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十二回 赴塞北老翁领路 过黄河神农遇奇

2014-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5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十二回赴塞北老翁领路过黄河神农遇奇,旷野四周,喊声震天,呼声动地。亮子油松、灯球火把,照耀如同白昼。“父王!你在

  旷野四周,喊声震天,呼声动地。亮子油松、灯球火把,照耀如同白昼。“父王!你在哪里?!”“大王、赶快回家!”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夜近子时,人们仍如疯似狂地寻找着,呼叫着。人人焦急万分,个个声嘶力竭。正当人们乱哄哄之际,忽然从人群的东北方,传来了清脆的吟唱声。这声音浑厚、圆润、铿锵,这声音优美、悦耳、动听。瑶姬尤其熟悉地听到:  微温肺脾甘黄芪,补气升阳下陷举,  因表止汗排脓毒,利水退肿消渴依。  吟唱声甫歇,余音尚在旷野回荡时,突又听到换韵声响起:  沙苑蒺藜性甘温,补益肝肾治跟昏,  困精明目疗遗滑,腰疼尿洒水脏冷。  大家闻声而动,一齐拥向前方。瑶姬首先扑到炎帝怀中:“父王,真吓死我了!”太乙先生也紧逼地说: “贤王,你不声不响,离家远出,真让大伙担心!”国老、多维、求协齐声道:“大王外出,太医馆变成了问事处,人人都向我等索要大王。”炎帝歉意道:“让大家操心,本王深表歉疚。但此行不虚,我们又得到两种好药,各位难道不高兴?只此微功,也满可抵我不告而去之过。再者,本王堂堂一大活人,能有何意外?”甲、乙、丙、丁四酋及执事等说:“大王为民,历来奋勇涉险,从不顾及自身,是以我等放心不下。”炎帝说:“我这不好好的吗?好了,大家速回太医馆,我有急情相告。”众人一齐道好,簇拥着炎帝返回。  当大家听完炎帝讲述的故事,人人都为黄耆老人的无私奉献所感。最后炎帝说:“东北角个土山的黄芪不多,如非救急,不可浪费。到是阴山下之大量黄芪,应作为我们采集目标。为此,我决定,明日可以动身,以我为首,瑶姬、太乙先生,再选几名青壮年药事人员,直奔塞北。乘现在黄河结冰,往返便利,时不可失,故星夜让大家作此准备。大医馆事务.请国老、多维、求协先生多多费心。”众人听说.都想伴随大王,但馆中病人日渐增多,确也难以抽身,只好各安本职。  天寒地冻,北风刺骨,炎帝一行数人,怀着满腔热血、满腔激情,迎着展曦,顶着飘雪,行进在通向小土山的旷野中。他们环视着,随时准备发现什么。他们谈论着,或医或药,或为民病疾苦。中午时分,在昨日挖黄芪处的小山弯,笔者已等在那里。炎帝说明来意?老者也很高兴。接着炎帝吩咐两名随从人员,同那老者一齐采集,把黄芪与沙苑子各分另装。并指着这块药地,大约划成三等份后说:“我们现在只采此三分之一处,决不同乱挖乱采,同时要告诉人们,对此药要严加保护。”然后对那老者说:“家中者嫂子病体可好。”老者稽首道:“托大王洪福,今晨已大见好转。”炎帝道:“快把大伙采好的多带点回去吧,家人正惦记着呢。”老者说:”天已日中,大家一同到寒舍用饭后再走不迟。”炎帝说:“我们带有足够的干粮,请老先生不必费心。”老者再三道:“不行,已到门口,焉有不入之理,再者喝口水、歇歇脚,总可以吧!”炎帝-看,盛情难却,便说:“好吧!只好再次搅扰了。”说完便同老者一齐进村。老者本意要大排“饮宴”,但炎帝说明要赶路,并一再阻止铺张。老者无奈,只得草草吃些随茶便饭。吃饭间,老者听得说炎帝等此行是要去塞北,便道:“大王,去塞北的路径,需我做向导,请允许我和大伙同行。”炎帝说:“不可,老先生年事已高,不能受此劳累。再者,家有病人,本王更不放心。”老者恳切而坚定地说:“老朽身体尚很壮实,早已习惯山川干活。这北赴之事,不在话下。拙荆之病,现已大好,再继续服药,很快便会痊愈。且药已采备足够,满可敷用。至于照顾,我马上让儿女们顶替。特别是北上.大王路径不熟,易于耽搁,再者,黄河虽已结冰,但大王等不知何处可以通行,何处不能通行,这须有识得此理之人指点。老朽多年居住于河沿,对此颇为熟悉,因此,过黄河非老朽为向导不可。此外,塞北草原,广袤无边,阴山延绵,难找尽头,何处有黄芪,也只有老朽知道,有此三者,老朽必须随行。” 众人及炎帝听到老者慷慨陈言,不仅感激,而且认为确实言之有理。炎帝开言道:“深感老人家美意,那好吧,这就有劳先生了。”说完,让随行人把采集的黄芪、沙苑子全部给老者家放下,让二人马上返回,再行采集。采够后直接返回太医馆。那老者也迅速作好走后的安排。背、挎、携、拿相应的物品,一同随炎帝直奔东北方向。   走着走着,据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便是可以通过黄河的保险地段。正当人们加紧步伐时,突然在前面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一砂质土地上,长着一片形似荷叶但不大的花草。叶如喇叭花状,叶子表面深绿,叶背灰白。直挺的花茎,自根而上,茎周互生大小不等粉红花蕾,顶端开着一朵大圆形黄色花朵,如葵花、如黄菊。金黄、深绿、粉红三色交映,四周又衬以白茫茫冰雪,随着清风吹来,花叶飘摆,如歌如舞,如诗如画。人们陶醉在这片神奇的原野上。炎帝看到此情此景,不禁自言自语:“天寒地冰,冷风凛冽,百花凋谢,众草枯萎,而此花独放,尽显春色,奇也怪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二回区区小草显神奇各种大病得救治
远古之时,氏族社会民众茹毛饮血,杂处群居。其栖息之所,或构木为巢,搭棚架于林木之间;或掘土为洞,阴处穴居于土地之下矗为议事便利计。其最高部落首领,则居于明堂之中。所谓明堂,即以土石垒基成丘,上以土木为墙、木材为柱,横梁贯之,上覆茅草。以竹为床,以石为凳,一应家具器皿,或竹或木,或石或陶。较之巢、穴,则豪华无疑矣。当炎帝以沉重而忧郁的神情询问各大小头领时,头领不仅一阵骚动,个个面红耳赤、抓耳挠腮。骚动过后,一阵沉默鸦雀无声。良久良久仍无人回答。突然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清空“父王,几个月前,小丁为熏蚊虫而燃烧艾叶,其祖母病痛昏迷,无意中闻艾叶而苏醒,说明艾叶能有醒神之功效,今后似可推广。又如河滨沙梁小丙,因患疮毒不能起身,家无粮谷,其母于河畔挖得甜草根代食,不久疮敛病愈,人称此草为甘草,可见有解毒健身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万波涟漪更无穷。瑶姬短短两条例证,引起众多头领不尽的回味。...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奇香和奇臭的中药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内藏的奥妙无穷,有珍贵的金银、珍珠、琥珀,有名贵花卉植物,几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中药也有草木花果、飞禽走兽,而且品类非常繁杂,无所不有。酸甜苦辣咸涩,无味不具。香者沁人心脾,臭者掩鼻不及。芳香药物中,麝香为香中之香,其香浓烈持久,馥郁特异。麝香是鹿科动物麝雄体香囊内的分泌物,每逢求偶佳期,雄麝的香囊内便散发出奇芳异香,引诱雌麝与之相爱交配,以繁衍后代。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另外还含有脂肪、树脂、蛋白质、无机盐类等,是开窍、通经、活血、散瘀的珍稀药材。麝香的名贵可与黄金比美,每公斤达数万元。临床上常用于各种肿瘤、癌症的治疗,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制成消瘤散,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有很多病人患脑出血、脑栓塞等造成身体半身瘫痪,恢复起来很慢,治疗很难。应用麝香配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良效。有些病人患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影响生活美观,给病人造成痛苦,应用吊腺风膏加...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十二回悟古训炎帝明理设典部神农劝学
闻听炎帝光临,国老与太乙携手出迎。原来,为了规划、安置和配备好太医馆舍,国老特邀太乙前来共商方案,这几日太乙先生一直住在这里。“大王吉安!”二老安好本王身体已完全康复。恐太医馆筹建遇到困难,特来探视。二老及瑶姬就筹建进展作了简要汇报,并领炎帝到各个部室作查看,炎帝十分满意。他又问及院中所晒物品,瑶姬嘴快,抢着说:“那些都是药品呀。”“什么?那些不是粮食和果蔬吗?”“正是,”国老接茬说,“其实,日常食用的五谷、蔬菜、瓜果、肉蛋等都是药物。它们分别依照五行的特性,滋养人体的五脏,使五脏康健、功能旺盛,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说到这里,炎帝突然想起所读古籍书,有一部陶片铸制的书,附在《奇恒》一书之后,名日《奇孩术》,内容大体同于《奇恒》,只多写了一些合理食用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的道理。书中“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指出任何食物,若单一品种过多服食,日久则...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三十二回炎帝采药得贤才神农获丰归柴园
炎帝说着招招手,会同太乙、瑶姬、三辨一合四兄弟,一边上坡,一边交谈。听到炎帝询问,辨象便说出来意。原来,四兄弟正在家中讨论医学与哲学的关系之时,其好友即柴旺之子病机,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四兄弟赶紧迎上前去:“好久不见,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病机曰:“是香风。”四人一听,知其话中有话,齐声道:“快说说看,是何好信息?”病机抱拳道:“恭喜四位荣任高职!”四人一听,更是莫名其妙:“别卖关子了,快说什么事。”病机便把设立太医馆塞北分馆之事,以及他四弟兄任职之事,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作了交待。末了,又将一大早炎帝等上山采药之事作了透露。四弟兄听说,一齐道:“炎帝大王亲自外出,不畏艰辛,不惧劳苦,为拯救民众,甘冒风险采集药品,此等壮举,实乃千古难见。我等既受大王重任,理当竭尽全力。现天寒地冻,山路难行,然大王却视若坦途,只此一宗高尚品格,也是我辈终生效仿之榜样。当今疾病肆虐中原,药品奇缺势所必然,我等理...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第一回逢大旱民众倒悬遇灾病神农问策
中华医药,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肇始炎黄。上古之时,瘟疟横行,神农炎帝,跋山涉水,济世救民,遍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乃祖国医药的伟大创始者,为后人留下一个个生动而感人的故事传说……巴山,亘古雄伟壮丽。群峰林立,悬崖百丈,白云缭绕,古木参天,瀑布飞泻,幽溪奔腾。一条壮汉,穿梭林间。崎岖山路,荆棘丛生,扭裂踝腕,刺破皮肤,他也毫不在意置若罔然。在一个山坳里,东采草茎,嚼其味道;西摘根叶,品其气质;南取花卉,嗅其香臭;北收瓜果,观色辨姿,不知疲倦,不辞劳苦。饥餐野果,渴饮清泉。寻找着各色各样的草木,分门别类装入背篓。这位壮汉,正是人类祖先的著名部落首领――神农氏。炎帝,上古少典国君之子。母为有虫乔氏之女,名曰安登。姓姜,世居姜水(岐山、岐水之东南)北岸之姜氏城。炎帝表字石年,古称“感神龙而生”,故“身似龙形”。出生于烈山(砺山)之石室,人称烈山或砺山氏。身长八尺七寸,面红而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