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三大祭典是哪三个?看看你的姓氏跟哪个最有关系?
祭祀文化,由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发展而来,产生于对于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有研究者将极具代表性的三大文化祭典,合称为中华三大祭典。中华三大祭典是哪三个?你的姓氏到底跟哪个最有关系?一、黄帝陵祭典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统一了华夏部落,发明创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器具,井田等。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黄帝陵祭典,是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祀典礼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祭祀黄帝,是纪念和缅怀始祖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团结中华民族的重要活动。新《百家姓》中,属于黄帝一脉的有七十个姓氏:王、张、刘、陈、杨、周、吴、孙、朱、胡、郭、林、何、郑、罗、宋、唐、韩、曹、邓、萧、冯、曾、...
新闻动态 | 2023-03-28 -
女子赏花站梨树枝头甩衣狂摇,古代形容梨花的诗句有哪些?
“一年正是春好处”,春意满枝头,赏花的队伍也穿梭在有花之处。但不文明赏花的行为也时有曝光,一女子在赏梨花的过程中站在梨树上边摇晃树木边舞动丝巾,虽受到制止,却无效果。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古人对梨花的喜爱,小谱将带你走进大诗人的梨花诗词。图源网络梨花作为一个意象,为诸多诗人使用,寓景于情。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对梨花的描写。“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此句诗是描写杨贵妃神情寂寥,泪满面,就好像带着春雨的梨花。白居易意为展现杨贵妃流泪时也美丽动人之态。韩愈有一首诗为《闻梨花发赠刘师命》:“桃蹊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刘师命是韩愈的门下弟子,也是朋友。此诗的意思是桃红已经纷纷扬扬地凋落,无法欣赏,令人惆怅;但梨花仍旧花满枝头,可以同去梨树下醉躺。刘师命此时是远道而来看望韩愈,虽桃花凋零,但梨花正盛,通过对比表达对朋友远道而来,一醉方休的赤城之...
新闻动态 | 2023-03-28 -
女子吃自助餐将店内甲鱼煮食,古人会吃甲鱼吗?
近日,辽宁鞍山的一个家庭一起去吃自助餐,他们吃的自助餐的价格并不算便宜,算下来大约是300元一个人,当大家吃的非常快乐的时候,女子发现自家姑姑将一只甲鱼扔进火锅里煮了,这位女士还感到疑惑,毕竟去吧台拿去食材的时候,就没看到有甲鱼的供应,后来在询问之下,了解到是自家表妹拿过来的,姑姑觉得自助餐的菜品送回去不好,于是就煮熟食用了。甲鱼是我们常见的生物,而且也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十分美味的料理,那么古人会吃甲鱼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甲鱼,使我们心目中与“滋补”二字挂钩的食材,毕竟甲鱼营养丰富,对贫血、体质虚弱的人有很好的辅助疗效。而中国人吃甲鱼的历史,最早是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周礼》中就有记载,当时的皇宫贵族就会以甲鱼为食材,并且此后历代都将其视为筵席上的上乘名菜。图源自网络甚至在秦汉时期,社会中还出现了一个“鳖人”的行业,那么何谓“鳖人”?其就是专门在泥地里为王公贵族捕捉甲鱼的人...
新闻动态 | 2023-03-28 -
约1.7亿年前的“花”被发现,我国古代第一朵花是什么花?
近日,古生物学者对化石重新研究,发现某种距今约有1.7亿年历史远古植物其实为被子植物,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花”,这目前是西北地区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目前,记载最早的花是哪种?小谱有话想讲。
新闻动态 | 2023-03-27 -
京剧的哇呀呀喂呀呀哇哈哈都啥意思,戏曲在古代是怎么发展的?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在京剧中的”哇呀呀“是架子花脸特有的一种表演方式。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而戏曲自古有之,那么戏曲在古代是怎么发展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的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词是宋代的刘埙,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而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不过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图源自网络戏曲的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戏曲最早是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用来娱神的原始歌舞,在那时人们就喜欢载歌载舞庆祝丰收,而随着氏族部落的强大,歌舞也发生着非常大的改变,像是在今天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比如“傩戏”,同时...
新闻动态 | 2023-03-27 -
郑州一水库疑发现汉朝古墓,古代墓葬传统有哪些特点?
郑州常庄一个水库发现古墓,目前已经挖了二十多天,出土了陶罐、铜镜等物品。越来越多的古墓被发现,也为我国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依据。古代的墓葬从什么时候开始陪葬物品的?跟着小谱来了解一下吧。
新闻动态 | 2023-03-24 -
女子没戴头盔被数名交警拦停,古人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吗?
3月1日,《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违反规定的,可处以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就在3月22日,一位女子因为没戴头盔而被数名交警拦停,可以说这压迫感瞬间拉满。交通规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遵守交通规则,保证文明出行,那么古人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没有现代汽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不过古代有马车,因此就有了相应的交通规则。想要开汽车,在现代是要考驾照才能合法开车,而古代虽说没有专门的驾照,但是古代有专门考核驾车的技术标准,在《周礼》中有六艺的说法,其中讲到驾车是古代男子必备的技能之一,驾车的人被称为“御人”,而想要驾车,那就要通过考核。像是在春秋时期就有专门的“五御”,分别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其中“鸣和鸾”指的是装饰在车厢和车辕上的铃铛...
新闻动态 | 2023-03-24 -
清明节将至,全新祭扫姿势学起来!
清明将至。北京、广东、浙江、甘肃等多地发布公告,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方式,绿色文明祭扫,更多采取鲜花祭拜、公祭、共祭等形式。其实,民政部也在今年3月初就已经发布关于殡葬行业的绿色发展倡议。要求在殡葬设备新技术应用、殡葬信息化建设方面,从线上祭拜服务者层面,提供更多符合网友祭扫习惯的服务。“加快建设殡葬科研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拓宽人才引进方式,把各方优秀人才集聚到殡葬科研工作中来。”可以说,绿色祭扫,文明追思已经是一个大趋势。祭拜网,作为耕耘祭拜十七年的线上祭扫服务提供者,祭拜网将不断加强线上祭扫技术研发及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不断为群众的祭扫提供更好的综合体验。是民政部殡葬改革前沿推荐网站,还是市政府专项资助扶持项目。创办于2006年,深耕网上祭拜17年,基于2852717人次线上祭拜基础。祭拜网以成熟的线上祭扫服务经验服务着来自全国的用户。同时,用户可以在这里为逝去的亲友免费...
新闻动态 | 2023-03-23 -
祭拜故去的亲人,最好的做法不是烧纸钱,是做好这两点!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有不少人已经赶在闰二月前一天,提前上坟祭扫了。《孔子家语》和《韩诗外传》中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祭拜故去的亲人时,脑中难免涌出这些伤感与懊悔。漫天的纸钱灰鞭炮碎屑飞舞是一种诚意,但其实,最好的做法是这三点!1生前多尽孝“孝子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这话倒不是反对传统的祭扫动作,而是提醒我们对在世的亲人好好尽孝,不要等到天人两隔了才开始珍惜。无论生前如何尽孝吗,等到亲人离去之后,难免会有遗憾。但珍惜每一次相处的机会,尽量让遗憾少些。2身后多思念有部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时候,这一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被这个社会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这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记住这些可爱的亲人,时时追思,其实比声势浩大的祭...
新闻动态 | 2023-03-23 -
80多岁老太爬树摘榆钱,古代对榆钱的记载有哪些?
近日,一位80岁的老太上树摘榆钱的视频火了,其儿子在树下面喊也喊不住。不过看老人的姿态,身体非常硬朗。榆钱有很美好的寓意,古代对榆钱的记载有哪些?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动态 |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