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近日,在泉州通淮关岳庙中,发现了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铸造文物大钟一座。根据相关的新闻报道表示,该古钟为铁铸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到如今有418年的历史。钟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种是礼乐的乐钟,一种是报时用的更钟,一种是朝廷使用的朝钟,还有一种是佛教使用的佛事钟,那么钟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最早的钟其实是指打击乐器,起源于商周,兴盛于春秋战国时期,没落于西汉。因为青铜钟质料坚实和耐腐蚀,至今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仍然能给我们留下古代真实的音响。另外古代的钟不仅是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根据《世本》、《礼记》、《吕氏春秋》、《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相传钟由垂、鼓、延、伶伦所造,而从中可以说明钟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而在考古中发现,最原始形态的钟就是“陶钟”。在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
新闻动态 | 2022-10-20 -
导盲犬带主人做核酸插队后自觉重排,古代盲人是如何生活的?
一只导盲犬带着主人做核酸,队伍前排的人主动将位置让给导盲犬,导盲犬排队之后意识到这是插队就带着主人走向队伍的后端主动排队。导盲犬极大程度上便利了盲人的生活,古代的盲人是如何生活的?小谱为你解答。古代的盲人也称为盲人,但他们还有另外的称呼,叫瞽(gǔ)者,指虽瞎但有眼珠的人。《广雅》:朦、瞍、瞽、盲也。这几个字都表示眼睛看不见。此外,眇表示有一只眼睛看不见。图源网络盲人在现在生活都极其不易,更不用说是在古代了。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大部分平民在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都极其悲惨,自生自灭是他们绝大多数的归宿。但是古代有一些盲人行业,比如乐师、算卦等。古代的很多乐师都是盲人,而且他们在音乐上的造诣都比较高。晋国的师旷就是一位盲乐师,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而且他还用自己的音乐才能规劝国君。公元前555年,晋平公联合其他诸侯在鲁国济水会盟,一齐发兵攻打齐国,齐国军队寡不敌众,在深夜仓皇...
新闻动态 | 2022-10-19 -
初二女生被高年级男生认亲叫小姨,古代辈分是怎么排列的?
近日,初二女生被高年级的男生认亲叫小姨,引发了网友的关注。该女生的班主任刘老师称,该女生读初二,男生读初三,女生还回家问过姥姥,表示两人确实是亲戚,并且是真的小姨,不过关系可能比较远一点。如今辈分可能不如古代那么讲究,但确实是存在的,那么古代辈分是怎么排列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何谓“辈分”?所谓辈分就是家族之间的世系次第。像是一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称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都是辈分的称谓。不过这只是三代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肯定不限于这三代人的,既然是一个祖宗,那就会有辈分,有的人生孩子比较晚,有的人生孩子比较早,甚至同年龄段的人,都会有辈分的差异。那么辈分是怎么排列的?以自身为一代,父以上的是祖,子以下的是孙。图源自网络祖辈:有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太祖,先祖,始迁祖。所谓祖父,也就是现在的“爷爷”,其实祖父这个词在夏商...
新闻动态 | 2022-10-19 -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竟然有一个威猛霸气的名字?你知道熊猫在古代叫做什么吗?
大熊猫被人们亲切地成为“滚滚”,它不仅仅是我国的国宝,自古以来就属于奇珍异兽,在华夏文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留下了许多奇闻和传说。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大熊猫在古代有一个威猛霸气的名字叫做“食铁兽”。
新闻动态 | 2022-10-18 -
小学生捡到“十万元”组团交派出所,古代类似派出所的机构叫什么?
近日,一群小孩子拿着捡来的“十万元”组团上交到派出所,虽然这“十万元”是练功券,但是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是值得褒奖的。派出所在我们生活中充当是公正裁决纠纷的场所,那么在古代的这类机构叫什么呢?跟着小谱来看看吧。
新闻动态 | 2022-10-18 -
热水袋销量激增超200%,古代有没有热水袋?
随着冬天的到来,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投向了相对便宜的热水袋,羽绒被等“不插电”的取暖产品。如今冬天,人们的取暖设备要方便很多,取暖设备也多了很多,像是热水袋就更加常见了,那么古代有没有热水袋呢?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其实早在宋朝的时候,就有热水袋了,当然那个时候的热水袋其实是汤婆子。汤婆子,又被称作"汤捂子"、"锡夫人"、"汤媪"、"脚婆"、"锡奴"、"烫婆子",它既可以踩在脚上取暖,也可以在外面裹上棉布,然后放到被窝里面取暖。汤婆子是在宋朝的时候被广泛使用的,其主要是用一种种铜、锡或者瓷器制成扁形瓶或者南瓜形状,在上方开一个带螺帽的小口子,放有厣子,防渗漏。这就是古代版的热水袋,当热水从口子里面灌进去的时候,再放入被窝里面,躺上床的时候可以想象被窝的温暖。汤婆子对于古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宋朝黄庭坚《戏咏暖足瓶》的“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宋代顾逢的《汤婆子》...
新闻动态 | 2022-10-18 -
音乐家边做脑手术边吹萨克斯,古代十大音乐家分别是谁?
国外音乐家在接受脑部手术的时候全程9个小时都在吹萨克斯,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伤害他的神经功能。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音乐家?小谱将为你罗列出来。我国的乐器具有独特性,带有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古代的音乐家也都是以我国古代乐器为工具的。图源网络中国古代有十大著名音乐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东坡、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和朱载堉。伯牙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我们应该都知道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也是一个遇知己的故事。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师旷师旷是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他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后世之人对他十分推崇,...
新闻动态 | 2022-10-17 -
云南村民挖到5斤重“鸡枞王”,历史上有关于食用菌的记载吗?
常年外出采菌子的王先生,从云南临沧的一个村民手中收购了一朵5斤重的“鸡枞王”,王先生表示已经将这个“鸡枞王”炸着吃了,口感上和平时的鸡枞没有什么区别。说到这“鸡枞菌”,也就是食用菌中的一种,而食用菌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材之一,就我国而言,食用菌的种类多达350多种,那么历史上有关于食用菌的记载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据考证,我国吃蘑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不过我国关于食用菌最早的文字记载应该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庄子的《逍遥游》中也有“朝菌不知晦朔”,这句话表示的是菌类死亡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可能早上的时候还好好地,到了晚上就衰败了,这也就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开始观察菌类的生长习性了,另外还有菌类生长的地方也有讲到,在列子的《列子·汤问篇》中说到:“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于晦。”其中朽壤是指有腐朽烂木的土壤,整句话就是说鲜美的...
新闻动态 | 2022-10-17 -
钱塘江边闪现壮观“参天大树”,古代有哪些千年古树?
浙江嘉兴海宁,有摄影师航拍到这样的景象:江边的滩涂上,一棵“参天大树”突然闪现,枝干繁茂,足足有数百米高大。古代有关于千年古树的记载吗?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动态 | 2022-10-14 -
中国高领毛衣在欧洲也火了,古人冬天穿什么衣服御寒?
现在我们还在秋天,所以衣服穿的还是比较薄的,不过保暖的高龄毛衣在欧洲已经火起来了,之前热水袋、电热毯这些也受到了欧洲的欢迎,如今又穿上了高龄毛衣。而要说现代冬天,怕冷的人们有棉大衣,羽绒服,高领毛衣等等衣物来御寒。那么在条件不是很好的古代,古人冬天穿什么衣服御寒?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古人冬天最常见的服装应该是裘,这从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裘”字可以看到,另外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称“裘,皮衣也。”当然古代的裘衣是比较粗劣,也是非常讲究的。像是有些贵族使用的裘衣大部分都是貂鼠、青鼠、狐貂皮或羔皮制作而成的,而古人穿貂皮大皮的非富即贵,一般人是不被允许的。此外不同身份穿不同裘衣,不同场合上穿的裘衣也是有区别的。除了裘以外,袍、襺(同茧)也是御寒之服。袍原本是一种御寒的内衣,在《释名·释衣服》中称:“袍,苞也;苞,内衣也”。古人最早的袍,就是指御寒的袍,期初的棉袍写作“棉袍”...
新闻动态 | 202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