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为何“李子树下埋死人”

2014-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64
转发:0
评论:0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为何“李子树下埋死人”,似乎老一辈儿的人都会熟背这样一句顺口溜:“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想起

似乎老一辈儿的人都会熟背这样一句顺口溜:“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想起这句顺口溜,只因正值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夏季,而每每路过这些诱人的水果摊铺,便不由得勾起了记者记忆中从孩童时起就未了的心结:为何会“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记者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康复系教授张湖德求证得知,桃、杏、李,既为夏季时令鲜果,又为药食同源的中药。

说“桃养人”,并将其唤作“寿桃”,是因为桃的益处众人皆知: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与“桃养人”相反,说“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食杏、李有害”的观点。从中医养生观点认为,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中医认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不仅食杏肉伤人,爱食鲜杏仁的朋友也要提高警惕:因鲜杏仁有苦、甜之分,而苦杏仁中因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生食过量便会中毒,甚至死亡。目前,经向多位专家请教,虽未找到“李子致人死”的确凿理论,但张教授指出,由于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尤其食李子切记不可与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则可损人五脏,严重者同样可致人死亡。由此可见,民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如何避免上述不良症状的发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陆广莘向记者指出,“李子不沉水者有毒”,若不慎购有发涩、发苦,属于还未成熟的李子,则不可进食。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食3~5枚视为适宜。同时,因“杏仁得火凉”,即经过

火炒或水煎后,有毒物质才可祛除,方适宜进食。对于爱吃杏的朋友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趣名种种
中药的命名方式极多,有以功效主治、产地分布命名的;有以色泽形态、气味滋味命名的;也有以采收季节及传说中人物命名的。总的倾向是偏重于形象化,于是出现了种种名实相异的药名趣闻。谓子不是子:瓦楞子,实为泥蚶、魁蚶的贝壳;没食子,实为没食子蜂寄生在没食子树上的虫瘿;天癸子,实是毛莨科植物天癸的块根;而黄药子、白药子也均为植物块根。以上这些“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子类药材。谓草不是草:冬虫夏草,实为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等幼虫上的实体及幼虫尸体;凤眼草,实为臭椿的果实;而灯心草、通草则是以该植物的茎髓入药。谓砂不是砂:蚕砂、夜明砂、望月砂分别是夏蚕(不是春蚕)、蝙蝠、野兔的粪粒,与矿物砂大相径庭。谓脂不是脂:五灵脂,实为复齿鼯鼠的粪粒;而补骨脂,乃是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成熟果实。谓石不是石:浮海石,实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的骨胳;鱼脑石,为大黄鱼头盖骨内的耳石;淡秋石则是石膏在尿中久浸后的表面凝结物。谓肾...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里的飞禽
白鹤:鹤有黑、白、苍、黄之分,入药以白鹤为佳。鹤血性味咸平,可补虚损,益气力。鹤脑有明目之效。鹤骨有滋补功效。鹤蛋可解痘毒。白鹅:鹅肉甘平,能解五脏烦热,煮汁饮服可防治糖尿病。鹅胆苦寒,有解热毒功效,外用涂抹可防治痔疮。鹅蛋甘温,可补中益气。鹅掌上的黄皮,焙干研末后用油调和外用,可治冻疮,亦可防治脚趾缝湿烂。野鸭:其肉甘凉,可补中益气、平胃消食。鸳鸯:肉咸平,有小毒。食用可防治血痔不止。鸬鹚:也称“水老鸦”,常生活于水乡,色黑如鸦,经渔民训练后用来捕鱼。其肉酸咸,有微毒,利水,主治腹胀。乌骨鸡:以舌黑者入药为佳。其肉甘平,可补虚劳,主治妇女崩中带下,尤益于产妇。白鸽:肉咸平,可调精益气,治恶疮疥癣。炒熟后用酒送食,用于防治白癜风。雀:肉甘温,可壮阳益气,暖腰膝。雀蛋酸温,可防治阳痿,且能生精。雀肝可防治肾虚阳弱。雀头血可防治夜盲。雀脑涂抹可防治冻疮。编辑提示:以上飞禽中,有的已被国家列为重...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中药与四季:春砂仁、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中药与气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公藤。中药与空间:东白芍、西青果、南贡实、北沙参、人中白。中药与五味:酸枣仁、甜石莲、甘草、苦参、辣蓼草、五味子。中药与地理:望江南、河白草、海金砂、洋金花。中药与五行:阴地蕨、阳起石、金石斛、木棉花、水獭肝、火麻仁。中药与生肖:鼠曲草、牛蒡子、虎杖根、菟丝子、龙骨、蛇含石、马勃、羊踯躅、猴枣、鸡骨香、狗肝莱、猪牙皂。中药与数字:一见喜、两面针、三个虎、四叶参、五加皮、六月雪、七月莲、八月扎、九香虫、千年健、万年青。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十二生肖”
鼠――鼠曲草:有补脾益气,祛风化痰之效。适用于风寒咳嗽、脾虚浮肿、慢性支气管炎等症。牛――牛膝:有活血、祛瘀、强筋骨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经闭不通、难产、腰膝疼痛、下肢风湿痛、尿血、尿道涩痛等症。虎――虎杖:有活血行气、祛风除湿之功效。适用于慢性阑尾炎、关节风湿痛、湿疹等症。兔――菟丝子:有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等功效。可用于肾亏遗精、阳痿、频数及两眼昏花等症。龙――龙胆草:有解热、清火、解毒、清湿热等功效。适用于急性热病的高热、手足抽搐痉挛及黄疸、胆石症、风火赤眼等症。蛇――蛇莓: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可适用于血热崩漏、乳痈、带状疱疹、毒蛇咬伤等症。马――马齿苋:有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效。适用于细菌性痢疾、疮疡热毒、丹毒等症。羊――羊蹄草:有解毒杀虫之效。可适用于癣、汗斑、口疮、跌打损伤等症。猴――猴姜(骨碎补):有强筋活络、行瘀止血之功效。可适用于关节风湿病、蛀牙痛、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等症。鸡――...
· 中医文化―中药典故―中药“美白仙子”
在中药里,有多种具有滋润、美白肌肤功效的药物。这些药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姓“白”。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味苦,性温,其对皮肤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称:“用白术蘸酒(或醋),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香、辛,性温,历代被视为美容佳品。无论是在千金面脂方中或是在玉容散中,白芷都是制作面脂的主药。白芨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茎,味苦、甘,性平、涩而黏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疮。白苏为人工栽培。取鲜白苏叶涂擦腋下可治狐臭。白蔹为多年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多而细,取其根茎入药。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而美白肌肤。”白附子味辛、甘,可作面脂。取其捣碎成细粉,以酒拌和,用来敷面,可治粉刺和雀斑。白蒺藜又名刺蒺藜,1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味苦、辛,性温。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及多种丰富的过氧化物分解酶,有明显抗衰老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