致消尽,吐痰如絮,咳嗽不已,声哑声嘶,变成劳瘵,法当峻补其阴, 则足而火焰消,骨髓清泰矣,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壹两) 山萸 地骨皮 芡实( 各伍钱) 五味子 麦冬 沙参 白芥子( 各叁钱) 桑叶( 拾肆片)
水煎服。
此方治阴虚火动者神效。
阴寒无火
方用
肉桂 柴胡( 各壹钱) 熟地( 壹两) 附子 白 人参( 各叁钱)
水煎服。
二方治阴之中,即有以治阳,治阳之中,即藏于补阴。
[ 此两方似六味八味地黄,而上方之白芥,桑叶,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过于地黄丸之丹,泽者,用者不可以意加减也]
过劳
凡人过劳,脉必浮大不伦,若不安闲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当滋补,方用
熟地 黄耆 白芍 白( 各伍两) 山萸肆两 人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各参两) 神曲( 壹两) 砂仁 陈皮 当归( 半斛)
蜜丸,早晚滚水送下五钱。
日重夜轻
病重于日间,而发寒发热,较夜尤重,此症必须从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参 枳壳 青皮 陈皮 半夏 甘草( 各壹钱) 黄耆 白( 各伍钱) 当归( 叁钱) 柴胡( 叁钱) 干姜( 五分)
水煎服。
又方
熟地( 壹两) 人参 陈皮 白芥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伍钱) 柴胡( 贰钱)
水煎服。
夜重日轻
病重于夜间,而发热发寒,或寒少热多,或热少寒多,一到天明, 便觉清爽一到黄昏,即觉沉重,此阴气虚甚也,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当归 白芍柴胡 生何首乌 麦冬 白芥子( 各叁钱) 鳖甲( 伍钱) 五味子 陈皮(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鳖甲, 乃至阴之物,逢阴则入,遇阳则转,生何首乌直入阴经,亦攻邪气,白芥子去痰, 又不耗真阴之气,有不奏功者乎,必须将黄昏时服,则阴气固,而邪气不敢入矣。
阴邪兼阳邪
此症亦发于夜间,亦发寒发热,无异纯阴邪气之症,但少少烦燥耳, 不若阴症之常静也,法当于补阴之中,少加阳药一二味,使阳长阴消, 自奏功如响矣,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鳖甲 茯苓( 各伍钱) 当归 白 白芥子 麦冬 五味子 生何首乌( 各叁钱) 人参 柴胡( 各贰钱) 陈皮( 壹钱)
水煎服。
气血两虚
饮食不进,形容枯稿,补其气血益燥,补其血气益馁,助胃气而盗汗难止, 补血脉而胸膈阻滞,法当气血同治, 方用
人参 白 川芎 谷芽( 各壹钱) 麦冬( 伍钱) 甘草( 捌分) 当归 茯苓( 各贰钱) 熟地 白芍( 各叁钱) 陈皮 神曲(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气血两补,与八珍汤同功,而胜于八珍汤者, 妙在补中有调和之法耳。
气虚胃虚
人有病久而气虚者,必身体蠃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艰涩, 方用
人参( 壹两) 白( 伍钱) 茯苓( 叁钱) 甘草 陈皮 车前子 泽泻(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用人参为君者, 开其胃气,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开,则上之饮食不能进,下之糟粕不能化, 必用人参以养胃土,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气,如服此不效,兼服八味丸, 最能实大肠而利膀胱也。
气虚饮食不消
饮食入胃,必须气充足,始能消化而生津液,今饮食不消,气虚也, 方用
人参( 贰钱) 黄耆 白 茯苓 甘草( 各叁钱) 神曲 麦芽陈皮( 各伍分) 山查( 参个)
水煎服。
伤曲食加来服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钱,咳嗽加苏子一钱,桔梗二钱, 伤风加柴胡二钱,夜卧不安,加炒枣仁二钱,胸中微痛,加枳壳五分, 方内纯是开胃之品,又恐饮食难消,后加消导之品,则饮食化而津液生矣,
血虚面色黄瘦
出汗盗汗,夜卧常醒,不能润色以养筋是也,血虚自当补血, 舍四物汤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汤,用
熟地( 壹两) 麦冬 枸杞( 各叁钱) 当归( 伍钱) 茜草( 壹钱) 桑叶( 拾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桑叶,以补阴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 则血得活而益生,况又济之归地麦冬大剂,以共生乎。
肺脾双亏
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受伤也,人以咳嗽宜治肺,吐泻宜治脾, 殊不知咳嗽由于脾气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则上为咳嗽矣,吐泻由于肺气之弱, 清肃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泻矣,方用
人参( 壹钱伍分) 麦冬 茯苓( 各贰钱) 车前子甘草( 各壹钱) 柴胡 神曲 薏仁(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脾治肺之药,合而用之,咳嗽吐泻之病各愈,所谓一方而两用之也。
肝肾两虚
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两胁饱闷之症, 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以服俯仰之症,此症必须肝肾同补,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当归 白芍( 各伍钱) 柴胡( 贰钱) 肉桂( 壹钱)
水煎服。
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归、芍、柴、桂, 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重轻,今补肝之药多于补肾者何, 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心肾不交
肾,水藏也,心,火藏也,是心肾二经,为仇敌矣,似不可牵连而合治之也, 不知心肾相克而实相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 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 皆心肾不交之故,人以惊惕为心之病,我以为肾之病,人以梦泄为肾之病, 我以为心之病,非颠倒也,实有至理焉,人果细心思之,自然明白, 方用
熟地 白( 各伍两) 山萸 人参 茯神 枣仁炒 麦冬 柏子仁( 各参两) 远志 菖蒲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药( 叁钱) 芡实( 伍钱)
蜜丸, 每早晚温水送下五钱。
此方之妙,治肾之药,少于治心之味, 盖心君谧静,肾气自安,何至心动,此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也, 所谓心肾相依。
精滑梦遗
此症人以为肾虚也,不独肾病也,心病也,宜心肾兼治, 方用
熟地( 半斛) 山药 肉桂 鹿茸 炒枣仁 远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纸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萸 白( 各肆两) 人参茯苓 麦冬 白芍 巴戟 肉苁蓉( 各参两) 紫河车( 壹副) 砂仁( 伍钱) 附子( 壹钱)
蜜丸, 早晚白水送下五钱。
此方用熟地山药山萸之类,补肾也,巴戟、肉苁蓉、附子、鹿茸,补肾中之火也,可以已矣, 而又必加人参、茯苓、柏子仁、麦冬、远志、枣仁者何也,盖肾火虚,由于心火虚也,使补肾火不补心火,则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补肾火,必须补心火,则水火相济也。
夜梦遗精
此症由于肾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润于肝,下不能生于脾, 以致玉关不闭,无梦且遗,法当补肾而少佐以益心肝脾之品,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茯苓 白芍生枣仁 当归 薏仁( 各叁钱) 白( 伍钱) 茯神( 贰钱) 五味子 白芥子( 各壹钱) 肉桂黄连( 各伍分)
水煎服,一剂止, 十剂不犯。
遗精健忘
遗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合治之而咸当乎,盖遗精虽是肾水之虚, 而实本于君火之弱,今补其心君,则玉关不必闭而自闭矣,所谓一举而两得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麦冬 生枣仁 当归 山萸( 各参两) 莲须( 贰两) 熟地( 伍两) 山药( 肆两) 柏子仁去油 远志 昌蒲 五味子( 各壹两)
蜜丸,每日服五钱,白水下。
倒饱中满
气虚不能食,食则倒满,方用
人参 来服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贰钱) 茯苓 山药( 各叁钱) 芡实薏仁( 各五钱) 陈皮( 参分)
水煎服
下喉虽则微胀,入腹渐觉爽快。
久虚缓补
久虚之人,气息奄奄,无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气血大虚,骤加大补之剂, 力量难任,必致胃口转膨胀,不如缓缓清补之也, 方用
当归 茯苓 山药( 各壹钱) 白芍( 贰钱) 白 枣仁( 各伍分) 人参陈皮 麦芽 炮姜 甘草( 各参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芍为君,引参苓入肝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 使脾气渐实,胃口渐开,然后再用纯补之剂,先宜缓补之也。
[ 如久饿之人, 骤投以饭则饱死,须以薄粥徐徐饮之,同是一理]
补气
右手脉大,气分之劳也, 方用补气丸。
人参 黄耆 白芍( 各三两) ,茯苓( 肆两) 白( 半斛) 陈皮 五味子白芥子 远志( 各壹两) 麦冬( 贰两) 灸甘草( 捌钱)
蜜丸,早服五钱,白水下。
补血
左手脉大,血分之劳也,方用补血丸。
熟地 白芍( 各半斛) 山萸 当归( 各肆两) 枣仁 麦冬 白芥子 五味子( 壹钱) 砂仁 肉桂( 各伍钱)
蜜丸,晚服一两,白水下,如身热,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钱。
出汗
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 方用
人参 黄耆 当归( 各壹两) 桑叶( 伍片) 麦冬( 叁钱) 炒枣仁( 壹钱)
水煎服。
痨症
痨症既成,最难治者,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 而不入杀虫之药,则饮食入胃,荫虫而不生气血,若但杀虫而不补气血, 则五藏俱受伤,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补之中,加杀虫之药,则元气既全, 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
熟地 地栗粉 何首乌( 各半斛) 鳖甲 山药( 各壹斛) 神曲 麦冬( 各伍两) 桑叶( 半斛) 人参 白微( 各参两)
熟地为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半年虫从大便出矣。
二症外相似而治法不同,虚损者,阴阳两虚也,劳症者,阴虚阳亢也,故虚损可用温补,若劳症则忌温补而用清补也,两症辨法不必凭脉,但看人着复衣,此着单衣者为劳症,人着单衣,此着复衣者为虚损,劳症骨蒸而热, 虚损营卫虚而热也。
内伤发热
方用
当归 柴胡 陈皮 栀子 甘草( 各壹钱) 白芍 花粉( 各贰钱)
水煎服。
凡肝木郁者,此方一剂即快,人病发热,有内伤外感, 必先散其邪气,邪退而后补正,则正不为邪所伤也,但外感内伤,不可用一方也, 外感发热方见前
未成劳而将成劳
方用
熟地( 壹两) 地骨皮 人参 麦冬( 各伍钱) 白芥子山药( 各叁钱) 白( 壹钱) 五味子( 参分)
水煎服。
凡人右寸脉大于左寸, 即内伤之症,不论左右关尺脉何如,以此方投之效验。
阳虚下陷
凡人饥饱劳役,内伤正气,以致气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饮食不能运动, 往往变为劳瘵,盖疑饮食不进为脾胃之病,肉黍之积,轻则砂仁、枳壳、山查、麦芽之品,重则芒硝、大黄、牵牛巴豆之类,纷然杂进,必致臌闷而渐成劳矣, 若先以升提之药治之,何至于成劳, 方用
人参 柴胡 陈皮 甘草( 各壹钱) 升麻( 三分) 黄耆 白( 各叁钱)
水煎服。
阴虚下陷
凡人阴虚脾泄,岁久不止,或食而不化,或化而溏泄,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药 山萸 白( 各伍钱) 茯苓( 叁钱) 升麻( 参分) 肉桂 五味子 车前子( 各壹钱)
水煎晚服。
此方纯是补阴之药,且有升麻以提阴中之气, 又有温湿之品以暖命门而健脾土,何至溏泄哉。
[ 此症每至腿脚发踵, 稍多饮食即便蛔虫,乃脾阴虚陷已极,方宜加入干姜、乌梅]
阴虚火动夜热昼寒
此肾水虚兼感寒,或肾水亏竭,夜热昼寒,若认作阳症治之,则口渴而热益炽, 必致消尽,吐痰如絮,咳嗽不已,声哑声嘶,变成劳瘵,法当峻补其阴, 则足而火焰消,骨髓清泰矣,方用
熟地 元参( 各壹两) 山萸 地骨皮 芡实( 各伍钱) 五味子 麦冬 沙参 白芥子( 各叁钱) 桑叶( 拾肆片)
水煎服。
此方治阴虚火动者神效。
阴寒无火
方用
肉桂 柴胡( 各壹钱) 熟地( 壹两) 附子 白 人参( 各叁钱)
水煎服。
二方治阴之中,即有以治阳,治阳之中,即藏于补阴。
[ 此两方似六味八味地黄,而上方之白芥,桑叶,下方之柴胡,其妙用有过于地黄丸之丹,泽者,用者不可以意加减也]
过劳
凡人过劳,脉必浮大不伦,若不安闲作息,必有吐血之症,法当滋补,方用
熟地 黄耆 白芍 白( 各伍两) 山萸肆两 人参 茯苓 五味子 麦冬( 各参两) 神曲( 壹两) 砂仁 陈皮 当归( 半斛)
蜜丸,早晚滚水送下五钱。
日重夜轻
病重于日间,而发寒发热,较夜尤重,此症必须从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
人参 枳壳 青皮 陈皮 半夏 甘草( 各壹钱) 黄耆 白( 各伍钱) 当归( 叁钱) 柴胡( 叁钱) 干姜( 五分)
水煎服。
又方
熟地( 壹两) 人参 陈皮 白芥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伍钱) 柴胡( 贰钱)
水煎服。
夜重日轻
病重于夜间,而发热发寒,或寒少热多,或热少寒多,一到天明, 便觉清爽一到黄昏,即觉沉重,此阴气虚甚也,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当归 白芍柴胡 生何首乌 麦冬 白芥子( 各叁钱) 鳖甲( 伍钱) 五味子 陈皮(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鳖甲, 乃至阴之物,逢阴则入,遇阳则转,生何首乌直入阴经,亦攻邪气,白芥子去痰, 又不耗真阴之气,有不奏功者乎,必须将黄昏时服,则阴气固,而邪气不敢入矣。
阴邪兼阳邪
此症亦发于夜间,亦发寒发热,无异纯阴邪气之症,但少少烦燥耳, 不若阴症之常静也,法当于补阴之中,少加阳药一二味,使阳长阴消, 自奏功如响矣,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鳖甲 茯苓( 各伍钱) 当归 白 白芥子 麦冬 五味子 生何首乌( 各叁钱) 人参 柴胡( 各贰钱) 陈皮( 壹钱)
水煎服。
气血两虚
饮食不进,形容枯稿,补其气血益燥,补其血气益馁,助胃气而盗汗难止, 补血脉而胸膈阻滞,法当气血同治, 方用
人参 白 川芎 谷芽( 各壹钱) 麦冬( 伍钱) 甘草( 捌分) 当归 茯苓( 各贰钱) 熟地 白芍( 各叁钱) 陈皮 神曲(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气血两补,与八珍汤同功,而胜于八珍汤者, 妙在补中有调和之法耳。
气虚胃虚
人有病久而气虚者,必身体蠃弱,饮食不进,或大便溏泄,艰涩, 方用
人参( 壹两) 白( 伍钱) 茯苓( 叁钱) 甘草 陈皮 车前子 泽泻( 各壹钱)
水煎服。
此方用人参为君者, 开其胃气,盖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开,则上之饮食不能进,下之糟粕不能化, 必用人参以养胃土,茯苓车前以分消水气,如服此不效,兼服八味丸, 最能实大肠而利膀胱也。
气虚饮食不消
饮食入胃,必须气充足,始能消化而生津液,今饮食不消,气虚也, 方用
人参( 贰钱) 黄耆 白 茯苓 甘草( 各叁钱) 神曲 麦芽陈皮( 各伍分) 山查( 参个)
水煎服。
伤曲食加来服子,有痰加半夏白芥子,各一钱,咳嗽加苏子一钱,桔梗二钱, 伤风加柴胡二钱,夜卧不安,加炒枣仁二钱,胸中微痛,加枳壳五分, 方内纯是开胃之品,又恐饮食难消,后加消导之品,则饮食化而津液生矣,
血虚面色黄瘦
出汗盗汗,夜卧常醒,不能润色以养筋是也,血虚自当补血, 舍四物汤又何求耶,今不用四物汤,用
熟地( 壹两) 麦冬 枸杞( 各叁钱) 当归( 伍钱) 茜草( 壹钱) 桑叶( 拾片)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桑叶,以补阴而生血,又妙在加茜草, 则血得活而益生,况又济之归地麦冬大剂,以共生乎。
肺脾双亏
咳嗽不已,吐泻不已,此肺脾受伤也,人以咳嗽宜治肺,吐泻宜治脾, 殊不知咳嗽由于脾气之衰,斡旋之令不行,则上为咳嗽矣,吐泻由于肺气之弱, 清肃之令不行,始上吐而下泻矣,方用
人参( 壹钱伍分) 麦冬 茯苓( 各贰钱) 车前子甘草( 各壹钱) 柴胡 神曲 薏仁( 各伍分)
水煎服。
此治脾治肺之药,合而用之,咳嗽吐泻之病各愈,所谓一方而两用之也。
肝肾两虚
肾水亏不能滋肝,则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两胁饱闷之症, 肝木不能生肾中之火,则肾水日寒,必有腰背难以服俯仰之症,此症必须肝肾同补,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当归 白芍( 各伍钱) 柴胡( 贰钱) 肉桂( 壹钱)
水煎服。
熟地、山萸,补肾之药,归、芍、柴、桂, 补肝之品,既云平补,似乎用药不宜有重轻,今补肝之药多于补肾者何, 盖肾为肝之母,肝又为命门之母,岂有木旺而不生命门之火者哉。
心肾不交
肾,水藏也,心,火藏也,是心肾二经,为仇敌矣,似不可牵连而合治之也, 不知心肾相克而实相须,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 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如人惊惕不安,梦遗精泄, 皆心肾不交之故,人以惊惕为心之病,我以为肾之病,人以梦泄为肾之病, 我以为心之病,非颠倒也,实有至理焉,人果细心思之,自然明白, 方用
熟地 白( 各伍两) 山萸 人参 茯神 枣仁炒 麦冬 柏子仁( 各参两) 远志 菖蒲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药( 叁钱) 芡实( 伍钱)
蜜丸, 每早晚温水送下五钱。
此方之妙,治肾之药,少于治心之味, 盖心君谧静,肾气自安,何至心动,此治肾正所以治心,治心即所以治肾也, 所谓心肾相依。
精滑梦遗
此症人以为肾虚也,不独肾病也,心病也,宜心肾兼治, 方用
熟地( 半斛) 山药 肉桂 鹿茸 炒枣仁 远志 杜仲 柏子仁 破故纸 五味子( 各壹两) 山萸 白( 各肆两) 人参茯苓 麦冬 白芍 巴戟 肉苁蓉( 各参两) 紫河车( 壹副) 砂仁( 伍钱) 附子( 壹钱)
蜜丸, 早晚白水送下五钱。
此方用熟地山药山萸之类,补肾也,巴戟、肉苁蓉、附子、鹿茸,补肾中之火也,可以已矣, 而又必加人参、茯苓、柏子仁、麦冬、远志、枣仁者何也,盖肾火虚,由于心火虚也,使补肾火不补心火,则反增上焦枯渴,故欲补肾火,必须补心火,则水火相济也。
夜梦遗精
此症由于肾水耗竭,上不能通于心,中不能润于肝,下不能生于脾, 以致玉关不闭,无梦且遗,法当补肾而少佐以益心肝脾之品, 方用
熟地( 壹两) 山萸( 肆钱) 茯苓 白芍生枣仁 当归 薏仁( 各叁钱) 白( 伍钱) 茯神( 贰钱) 五味子 白芥子( 各壹钱) 肉桂黄连( 各伍分)
水煎服,一剂止, 十剂不犯。
遗精健忘
遗精,下病也,健忘,上病也,何以合治之而咸当乎,盖遗精虽是肾水之虚, 而实本于君火之弱,今补其心君,则玉关不必闭而自闭矣,所谓一举而两得也, 方用
人参 芡实 麦冬 生枣仁 当归 山萸( 各参两) 莲须( 贰两) 熟地( 伍两) 山药( 肆两) 柏子仁去油 远志 昌蒲 五味子( 各壹两)
蜜丸,每日服五钱,白水下。
倒饱中满
气虚不能食,食则倒满,方用
人参 来服子 甘草( 各壹钱) 白( 贰钱) 茯苓 山药( 各叁钱) 芡实薏仁( 各五钱) 陈皮( 参分)
水煎服
下喉虽则微胀,入腹渐觉爽快。
久虚缓补
久虚之人,气息奄奄,无不曰宜急治矣,不知气血大虚,骤加大补之剂, 力量难任,必致胃口转膨胀,不如缓缓清补之也, 方用
当归 茯苓 山药( 各壹钱) 白芍( 贰钱) 白 枣仁( 各伍分) 人参陈皮 麦芽 炮姜 甘草( 各参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以白芍为君,引参苓入肝为佐,小小使令,徐徐奏功, 使脾气渐实,胃口渐开,然后再用纯补之剂,先宜缓补之也。
[ 如久饿之人, 骤投以饭则饱死,须以薄粥徐徐饮之,同是一理]
补气
右手脉大,气分之劳也, 方用补气丸。
人参 黄耆 白芍( 各三两) ,茯苓( 肆两) 白( 半斛) 陈皮 五味子白芥子 远志( 各壹两) 麦冬( 贰两) 灸甘草( 捌钱)
蜜丸,早服五钱,白水下。
补血
左手脉大,血分之劳也,方用补血丸。
熟地 白芍( 各半斛) 山萸 当归( 各肆两) 枣仁 麦冬 白芥子 五味子( 壹钱) 砂仁 肉桂( 各伍钱)
蜜丸,晚服一两,白水下,如身热,去肉桂加地骨皮五钱。
出汗
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 方用
人参 黄耆 当归( 各壹两) 桑叶( 伍片) 麦冬( 叁钱) 炒枣仁( 壹钱)
水煎服。
痨症
痨症既成,最难治者,必有虫生之以食人之气血也,若徒补其气血, 而不入杀虫之药,则饮食入胃,荫虫而不生气血,若但杀虫而不补气血, 则五藏俱受伤,又何有生理哉,惟于大补之中,加杀虫之药,则元气既全, 真阳未散,虫死而身安矣,方用
熟地 地栗粉 何首乌( 各半斛) 鳖甲 山药( 各壹斛) 神曲 麦冬( 各伍两) 桑叶( 半斛) 人参 白微( 各参两)
熟地为丸,每日白水送下五钱, 半年虫从大便出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傅青主男科―卷上臌证门
水臌此症满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从膀胱出,则为死症矣,方用决流汤。黑丑甘草(各贰钱)肉桂(参分)车前(壹两)水煎服。一剂水流斗余,二剂全愈,断勿与三剂也,与三剂反杀之矣,盖二丑甘遂,最善利水,又加肉桂车前子,引火以入膀胱,利水而不走气,不使牛遂之过猛也,二剂之后,须改五苓散,调理二剂,再用六君子汤补脾可也,忌食盐,犯之则不救矣。[诸臌症最忌宽中市医多用五皮饮描头画角百无一效]气臌此症气虚作肿,似水而实非水也,但按之不如泥耳,必先从脚面上肿起,后渐肿至身上,于是头面皆肿者有之,此即谓之气臌,宜于健脾行气之中,加引水之品,若以治水臌治之,是速之死也,方用白茯苓薏仁(各壹两)甘草肉桂(各壹分)枳壳(伍分)人参神曲车前子萝卜子(各壹钱)山药(伍钱)水煎服。初服若觉有碍,久之自有大功,三十剂而愈矣,亦忌食盐秋石。虫臌此症小腹痛,四肢浮肿而未甚,面色红而有白点,如虫食之状,是之...
· 傅青主男科―卷上痰嗽门
痰嗽古人所立治痰之法,皆是治痰之标,而不能治其本也,如二陈汤,上中下久暂之痰皆治之,而其实无实效也,今立三方,痰病总不出其范围也。初病之痰伤风咳嗽吐痰是也,方用陈皮半夏花粉茯苓苏子甘草(各壹钱)水煎服。二剂而痰可消矣,此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在肺,去其胃中之痰,而肺自然清肃,又何致火之上升哉。[此症医治不善,极易成劳,缘痰嗽皆责之于肺,伤风痰嗽是风伤肺也,若发散燥痰太过,则肺不敛必嗽愈甚,而上呛血丝,久则肺伤而肾炽,若寒凉滋润太过,则肺不舒必痰愈多,而气喘声痿,久则金冷而水寒,此方无此二弊,愿病者勿以小病而忽之也。]已病之痰必观其色之白与黄而辨之,黄者火已退也,白者火正炽也,正炽者用寒凉之品,将退者用逐之味,今一方而俱治之,方用白白芥子(各叁钱)茯苓(伍钱)陈皮甘草(各壹钱)枳壳(伍分)水煎服,有火加栀子,无火不必加。此方健脾去湿,治痰之在中焦者也,又方白茯苓薏仁至义尽(各五钱...
· 傅青主男科―卷上郁结门
开郁如人头痛身热,伤风咳嗽,或心不爽,而郁气蕴于中怀,或气不舒,而怒气留于胁下,断不可用补药,方用当归(叁钱)白芍(伍钱)半夏(贰钱)枳壳薄荷白丹皮甘草(各壹钱)水煎服。头痛加川芎一钱,目痛加蒺藜一钱,菊花一钱,鼻塞加苏叶一钱,喉痛加桔梗二钱,肩背痛加枳壳羌活,两手痛加姜黄或桂枝一钱,腹痛不可按者,加大黄二钱,按之而不痛者,加肉桂(壹钱),余不必加。关格怒气伤肝,而肝气冲于胃口之间,肾气不得上行,肺气不得下行,而成此症,以开郁为主,方用荆芥柴胡川郁金茯苓苏子白芥子花粉(各壹钱)白芍(叁钱)甘草(伍分)水煎服,又方用阴阳水各一碗,加盐一撮,打百余下,起泡,饮之即吐而愈,凡上焦有疾,欲吐而不能吐者,饮之立吐。
· 傅青主男科―卷上湿证门
黄症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白茯苓薏仁(各壹两)茵陈黑栀(各叁钱)陈皮(伍分)水煎服。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若欲多服去栀子。瘅症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方用白(伍钱)人参(叁钱)茯苓(壹两)柴胡附子半夏(各壹钱)陈皮(伍分)水煎服。[经云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条原本瘅字,当是痹字之误]伤湿此症恶湿,身重足肿,短赤,方用泽泻猪苓(各叁钱)肉桂(伍分)茯苓白(各伍钱)柴胡半夏车前子(各壹钱)水煎服,一剂愈。脚气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黄耆(壹两)人参白(各叁钱)防风肉桂柴胡(各壹钱)薏仁芡实白芍(各伍钱)半夏(贰钱)陈皮(伍分)水煎服。此方去湿之圣药,防...
· 傅青主男科―卷上伤寒门
初病说凡病初起之时。用药原易奏功,无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药错乱,往往致变症蜂起,苟看病清,用药当,何变症之有。伤风(按古方书皆曰中风今曰伤风)凡人初伤风,必然头痛身痛,咳嗽痰多,鼻流清水,切其脉必浮,方用荆芥、防风、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剂即止,不必再剂也。伤寒凡伤寒初起,鼻塞目痛,项强头痛,切其脉必浮紧,方用桂枝、干葛、陈皮、甘草各等分水煎服,一剂即愈。外感(外感之发热,卫气外闭也,内伤之发热,营气内损也,外感热在皮毛,内伤热在骨髓,治法不同,内伤发热方见下)凡人外感,必然发热,方用柴胡、黄芩、荆芥、半夏、甘草各等分水煎服。四时不正之气,来犯人身,必然由皮毛而入荣卫,故用柴胡、荆芥,先散皮毛之邪,邪既先散,安得入内,又有半夏以祛痰,使邪不得挟痰以作祟,黄芩以清火,使邪不得挟火以作殃,甘草调药以和中,是以邪散而无伤于正气也,若内伤之发热,则不可用此方。伤食凡伤食必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