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诗泉
2021-07-14
通过字辈来提示一个人在其同族成员关系中所处的等级,应认作是中国姓名文化的最富于民族特色的部分,因为它充分利用了汉字的构造方法,使之与取名的多项意义达到从内容至形式的完美结合。然而,作为一种世系符号,字辈的出现要远远晚于姓名。前已有述,当初民生活在群体成员还十分有限的原始社会时,只需要用"姓"来认定每一个人的母系血统。其后,随着人类繁衍条件的相对改善,群体成员不断增加,活动范围日益扩大,才又出现了能使"纪世别类"更加细致的"氏"。换句话说,"氏"在标示血缘的同时,也兼有一定的辈次识别作用。另一方面,异姓血缘关系的不同辈分的男女不能结合的人伦观,当时尚在逐步普及的阶段,也是造成人们对辈次符号尚无足够重视的-个原因。
秦汉之际,姓氏合流的过程基本完成,按姓名文化的发展规律,本该是辈次符号问题相应提上日程。但是在此过程中,持续的兼并战争和社会变革,已经促成商周以来的宗族组织彻底瓦解,代之而起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