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问题
公保铖
2021-07-15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三十五任 总统 约翰·菲茨杰拉德· 肯尼迪 在美国 得克萨斯州 达拉斯市巡视时被人刺杀,半 小时后 在医院身亡。今年是肯尼迪遭暗杀40周年,特别的年份又引来人们特别的感想。几十年里,人们对肯尼迪被刺的原因,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没有 多少人相信美国官方当时的结论:刺杀肯尼迪是奥斯瓦尔德的“单独”行动。今天,人们的疑问并没有随时光流逝而有所减弱。

  肯尼迪之死:未解的谜团

  当我们把时间镜头拉回到40年前的 那个时刻时,不得不说:人们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那一起“意外”看起来的确不太像是“意外”。

  似乎是一个预告,就在肯尼迪遭暗杀的当天,他所视察的城市所出版的《 达拉斯晨报》曾刊出过一个整版的广告,就像通知 什么人的去世那样,这则广告四周被围上了黑框,而且有一个挖苦性的通栏大标题《欢迎光临 达拉斯, 总统先生!》,内容是向肯尼迪提出的12个问题,这些问题要求他为监禁和监视成千上万在美国的 古巴人负责,还质问他正在向 越南杀害 美国人的 共产党 士兵出售粮食,并明白地暗示,总统与美国共产党人达成了秘密协议。据说,在肯尼迪遇害的那天早上,他和他的 夫人 杰奎琳都曾阅读过这张报纸。第二天早晨,全美国的报纸都画出了黑框。

  在肯尼迪遇刺后,继任的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亲自任命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彻查此案。这个由 首席法官 厄尔·沃伦为 主席的委员会,后来被习惯称之为沃伦委员会。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查取证,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全收入了《总统特别委员会关于 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案的调查报告》(又叫《 沃伦报告》)中。

  报告中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 事件为 凶手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一个单干,与其他人和任何组织无关。自沃伦报告出台伊始,它就一直面临无尽的责难,而把肯尼迪遇刺案炒得最热闹的,则当数 1993年由 好莱坞大腕 导演 奥利弗·斯通,根据 上世纪 60年代美国部检察长 吉姆· 加里森的反调查报告拍摄的电影《肯尼迪》。

   斯通把焦点对准了美国强大的 军事工业联合体,他认为这一集团才是真正的 幕后主使者,而 起因则与 越南战争有关。这个由 五角大楼的 鹰派、 武器制造商和石油商、 特工部门的极右翼 分子等组成的利益同盟,“想让自己置身于一个 战争经济的体系之中”,他们所期望的越南战争却没有得到肯尼迪的支持。后者对美国的海外战争一直持矛盾态度, 1963年 10月11日,即在遇刺前一个多月,他曾签署了《第263号 国家安全行动备忘录》,决定在1963年底将1000名美国军事顾问从越南撤出。而在即将展开的争取连任计划中,肯尼迪有意要排斥 副总统约翰逊,并打算于次年从越南撤军。这自然与军工集团的利益相违背,他们一心希望在与“共产主义世界”的持续紧张中获利,肯尼迪不能“代表”他们,于是便为他们所不容。

  斯通的电影为肯尼迪之死,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他的说法构成了那些形形色色解释中的一个。有人总结了一下,自肯尼迪去世以来,世人对他被刺原因的猜测,至少有8种之多。如,是反卡斯特罗的 古巴流亡者干的,刺杀的原因显然是肯尼迪在猪湾行动中拒绝提供足够的空中援助以及制止所有旨在消灭卡斯特罗的行动;是古巴的 阴谋,刺杀的原因是通过“猪湾事件”和“导弹危机”,肯尼迪成了卡斯特罗的死对头;是中央情报局的变节行为,因为在猪湾惨败后,肯尼迪于 1961年免去了中央情报局局长 艾伦·杜勒斯的职务,并削弱了中央情报局的职能,这导致其内部“鹰派”头目和一些将军的怨恨;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下的 毒手,理由是时任 联邦调查局局长的 埃德加·胡佛与肯尼迪兄弟深有嫌隙,肯尼迪想让 胡佛提前退休,此举严重得罪了胡佛;是美国极右翼 势力所为,德州石油商、 欧洲 移民、国家安全部门、古巴流亡者、白俄 君主主义者和美国反卡斯特罗 政权志愿人士等,他们报怨总统对共产党人过于温和,因此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五角大楼串通一气,联手设计了 暗杀行动,并销毁了这个阴谋的所有证据,以中止肯尼迪的 内政、 外交政策,嫁祸 苏联与共产主义世界;人们还把怀疑的眼光盯上了时任副总统、并在肯尼迪被杀两小时后宣誓成为第36任 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身上,认为曾在 1960年的 民主党 总统候选人提名大会上败给了肯尼迪的约翰逊,和德州 石油大亨 哈罗德森·汉特,共同导演了这起大谋杀。 政治世家,屡遭 横祸肯尼迪之死只是一个 家族命运的一块浮冰,在这块浮冰背后,是整座冰山。

  当我们把视野稍微拉长,从 约翰·肯尼迪身上转移到他 所处的亲族关系时,一个 家族及其神话与 悲剧,也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肯尼迪家族曾号称美国 第一家族,这个由 爱尔兰移民 后裔、 天主教信仰者组成的家族已经构成了 美国历史的一部分,《 华盛顿邮报》曾感叹,美国如果也有莎士比亚,其 著作中必有一部肯尼迪家族史。

  荣耀的背后总是悲剧。美国著名作家费茨杰拉德曾说:“你说出一个英雄的名字,我就可以给你讲一个悲剧的故事。”而有着200年历史的肯尼迪家族无疑能验证此说。

  肯尼迪家族充满了伤感, 没有人能够真正解释肯尼迪家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家庭成员遭遇不测, 比利时的一家报纸说:“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长串讣告,身为肯尼迪家族一员,你就不要指望 躺在床上静静地死去。”排列这个家族的悲剧让人触目惊心:

   1944年, 约瑟夫的 儿子、年仅29岁的 海军飞行员小 约瑟夫·肯尼迪在二战期间死于一起 飞机坠毁事件。

   1948年,约瑟夫的 女儿 凯瑟琳·肯尼迪在其夫于诺曼底战役中牺牲后,也在 法国一起飞机坠毁事件中罹难。

  1963年,约瑟夫的 次子、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达拉斯遇刺身亡。

  1963年, 约翰的儿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统疾病夭折。

   1968年,约瑟夫的儿子、曾任 美国司法部长的 罗伯特在参加 总统竞选时在 洛杉矶遭枪杀身亡。

   1984年,罗伯特 之子 戴维因过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1997年,罗伯特的另一个儿子 迈克尔在科罗拉多滑雪时受伤, 翌日在医院不治身亡。

   1999年,约翰·肯尼迪之子、有“美国最性感男人”之称小约翰驾驶的飞机在 长岛外海域失事坠毁。

  一个家族的不幸自然有其不可抗拒的 宿命,有人把这种宿命归结为他们对政治的狂热、对冒险的孜孜不倦,这是对的,然而,两位优秀家族成员的相继遭遇政治谋杀,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不幸,而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的不幸。

  复杂的 六十年代与罗伯特·肯尼迪之死“第一人的突然身亡

  使情势急转直下

  他人 为君高处不胜寒

  为时已晚也太年轻

  威胁来自海上和陆地”

  这是一首关于一位意欲改变国家现状却为时已晚的年轻 统帅的命运的 预言诗,出自法国 巫师诺查丹玛斯所作的《诸世纪》,后人把它解释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政治命运。诗中,“为时已晚”是指肯尼迪上台后的主张无法令已经近乎癫狂的 政客们冷静下来,“威胁来自海上和陆地”暗示当时苏联无论是在本上还是在其 核潜艇上都已将 核导弹对准了美国,“突然身亡”暗示了肯尼迪遇刺。

  巫师的预言是真是假无关紧要,但人们对这几句诗的解释却意味深长。肯尼迪之死及其家族的命运,也只有放到个人和家族所处的国家的制度与精神状态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

  这种复杂性首先体现 在上世纪60年代的 国际关系上。除了上文提到的已成火山的古巴问题之外,上任 之初的肯尼迪,还全盘接受了艾森豪威尔的“多米诺骨牌”理论,把越南问题放在了外交政策的关键性位置,认为 印度支那是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地区。然而,随着对 国际政治认识的加深,肯尼迪后来从原先的立场上后撤了,他不再赞成继续与苏联 关系紧张,不想出兵支援“解放”古巴,也不主张投入 美国军队在越南打一场反共 之战。他在对外政策上的改变激怒了那些反共 斗士,也得罪了靠战争发财的军工 利益集团。

  这种复杂性更体现在当时的美国国内状况上。上世纪50年代以来, 黑人 民权运动开始在美国各地纷起云涌,南方一些 州长及白人种族主义者露骨地主张种族隔离,肯尼迪虽然在竞选时赢得了他们的一些支持,但当民权运动快要威胁到美国的国内安全时,肯尼迪兄弟最终采取了同情黑人运动的立场。在越来越多的黑人认同肯尼迪兄弟时,越来越多的 右翼白人种族主义者逐渐对肯尼迪怀恨在心。

  肯尼迪兄弟之死,当然与他们深深地卷入了 美国政治的内核密切相关。肯尼迪兄弟的反种族歧视立场不能见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而罗伯特在总统竞选中对 中东问题的表态、他的亲 犹太人而反 阿拉伯人的做法,则惹怒了阿拉伯激进主义者;还有他早年在司法法工作时,曾加入 恶名昭著的 共和党 参议员 约瑟夫·麦卡锡领导的、专门迫害共产党人、亲共 嫌疑分子和 自由主义人士的 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也长久让许多自由主义进步人士,难以原谅他当时的行为;他当司法部长期间与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较劲、对有组织犯罪的严厉打击,则不仅 获罪于了一些政府核心 部长与政客,还获罪于了 黑手党、 三K党等势力强大的黑社会组织。所在这些对他怀恨在心的人和组织,一起为他的被杀,编织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他终于没有逃脱这张杀人之网。

  何时谜能解?

  在肯尼迪遇害40周年之际,又传来一条关于他的新消息:美国广播公司(ABC)电视网 10月27日说,为了彻底调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该公司利用电脑完成了原景再现,并“无可置疑地”证实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的确是单独作案。

  但人们很难相信这个结论。我们不知道在1963年及 其后的调查中,围绕肯尼迪到底发生了什么。1963年,约翰逊总统作出 命令,禁止在2039年之前发表肯尼迪总统被害案的最重要的文件和照片。也许,只有到2039年,等关于肯尼迪的那些档案解秘之后,才可能一见分晓。

  肯尼迪的 遗孀----后来曾嫁于 希腊船王的 杰奎琳·肯尼迪在夫君被刺杀后曾悲切地说:“失去的东西不可能有所替代。”在她最悲伤的日子里,小叔子罗伯特·肯尼迪成了她的知心朋友,给了她最大的勇气和安慰。然而,1968年6月那个黑色的日子,罗伯特也步哥哥的后尘被人暗杀。杰奎琳对一位友人说:“我痛恨这个国家,我蔑视美国,我再也不想让 我的孩子在这里生活下去了。我必须离开这里。”----也只有像她这样亲历了险恶、亲眼看到被杀者鲜血的人,才会深昧 美国政治文化中的残忍与野蛮!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