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大暑

大暑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不免有湿热难熬之苦,却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此期间成长最快。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解见小暑”。《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大暑简介资料
大暑
晒伏姜,烧伏香
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抢收抢种,抗旱排涝
Great Heat
高温酷热
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相关人物
大暑相关文献
大暑留召伯埭
大暑留召伯埭,作者:宋尤袤诗词正文:清风不肯来,烈日不肯暮。平生山林下,散发颇箕踞。一官走王事
查看全文
大暑
物候腐草为蠲: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蠲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大雨时行: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脚注
查看全文
大暑节气谈养生
大暑节气谈养生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风俗: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这个节气雨水多,“初伏有雨,伏伏有雨。”“三伏之中无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管子》中说:“大暑至,万物荣华。” 起居:此节气中,炎热的程度到达高峰。中暑人数明显增多,当出现持续6天以上最高气温大于37℃时,中暑人数
查看全文
关于大暑的诗句描写大暑的诗词
关于大暑的诗句描写大暑的诗词 430人参与2019年12月30日14:52分类:诗词名句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注释: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暑气属金,金是克木的,树木看起来很茂盛,不知秋至其实秋天已经来了。大暑三秋近,林
查看全文
大暑喝羊汤的由来
大暑为什么喝羊汤 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而在暑天之前的羊肉汤因为山上的青草刚刚抽绿,羊吃完抽绿的青草时,体内残存了不少毒素。 暑日喝点羊肉汤能开胃护胃,增进食欲,特别是妇女产后食之更能起到补体作用。过去
查看全文
大暑导读知识
大暑古诗词
大暑古诗词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唐朝·元稹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絳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次韵子都兄大暑》宋朝·李洪绕屋扶疏树,吾庐粗胜陶。去来梁燕语,旦夕女婵号。蕙槁兰将败,萧锄艾亦薅。侵檐添绿竹,映日缱红桃。得友人皆面,哦诗语未高。饮泉荫松柏,直欲广风骚。《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朝·司马光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大暑舟行含山道中,雨骤至,霆奔龙挂可骇》宋朝·范成大隤云暧前驱,连鼓讧後殿。駸駸失高丘,扰扰暗古县。白龙起幽蛰,黑雾佐神变。盆倾耳双聩,斗暗目四眩。帆重腹逾饱,橹润鸣更健。圆漪晕雨点,溅滴走波面。伶俜愁孤鸳,颭闪乱饥燕。麦老枕水卧,秧穉与风战。牛蹊岌城沉,蚁隧汹瓴建。水车竞施行,岁事敢休宴。咿哑啸簧鸣,轣辘连锁转。骈头立妇子,列舍望宗伴。东枯骇西溃,寸涸惊尺淀。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宋朝·黄庭坚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大暑》宋朝·曾几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六月二十二日大暑坐墙西槐树下有作》明朝·程敏政门外炎光炽,墙西一径开。残阳馀古瓦,凉吹发高槐。鸟与人俱乐,诗随景自来。无因堪破寂,童子进冰梅。
浏览量:1662次
大暑养生
大暑养生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 饮食清淡 大暑期间可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饮食要清淡,少吃脂肪类厚腻荤腥的食物,更要少吃辛辣食品,以适应夏天肠胃的消化能力。为预防中暑,可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红豆、毛豆、油菜、芹菜、菠菜、海带、山药、莴苣、紫菜、西瓜、香蕉等。 劳逸结合 大暑养生,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被太阳暴晒。另外,外出时一定要随身携带防暑药物。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转移到通风处休息,喝些淡盐水、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预防中暑 在大暑中,人们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中暑。中暑这种情况,包括先兆性中暑。先兆性中暑通常会表现为口渴,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及发麻,注意力不集中、异常地出汗、体热等。对于这种情况,人们需要尽快到凉快地地方,或饮用一些解暑的饮品。
浏览量:1683次
大暑为什么要吃荔枝
大暑为什么要吃荔枝
荔枝属于热性水果,但是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暑节气吃荔枝的习俗,民间叫做“过大暑”。这与我国气候条件和荔枝的作用都有关系。虽然大暑节气天气炎热,但这时降雨量往往也很大,天气湿热,人体很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而荔枝是热性食物,吃了之后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同时,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吃荔枝之前可以先将新鲜的荔枝浸泡在冰凉的井水中,吃的时候拿出来,口感清凉爽滑,非常可口。所以在莆田等地,人们一到大暑就会吃荔枝,亲朋好友之间也会互赠荔枝。
浏览量:1533次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是几月几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日期为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之间,2022年的大暑是7月23日。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大暑的“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感到又闷热又潮湿,大暑节气的特点是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我国民间流传着大暑时饮凉茶的习俗,凉茶也就是伏茶,是三伏天喝的茶,通常由中草药煮成,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大暑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浏览量:1583次
大暑吃什么
大暑吃什么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候太阳黄经为120°,大约在每年的公历7月22日到24日。大暑的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就是最热的意思,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气。大暑的传统食物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将其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凉拌素菜凉拌素材是非常简单又实惠的菜品,在我国广受欢迎。常见的菜品有芽菜凉拌油豆腐、凉拌豆角等,还有将海带、青椒、红椒用酱油、醋、姜末等调味的凉拌三丝,吃起来清凉脆爽,能让人提起食欲。荔枝、羊肉和米糟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姜茶晒伏姜、喝姜茶、吃姜汁调蛋是台州人大暑当日的食俗,因为姜汁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因此历代传承了下来。
浏览量:186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