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帝王(中国))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锺山隐士锺峰隠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史书描述其政治上毫无建树,他于961年继位,尊宋为正统,在宋太祖灭南汉后,改称“江南国主”,后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于978年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他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作品千古流传。

李煜简介资料
《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浪淘沙令》、《破阵子》
937年02月13日
961年
重瞳子
开宝:968年十一月—975年十一月、建隆:961年七月-963年十一月、乾德:963年十一月-968年十一月
978年08月15日
《李后主》1968、《大宋传奇之赵匡胤》2015、《封神劫》1983、《问君能有几多愁》2005、歌仔戏《玉楼春》1992、粤剧《李后主》1982、《大宋王朝赵匡胤》1996
975 年
洛阳北邙山
李煜相关文献
李煜真的是重瞳吗?李煜的爱情是怎样的呢?
李煜真的是重瞳吗?李煜的爱情是怎样的呢?,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自小喜爱书画,诗词歌赋。但因为自己的眼睛与他人不同而
查看全文
李煜本名叫李从嘉?为何登基后要改名李煜?
恐怕很少有人会听说过李从嘉这个名字吧,如果要说李从嘉的话,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要说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就会恍然大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煜。虽然
查看全文
李煜有几个儿子?李煜儿子怎么死的?
南唐后主李煜,后世人接触他最开始多是因为他的诗词。因为他的诗词足够出色,所以让大家忽略了他帝王的身份。 他当帝王远没有他当诗人的成就高,所以后世人常说他是最不适合当皇帝的皇帝中的一位。但李煜的确是南唐国主,还是位亡国之君。 李煜后宫中女人大概有十多位,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大小周后两姐妹。这对姐妹花先后嫁给李煜为后,李煜的大半人生都是她们姐妹
查看全文
李煜人物简介
李煜人物简介 李煜人物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查看全文
李煜个人简介
李煜个人简介 李煜个人简介 寄语: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
查看全文
李煜相关标签
中国末代君主
宋朝被杀害人物
北宋国公
南唐皇帝
徐州人
中国被毒死人物
978年逝世
937年出生
北宋将军
中国被杀帝王
五代十国词人
诗人皇帝
艺术家皇帝
地方政权统治者
诗人
词人
李煜导读知识
《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词牌名为《相见欢》。这首词创作于作者被囚之时。975年(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忍屈负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相见欢》是李煜后期被俘之后所创作的词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词的上片将人物引入画面,词人形单影只,独自登上西楼,看天上一轮像弯钩一样的残月,勾起了词人心中的离愁别恨。秋季梧桐树的叶子都已落了满地,而被锁在深院里不得自由的又何止这一棵梧桐树呢?词的上片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千丝万缕的“离愁”萦绕心头,词人心中的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只能独自咽下,难以排解。无言的哀伤胜过痛哭流涕。全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表现了词人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浏览量:1762次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李煜被毒死之前所作,可以称为绝命词。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被幽囚于汴京将近三年,相传,宋太宗派徐铉探视李煜,李煜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在这种心境下写下了这首词。宋太宗一直对他心存怀疑,不久后便下令将他毒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同:阑)词的前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表明词人如今是阶下囚,被春花秋月勾起了对往事的伤怀,如今心里充满了悲愤和悔恨之情。会想起故国,心里更添一份痛楚。后两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实是词人对故国的回忆,暗示国土更姓,山河变色。过去的美好事物,如今已经沧海桑田。最后两句用春水来比喻愁,将内心情感的力度和深度充分体现了出来,将词人此时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浏览量:1528次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创作于他被囚汴京期间,并且是词人去世前不久所作。词的基调低沉悲怆,以清澈自然、明白如话的语句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浏览量:2115次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琢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像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浏览量:1433次
李煜为什么叫李后主
李煜为什么叫李后主
李煜被称为李后主是因为其祖父、父亲分别被称为先主、中主。李煜作为国主的南唐一共三主,分别为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提到南唐,可能会跟唐朝混淆,其实两者并没有关系。唐朝的开国君主是李渊,他当初是隋朝的唐国公,所以建立的政权就叫“唐”。唐灭亡后,进入了五代的分裂时期。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璟是唐烈祖李昪长子,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再加上祖父、父亲的称号,就自然被称作为后主。
浏览量:20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