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是天池,即
太极。磁针居于中,红头指向南方,黑头指向北方。
风水家认为,太极化生
万物,一为太极,二为两仪(阴阳、乾坤),三为三才(天、地、人),四为四象(东、西、北),五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为六甲(甲子、甲戌、
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为七政(日、月、五纬星),八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兑、离),九为九星(贪、巨、禄、文、廉、武、破、辅、弼),十为
洛书成数九加一。在
风水理论中,天池与金针非常重要,
立规矩、权轻重、成方圆,莫不由之而定,金针动而为阳,静面为阴,
子午中分为两仪,两仪合
卯酉为四象,四旬合
四维为八卦,八卦定
方位,于是
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层是先天八卦(多数罗盘为后天八卦)。
第三层是九星,有两种提法:一种以唐代
杨筠松《
撼龙经》所说为代表,名为
贪狼星、
巨门星、禄存星、
文曲星、
武曲星、廉贞星、
破军星、
左辅星、右弼星;一种以宋代廖*《九星转变》所说为代表,名为
太阳星、
太阴星,
金水星、
木星、天财星、天罡星、孤
曜星、燥
火星、扫荡星。本罗盘所刻为箭者,简称贪、巨、禄、文、武、廉破、辅、弼。九星与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组成艮丙贪狼木、巽辛巨门土、乾甲禄存土、坤乙辅弼木、坎辰申癸破军金、兑
丁巳丙武曲金、离
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贞火。
第四层是天星,共二十四个,即天皇、天厩、
天鬼、
天乙、少微、天汉、天关、
天帝、南极、天马、太微、天屏、
太乙、天罡、天官、天苑、天*、
天市、
天厨、天汉、天垒、天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风水家认为二十四天星下映二十四位,星有美恶,故地有
吉凶。如天皇在亥上应
紫微,艮应天市,酉应少微,丙应太微,为"四垣",乃为天星之最贵,又称"天星四贵",除少微外,三贵均有立国建都之验。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则吉,不合局则不吉。
第五层是
地纪二十四位,即二十四向,这是内盘,又称
正针。二十四位上应天时二十四节气,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其排列次序是:正北坎卦壬子癸、东北
艮卦丑艮寅、正
东震卦甲卯乙、东南
巽卦辰巽巳、
正南
离卦
丙午丁、西南
坤卦未坤申、正西
兑卦庚酉辛、西北
乾卦戌乾亥。在
风水术中,二十四向用来定山向,
辨水向。
盘中指数如指某节气,则生气临在其对应的一方。另外,以洛书之数推
卦气的阴阳,如乾南得九,坤北得一,离东得三,坎西得七,皆为奇数,故该四卦为阳,所纳之干支亦为阳,即乾
纳甲,坤纳乙,离纳壬寅戌,坎纳癸申辰,均用红字标示,余为阴,用黑字标示,故又称红黑阴阳。
第六层是二十四节气,立春始艮,大寒终丑,以推五过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阴、
少阳、太阴、太阳。
第七层是七十二穿山,分布于二十四位之下,第位分三龙十二支,如与亥位对应为
丁亥、巳亥、辛亥,与子位对应为
丙子、
戊子、
庚子等。穿山即穿定
来龙,搞清了来龙属何干支,才可辨别吉凶,如亥山只可坐丁亥、辛亥两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两方。八干四维处于空格中,如指数在此
几格为凶。
第八层是
分金,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设五位,合为一百二十,用以避免孤虚
龟甲。
第九层是中盘人极二十四位,又称中
针人盘,子午对准内盘的壬子和丙午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
向右错开半路,
指向北极子午。风水家认为中针上关天星厘度
气运进退,下关山川分野
地脉赖否。
第十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一层是透地六十龙。风水家认为,透加管
吹灰,气由窍出。
五气行之地,发生万物。地有吉气,土随而起。气透于
地中,
气雄则地随之而高坐,气弱则地随之而
平状,气清则地随之而秀美,气景则地随之而凶恶。
第十二层是
口诀,配合透地六十龙解释吉凶
第十三层是十二次。
第十四层是
十二分野。
第十五层是外盘缝针,子午对准内盘
的子癸、午丁之间,处于二十四山方位
向左错开半路,指向*影子午。
第十六层与第八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七层与第十一层相同,但错开。
第十八层是宿度五行。
第十九层是周天
宿度,即二十八宿。

牟放平
2021-07-15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