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葛红兵炮轰 易中天《品三国》引来众学者争论
对于记者的提问,易中天情绪激动:“对不起,我没听到过指责。你有什么证据说别人指责我?”“你能告诉我是哪些学者吗?”“作为记者,你不能捕风捉影,这不是企图制造我和学术界的对立吗?”……
记者了解到,就在易中天表示,没听到过学者指责的第二天,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在博客上公开发表了《如此易中天,可以休矣—大众化不是娱乐化、通俗不可庸俗、普及不能粗鄙》一文,称《品三国》“实际不是品,是嚼,而且是混嚼,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混起来,正着混、反着混,这样讲课,是有些问题的。”葛红兵认为,“品三国”应该是品中国人的国家观念的形成、忠义观念的产生,而不能一味地从个人利益、个人品格上去讲,否则有把政治庸俗化的嫌疑。同时,他也列举了易中天论述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关系的例子,指出易中天的态度是娱乐化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一锅煮,好像是为了辨明史实,厘清真相,实际上是为了提升舆情,为了夺人眼球。”
记者了解到,就在易中天签售的当天,也是“三国迷”的葛红兵收到了同事送给他的《品三国》,并了解到《品三国》在市场火爆的情况,当时就觉得“不正常”。
7月24日,记者电话采访葛红兵时,他说:“我觉得《品三国》比名著《三国演义》卖得更好,这对名著不太公平。读者宁看易中天这样的导读版本,而不看原着,这对经典名著是不正常的”,“解读一部有意义的著作,我们要有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对待历史中的大人物,我们要有悲悯情怀,对他们保持崇敬,而不能用现代心理学来揣摩历史大人物的心理。”
不过,葛红兵对《品三国》一书的火爆并无多少异议,只是觉得“导读性著作超越原着,说明如今的读书风气很浮躁,读者取向和趣味出现了问题。许多追捧易中天的人都没看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如果就这样去看易中天的《品三国》,就可能在看原着的过程中失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能力,这是我最担心的。”
葛红兵说,他只是想建议读者先看原着,然后再看导读式的《品三国》,这样才能真正“品三国”。葛红兵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名为“过客”的网友说:“学者出通俗作品不必打着学术通俗化的幌子,历史被电视剧戏说得还不够吗?还需要继续混淆视听的‘品’吗?真能‘品’出什么新意吗?只不过是迎合了时下‘通俗’的风气罢了。”另一位网友表示:“易中天的三国作为好玩的节目听听也是可以的,但是作为学术讲座,让人以求学的目的来听,就很害人。”
但自称“乙醚”(指易中天的“粉丝”)的网友说:“高中的时候囫囵吞枣地看过一遍《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