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薪4万招人去非洲养鸡,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养鸡的?
近日,山东一家企业称月薪3-4万招聘养鸡场场长,工作地点是在坦桑尼亚,从而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只要工作经验足够,是可以达到所说的工资标准,就是工作环境要艰苦一点。鸡是人们熟知的家禽,在农区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古代什么时候开始养鸡的?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中国驯养鸡的历史应该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也就是距离如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鸡骨,而这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家鸡遗存。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考古发现的历代关于鸡的文物已达180多处,由此也能说明我国养鸡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在殷商时期,六畜已经具备,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上也能发现,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鸡”的象形文字。最初人们驯鸡大概是用来报晓的,所以那个时候饲养的大多数是会报晓的雄鸡,甲骨文中的鸡字也是雄鸡鸣啼时头颈部的特写。图源自网络中国养鸡的技术也是很早就有了,在《诗...
新闻动态 | 2023-02-24 -
商家狡辩没缺斤短两:0.35kg是700g,古代缺斤少两如何处理?
近日,一男子在网上买菜遇缺斤少两,商家还狡辩称0.35kg是700g,还差点将网友绕进去。古代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会如何处理?跟着小谱来深入了解一下吧。据说,我国最早的称是由鲁班制造出来的,他采用北斗7星和南斗6星的天象,将一斤分为13份,制成了13两的秤。但是这种称在生活中用起来并不方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派李斯去统一度量衡,在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三星构成16两称。图源网络无论什么时候,缺斤少两都是在称上做手脚,古代也不例外。为了整治市场缺斤少两的情况,古代也施行了多种措施。首先就是加强衡器的监督检查。周朝时,司市是市官之长,是市场管理的总负责人,管理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等,具体由“质人”执行:“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两汉时期,度量衡法制之大权在中央,由丞相等官吏来制定,具体事务由有关部门掌管;元朝时,中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标准器...
新闻动态 | 2023-02-23 -
女生吐槽高校澡堂收费850元50次,古代有澡堂吗?
近日在吉林延边,一位同学吐槽自己学校洗澡比吃饭贵,认为其收费不合理,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根据这位同学反映,洗浴分为单间和大众,办卡的费用一直在提高,从原先单人单间900元每年不限次数,到现在850元限期5个月用完每次洗澡限1小时。说到澡堂,澡堂就是专门供人洗澡的场所,而公共澡堂在我国北方出现的可能会更多一点,那么古代有澡堂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沐浴自古以来就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制度,备受重视。最初人们都是单独在家使用浴盆沐浴的,但是如果人多又比较集中的话,只用浴盆是比较难满足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的,因此就有了公共浴池的出现,而最早修建公共浴池的就是在皇宫和寺院,这个时候的浴池一般都是采用井水,如果是在冬天,就会在有温泉的地方,这也是古代温泉浴池的由来。在历史上,澡堂最早是被称之为“湢”,当时古人还是比较保守的,而对他们而言洗澡算是一种比较私密的事情,因此当时人们更加喜欢独自...
新闻动态 | 2023-02-23 -
女子无意找到30多年前的钱包,古代的钱包是什么样子的?
近日,一位女子偶然发现自己三十年前少女时期的手工钱包,包中甚至还有1952年的钱。钱包每个时期都有,且有不同的式样。古代的钱包是怎样的呢?小谱为你详细解答。古代的钱包有很多雅称,如钱橐、钱囊、钱搭子、荷包等。《诗·大雅·公刘》里有一句“于橐于囊”,注释里写得明明白白::“小曰橐,大曰囊。”这两种钱包有大小的区分,一般来说此时的钱包就两种形态,一种是长条状,上半部分不会装满,用来系在腰间,在腰间晃晃荡荡的;另一种形式是一个长条布筒,两边都不封口,像腰带一样围在腰间,或是斜肩背上,两头一系。图源网络古代女性的钱包也称作荷包,荷包装的钱相对较少,锦囊类型的钱包则是装数量较多的钱币,如银锭、金锭、铜钱之类的,后面就逐渐转变成装香料的香囊。还有一种小贩搭在肩膀上的长形布条,叫作“褡裢”,这种钱包一般在清代和民国时期使用的比较多。布条两端各有一个口袋,开口都朝向两边,所以背在肩上的时候前后都可以装钱。...
新闻动态 | 2023-02-22 -
长沙凌晨1点马路人流量惊人,古代有没有夜生活?
在2月19日湖南长沙,江苏的一位女子被长沙凌晨一点钟的马路人流量惊呆了,当事人表示,作为江苏人来到长沙,仿佛是在倒时差,老家大概晚上9点、10点左右马路上就没什么人了,但是在长沙这边,凌晨1、2点还看到很多人挤着等红绿灯,准备去小吃街吃东西,可以说这夜生活是非常丰富,那么古代有没有夜生活?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可能大家都觉得古人睡得很早,因为古代照明不是那么方便,然后就是在我们印象当中官员们一般都是凌晨3点起床,凌晨5点早朝就开始了,所以就会让大家觉得古人肯定很早睡,但这并不代表古人没有夜生活,而且历朝历代是有不一样的夜生活的。在宋朝以前的朝代,都是有宵禁制度的,也就是说等晚上到了一定的时间点,街上就不允许任何人出现,大家都不能出门,大街上是会有巡逻人员的,如果发现有人在宵禁时段出现在大街上的话,那就需要受到惩罚。这一制度最早是出现于周朝时期,当时还有专门的职务,如在《周礼秋官...
新闻动态 | 2023-02-22 -
男子替亡父还清739万债务,“父债子偿”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近日,一位男子的父亲因突发心梗去世,其儿子通过其留下的资料及聊天记录等整理出多项欠款,并通过卖房等方式逐渐偿还债务。古代有一句话“父债子偿,天经地义”,那么这句话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小编将为你解答。
新闻动态 | 2023-02-21 -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你知道“龙抬头”的由来吗?
二月二为什么叫“龙抬头”?传说每年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龙”是指在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所以被称之为“龙抬头”,而龙抬头又被称之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那么你知道“龙抬头”的由来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说。图源自网络“龙抬头”是源于自然天象崇拜,这与上古时代人们对形成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是有关的,虽然这“龙抬头”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源头,但是它广泛流传成为全国性的节日,并且出现在文献记载上应该是在元代之后。其实早在汉朝时期,就有出现过龙形象的记载,像是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就提到关于舞龙求雨的活动,此外在汉代画像石上还刻着“戏龙”的舞蹈场面,但这个时候并非是“龙抬头”的节俗。到了唐朝时期,文献上也没有出现关于龙抬头的节俗记载,不过在唐朝长安人...
新闻动态 | 2023-02-21 -
二月二日龙抬头是什么意思,龙头节习俗盘点
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称为“龙头节、青龙节、春龙节、春耕节”等,在名称上各地叫法也有很多不同,不少习俗和春天有很大联系,从现在来看在农历二月二日的龙抬头这一天,意义上更多是在于传承和弘扬当天前后的传统文化为主,而寓意上主要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在期内,龙抬头这一天中有着很多的民间习俗,主要的习俗有:“剃龙头、起龙船、拜龙、引田龙、使耕牛”等,其中最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想必应该是当天剪头发的民俗了,也就是“剃龙头”,此外,农历二月二这一天还是民俗中的“土地诞”有祭祀社神的礼俗,今天小谱就来普及一下关于龙头节这一天相关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习俗】理发(剃龙头):在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理发在是龙抬头这一天的习俗,流传的很广,在民俗中叫作“剃龙头”,而儿童理发则称为“剃喜头”而寓意则是有祈身体健康,长大后,出人头地而成年人理发则更多的寓意在于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来年顺利的意思,其实...
新闻动态 | 2023-02-21 -
因差几万彩礼 新人结婚当天取消婚礼,古代的聘礼都有哪些讲究?
近日。一对新人结婚当天因差几万彩礼取消婚礼,让接亲的人都感到诧异。这种临结婚反悔的情况确实少见,彩礼本应在结婚之前就商量好的,古代的聘礼又有哪些讲究呢?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吧。图源网络古代婚姻基本上分为六个环节:说媒、提亲、定亲、三书六礼、拜堂、贺郎酒。其中聘礼就包含在三书六礼这一环节中。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的证明),礼书(彩礼清单),迎书(类似于现在的结婚证)。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要送将近30种礼物给女方)、问名(将男女的年庚八字进行匹配)、纳吉(将庚贴于神前请示)、纳征(彩礼和嫁妆)、请期(确定结婚吉日)、亲迎(接亲)。聘礼最开始是由原始社会时期演变而来,那时聘礼须用全鹿,后转变为鹿皮。逐渐地,鸟兽成为了聘礼的主要内容。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农耕时期,布帛成为聘礼的主角;战国,聘礼开始有金钱;汉代的聘礼更是以黄金为主;从唐宋时期往后,聘礼的种类就更加丰富了。若...
新闻动态 | 2023-02-20 -
女生寒假兼职削甘蔗累到绷不住,中国古代有甘蔗吗?
近日在湖北武汉,一位大二的女生想趁着假期的时候打打工,赚点零花钱,刚好就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个兼职削甘蔗皮的工作,一开始女孩还不觉得什么,觉得这份工作应该会挺轻松,但是干了几天之后,女孩就尝到了苦头,毕竟要弯腰削甘蔗皮,削得多了肯定会感觉到累的,不过女孩也没有半途而废,直到连续干了18天后,才绷不住。甘蔗是现在比较受大家欢迎的水果之一,另外甘蔗还是制造蔗糖的原料,那么中国古代有甘蔗吗?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甘蔗的原产地可能是在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了南洋群岛。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也是很早就有记载了,最早出现有关甘蔗的记载是在周朝时期,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明确记载甘蔗制糖的主要用途,这在《诗经·大雅》中讲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这里的“饴”应该是“饴糖”。而有关甘蔗制备糖的具体记载应该是在战国时代。在屈原的《楚辞·招魂》写道“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就是古代的甘蔗的...
新闻动态 | 202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