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后女孩晒守墓工作惹网友羡慕,古代守墓人如何生活?
近日一位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女生毕业后入职陵园做守墓人,据她表示,陵园风景很好,工作氛围也很融洽,仿佛提早过上了养老生活。守墓人这一职业古已有之,跟着小谱来看看古代守墓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新闻动态 | 2022-11-18 -
儿童按年龄可享受优惠火车票,古代乘一次交通工具大概多少钱?
近日,有关部分发布《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其中倍受社会关注的身高决定儿童资格的规定即将迎来改变,其有一项规定就是儿童按年龄可享受优惠火车票。图源自网络要说如今我们出远门是非常快捷方便的,交通工具有很多,比如飞机,高铁,汽车,其中乘坐一次高铁的费用大概是几百块钱,几个小时也就能到达目的地了,但是古代可不是这样,古代的交通工具是比较少的,好一点的可能是坐马车、羊车,要是穷一点的可能就只能靠双腿了,所以古代出一次远门的成本是比较大的,那么古代乘一次交通工具大概多少钱?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就拿唐朝来说,其中最贵的交通工具那肯定是马车,按照唐朝时期的标准速度,一般马车一天大概可以走七十里;标准收费,马负重一百斤,每走一百里,其收的费用就是一百文。虽然大多数人不止一百斤,但是相差不是很远,而且长途的路费,若是按照每公里的均价计算的话,其实是要比短途的路费便宜一点的。也就是说,如果在唐代,要走三百公...
新闻动态 | 2022-11-18 -
46岁妈妈订立遗嘱财产只留给儿子,古代最早的遗嘱是谁立下的?
近日,一位女子立遗嘱将自己的遗产只留给儿子,她表示担心年轻人的婚姻变数,并称这些财产肯定都是给夫妻二人使用的,但是如果两人分开,也希望能保住自己的财产。遗嘱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接下来就跟小谱一起来探寻一下中华古代最早的遗嘱吧。
新闻动态 | 2022-11-17 -
小伙带15斤油条膨松剂飞卡塔尔,油条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近日,世界杯就要开始了,郑州一家公司为服务本届卡塔尔世界杯已经在卡塔尔驻扎数月,当时一位河南小伙得知在卡塔尔的同事想要吃油条,所以就专程带着15斤的油条膨松剂飞抵卡塔尔,给在这里驻扎数月的同事炸油条。说起这油条,谁不爱在早上的时候吃上一根油条,再配上一口豆浆,那简直绝配,那么你知道油条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油条,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其在全国各地的叫法都是不一样的,像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都是将油条称之为馃子,山西称之为麻叶,安徽一些地区就称为油果子,另外还有油馍、半焦馃子、炸秦桧等名称,其实一个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上是比较松脆有韧劲的,也是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据说油条的产生,是与南宋时期的秦桧夫妇有很大的关系,在《宋史》中讲到,在宋朝时秦桧迫害岳飞,民间通过炸制一种类似油条的面制食品来表达愤怒,后来因为油条吃起来的口感还是不错的,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吃...
新闻动态 | 2022-11-17 -
女子饭店吃饭被陌生医生提醒患病,古代中医“望闻问切”之“望”的精髓是什么?
近日,一位女子在饭店吃饭被偶遇的一位医生提醒可能患有肿瘤,经检查此女子确诊垂体瘤,手术治疗后已经好转。一些病理能够反映在身体外观上,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因此有一些大致的判断。我国的中医学有“望闻问切”的问诊方式,小谱将为你讲述“望”的精髓在哪里。图源网络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从而调和治疗。“望闻问切”的“望”起初是源于扁鹊的故事。相传扁鹊三次晋见齐桓公,观察一番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齐桓公从不理睬他,还对旁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时间长了之后,齐桓公果然身体剧痛,派人寻找扁鹊后,扁鹊以晚期无法医治逃到了秦朝。图源网络望诊就是用“看”来诊断病情,分...
新闻动态 | 2022-11-16 -
13000元薯片包还未开售已被订光,古代的包是什么样的?
近日,在一场大秀上一款售价约1万2545人民币的“薯片包”引发大家的热议,并且有店员表示还未开售就已经被订光了。包包对于现在来说是非常日常的东西,包包的款式也非常多,有句话叫做“包”治百病,包包在每天都会用到,当然了包包可不是现代特有的,其实在古代同样有很多包包,甚至有些包看上去还挺潮流的,那么古代的包是什么样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包”这个字由来已久,其在甲骨文中是可以看到它的雏形的。在最开始,人们的衣服上面是没有口袋的,但是又觉得将东西放在身上会影响自己精致的打扮,走起路来也不是很方便,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佩囊”,“佩囊”可以说是最早的包了,其主要放一些钥匙、印章、凭证、手巾等必须随身携带的东西,因为在外出的时候要将其佩戴在腰间,所以称之为“佩囊”。而从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携带“佩囊”,这就是所谓的“佩囊之俗”。“佩囊”可以说是古代最早使用,...
新闻动态 | 2022-11-16 -
早年没权,晚年荒淫,这个皇帝憋屈还是无能?
前十年被人管,晚年又荒淫无道,这个皇帝憋屈又无能?
新闻动态 | 2022-11-15 -
现代人寻根问祖,其实直系祖先是他!
很多人有着相同的直系祖先!
新闻动态 | 2022-11-15 -
班主任出嫁全班男生爬墙堵门,嫁娶拦门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近日,一位班主任出嫁,全班的男生全部出动,爬墙去堵门。堵门是接亲的一道程度,古时候就已经有的。跟着小谱来看看这个习俗是从古代的什么时候开始的。
新闻动态 | 2022-11-15 -
全国入冬进程图,古代入冬是在什么时候?
近日,在较强冷空气的助推下,可以说全国约有一半的国土面积被冬天覆盖了,像是新疆大部、东北平原大部已经成功迈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还有就是北京、天津也已经入冬了。今年入冬时间是在11月7日,这个时候是大部分北方地区已经入冬了,但是南方仍然是秋季景象,温度也是不高不低的,那么古代入冬是在什么时候?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在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中,是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的,其中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都是季节的开启,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转折点。所以在“节气法”划分的冬季,是以立冬为始点,到下一个立春前结束。而古代民间是比较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讲到:“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整体意思就是说秋天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毕了,收藏入库,动物也开始准备冬眠了,由此可见冬天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
新闻动态 | 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