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上海茶馆

2014-06-0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3
转发:0
评论:0
上海茶馆,上海的茶馆开始于清朝同治初年。在三茅阁桥临河而建设的“丽水台”茶馆楼宇轩敞,

  上海的茶馆开始于清朝同治初年。在三茅阁桥临河而建设的“丽水台”茶馆楼宇轩敞,它是上海最早的规模较大的茶馆。继它之后,南京路上出现了第二家茶馆――“一洞天”。光绪二年(1876年),广东人在上海广东路的棋盘街北开了同芳茶居,兼营茶点,清晨供应鱼粥,中午供应各色点心,晚上供应莲子羹、杏仁酪。很快,在同芳茶居的对面出现了“怡珍茶居”,兼营烟酒。同芳茶居和怡珍茶居是早期上海茶馆中经营得颇具特色的茶馆。南市的湖心亭茶室、“也有轩”、“四美轩”和“春风得意楼”等都颇具盛名。   

  后来,上海的茶馆从南市向北市发展・,例如云南路的“鹤林春”、广东路的“松风阁”、福州路的“青莲阁”、九江路的“天香阁”、南京路上的“仝羽春”、“五云日升楼”等。   

  20世纪初,上海的茶馆深受欧洲和日本的熏染,音乐茶座、公园露天茶室纷纷兴起,迅速向全国的大中城市波及。据记载,民国八年(1919年)上海至少有160家茶馆。   

  上海是近代茶馆的聚集地,上海人喜欢“孵茶馆”。上海人“孵茶馆”不仅能满足休闲的需求,而且得到艺术上的熏陶。南市老城厢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有160多家茶馆,是上海茶馆的发祥地。上海茶馆主要分为老虎灶式茶馆、书场式茶馆、市场式茶馆、娱乐性茶馆。   

  20世纪80年代,由于茶文化的复兴,上海茶馆逐渐兴盛。到了90年代末,上海的各种茶馆、茶楼、茶艺馆和茶室约有50凹多处。高级茶馆有湖心亭茶楼、春风得意楼、宋园茶艺馆、汪怡记茶艺馆等二三十家。近几年新崛起的泡沫红茶坊有170多家。   

  上海茶馆的经营活动是大海滩茶文化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讲究精神和艺术的融合,追求人文精神。上海茶文化立足于江南茶文化,与商业茶文化、名人茶文化、休闲茶文化、民族茶文化、外来茶文化相结合。

  

  湖心亭茶楼追求“名人效应”。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楼品茗。茶楼还接待过西哈努克亲王夫妇、马尔他总统、加拿大总督、瑞典首相、日本首相等。湖心亭茶楼吸引了众多国际名流,比如法国总统夫人、德国总统夫人、赛车世界冠军、法国首席影星等。无数茶客纷纷前来,在名人坐过的地方留影。湖心亭茶楼每年都举办几场茶会,春天举办龙井茶会,秋天举办乌龙茶会,中秋兴办丝竹茶艺晚会、茶文化书画缘,新春举办赠春联茶会。湖心亭茶楼从春节的除夕到正月十五推出“喝元宝茶”的项目,迎合茶客的春节需要。   
汪怡记茶庄始建于1880年,目前在二楼开设了汪怡记茶艺馆。汪怡记茶庄的装饰高雅,具有浓重的华夏气息,摆设了传统的桌椅、茶具,集名茶的销售、晶饮、批发和茶艺交流为一体,深受国际茶人的厚爱。   

  大境阁安溪乌龙茶艺馆的商业气氛浓郁,茶客远道而来观赏茶艺表演和品尝乌龙茶的风味。这里的茶艺规范、茶叶的质量好,既传播了茶文化,又促进了乌龙茶的销售。   

  为了适应不同层次茶客的需求,上海茶馆的茶资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上海的茶馆会在清晨5:30至9:00向老茶客推出茶资2元上下的特价茶,吸引了老茶客的光顾。雅俗共赏的上海茶文化,还有以名茶人馔的名茶佳肴。例如,上海的一些茶宴馆,其中著名的有天天旺酒家茶道馆、宏森茶宴馆。还有为茶客提供茶肴点心的“宋园”、“茗缘”等茶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谈上海茶馆史话
清朝初期,上海已经成为一个中等城市,拥有24万人口,茶馆的生意开始兴旺。大约在咸丰末年、同治初年,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出现了上海第一家大茶馆――一洞天茶楼。比之稍晚一点的是丽水台茶楼,高阁三层,针窗四面,气派非凡。在近代被称为“十里洋场”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吸引了海内外的各方人士,市民文化日益发达,伴随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昌盛而出现的茶馆,更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的重要场所。史书记载,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0年),上海约有茶馆64家,到了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短短十年间便增到164家,至1949年,仅南市老城厢就有各式茶馆169家。此外,尚有许多极其简陋的小茶馆叫“老虎灶”,为一般劳苦群众暂坐歇脚、解渴消乏之处,分布在市区各个地方。其中较著名的茶馆有静安寺的“品泉楼”。城隍庙的“湖心亭”、南京路上的“同羽春”和“五云日升楼”等。清末,广东茶馆在上海兴起,最早的是开设...
· 茶文化―茶馆茶楼―上海孵茶馆
上海也是个近代工商城市,但茶馆里文化气氛便稍浓重了些。旧时,上诲公园里有茶室,经常高朋满坐。多有贵家公子小姐来学“文明气派”,附庸风雅,也有些真正的文化人来茶室聚会,较之北京的清茶馆虽书香气息不够,但在上海滩是算儒雅之举了。最具上海地方特点的茶馆要算老城隍店一带。、如老得意楼,楼下吃茶,多挑夫贩夫,门口有烧饼摊,基本是劳动者歇息、解渴、解俄的;二楼吃茶兼听评书,便增加了文化气“息,三楼供玩鸟者聚会,增加了些市中野趣。最幽雅的上海茶室是在与城隍庙比邻的豫园。这座传统的南方私人园林,虽不及苏州,却也千曲百折,幽雅动人,内中几处茶室,临池伴竹,红肥绿瘦却也十分雅致。上海人称上茶馆叫“孵茶馆”,一个“孵”字,道出了老上海身处闹市,无法消遣,到茶馆暂借清闲的心境。这说明,越是现代化城市对茶馆的需求愈甚。然而条价低兼,经营者刮薄难为,久而久之,茶馆越来越少。到现代,咖啡厅、冷饮店更是兴旺。而老茶人却越...
· 茶文化―茶馆茶楼―品上海茶馆赏新旧风情
我常常觉得很难去界定茶与咖啡的关系,两者起源都很悠久,功效都与提神醒脑有关,都被现代学者研究出要少喝咖啡不饮浓茶,两者都发展成内涵颇多的文化……不过,既然身为中国人,一直沐浴在茶文化的清香中,更是觉其博大精深、难以言表。虽然古装电视剧中所演的茶馆和店小二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去,茶馆却一直随着我们的生活而多样化的发展起来。上海茶馆文化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清代初年。据资料显示,当时的上海已经成为约有24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十六铺一带已有旧式茶肆、茶棚了。同治年间开始出现建筑考究的新式茶馆。清代末年,见诸文字记载的上海茶馆约有64家。这一时期可以称作上海茶馆文化的初期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茶馆文化的兴盛时期,据统计,当时全市共有各类茶馆164家,主要分布在南京路、福州路、金陵东路以及城隍庙一带。抗战胜利后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茶馆文化处于严重萎缩时期。20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十多年间,上海...
· 上海土话―上海俗语
闷特想不通(胸闷的意思)吃生活挨揍(武力解决的代名词)嘎梁眼镜(意思就是鼻子上的梁子)寿头傻子(形容脑子少根筋的人)夜壶水尿壶水(形容玩世不恭的人)笑伐动笑不动(笑到筋疲力尽)小赤佬小毛孩(对小孩子的称呼)龙头阿三装酷混混(混混中的老大)空麻袋背米空袋子装米(形容不出本钱白捞好处的人)敲煤饼招妓(一种性交易的俗称)狠三狠四蛮横无理(形容不讲道理的人)戳鸡吃饭(其实是宁波人的方言,现演变成上海话)老家尚老家伙(形容老资格)老三老四目中无人(轻浮自傲目中无人的意思)神之胡之无法无天(形容做事没有边际无自我约束力)斗五斗六没头没脑(形容做事鲁莽、冲动、不加思索)一天世界一塌糊涂(形容混乱一团糟)嘎姘头包二奶(也就是找情人用情不专的意思)奥斯两掰开(小时候玩的时候常说)一刀两断(就是划清界限再无瓜葛的意思)猜东里猜石头、剪刀、布(小时候玩的一种猜拳游戏)装胡样装样子(心里很明白却假装不知道)猪头三...
· 上海土话―上海方言
1)今遭老冷饿,多穿点衣裳。2)今遭侬去买菜啊?3)美眉,我想色特侬了,侬嫁给我么好来,下趟我会帮侬捂脚各,让侬适宜适宜。4)快点起来,上班要迟到勒!5)那嫩啦,每趟门弄会西无伐,塞帮我无里嘛里捣浆无。拧嘎嘎西会侬,那嫩啊把无地表四呀?6)侬特无伐要登了该狠三狠四,个就么撒意思了,有腔调额,侬古来,阿拉拉场子,亏撒拧狠的古撒拧闹!!!7)七煞侬,爱煞侬,一生一世盯牢侬。8)上联:瘪三,拉三,猪头三下联:拆4,拆5,拆烂污横批:瞎三话四9)祝侬:上班天天掏糨糊。10)今朝牙里相,老重光,老地方,吾请侬切饭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