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传统
手机版
关注问题
和晶翼
2021-07-15
1、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 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 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2、倒贴福字 。每逢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 民间由来已久的 风俗。
3、吃年糕 。春节,我国很多 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 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4、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 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5、春节舞龙 。耍龙灯也叫“舞龙”、“龙灯舞”,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娱乐活动。从春节到 元宵灯节,我国城乡广大地区都有耍龙灯的 习俗。
6、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 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 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 迎新春的欢乐 气氛。
7、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 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 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 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 门上,为 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 宋代,在 明代开始盛行,到了 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8、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 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9、拜年。 新年的 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 来年大吉大利。
0条评论
取 消 确 定
相关问题互动
沈姓的祖先是谁?
锺文懿
赞0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