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节气

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历注)。

东亚传统夏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分别根据日、月的运行制定:月的部分是以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岁是以回归年(太阳年)为基准确定的。阳历每回归年约365.2422天,二十四节气据此而划分,其中:

  • 夏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
  • 秋分相当于黄经180°(秋分点)。
  • 冬至相当于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 春分相当于黄经(太阳经度或天球经度)0°(春分点)。
  • 清明相当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

在人类文化中,一年(回归年)划分了二十四节气,与现代历法将一日(平太阳日)划分为二十四小时的时间计量单位,两者在数据上(24)有相似的比拟。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

节气相关文献
古代历法-节气
古代历法-节气,根据太阳在春夏秋冬时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近一步区分成24种不同位置,谓之节气
查看全文
古代历法-节气
古代历法-节气,根据太阳在春夏秋冬时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近一步区分成24种不同位置,谓之节气
查看全文
雨水节气是怎么来的雨水节气的来历简介
雨水节气是怎么来的雨水节气的来历简介,时间来到了二月中旬,过完了春节,又开启了上班模式,温度似乎上升了不少。雨水节
查看全文
节气
起源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即太极图中四象的“太阴”、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八卦),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阴阳(日月运行)、四时(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时辰)、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
查看全文
霜降节气,请注意保暖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霜降”,自此以后,秋天过完,马上就立冬了,霜降节气昼夜温差非常的大,白天可能还有太阳比较暖和,到了晚上,水汽就在地面草木上凝霜。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注意加衣,不可贪凉,预防感冒。1,霜降的“霜”从何而来?霜和雨雪不同,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地面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化作小冰晶。而在霜降的时候,刚好赶上一年的收获季节,三季稻,红苕,葱,棉花等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收割了。为了防御突然袭击的“黑霜”,人们还会给庄稼覆膜,烟熏等,防御它们被冻伤。2,习俗看秋叶:“香山红叶红满天”,在秋天,各种树木的叶子颜色鲜艳,是观赏的好时机。可以野外郊游,爬山以观赏秋叶。柿子:柿子红彤彤的,打霜了以后更好吃。不过吃柿子需要注意,不可空腹吃,不可一次吃太多。肠胃不好的人最好别吃。赏菊:秋意浓,菊花黄,登高赏菊,岂不快哉。秋狩:在古代,清朝皇室有秋狩的习俗,这个时节,兔子,鹿,野鸡等野...
查看全文
节气相关标签
节气
历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族谱大览
气氛条2222
气氛条2222
浏览:0
4.东安王氏宗谱, 4, 卷1: 世传 大福 24世家淼公起,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93年十修. 存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4, 及卷5. 罗田始祖(1世) : (宋) 王友直. 原籍江南龙兴府丰城县白兔玉版冲(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白土湖茫村),徙湖北黄州府罗田县王家湾. 派祖(7世) : (明) 王宗成. 友直公6世孙. 生二子 : 王仲贤 ; 王仲建. 仲贤公生五子 : (明) 王永瓒 ; 王永春 ; 王永煜 ; 王永昌(四房) ; 王永泗. 四房永昌公生二子(10世) : (明) 王澄 ; 王淑. 澄公生二子(11世) : (明) 王德纯,字一之,号竹泉 ; 王德盛,字庭参. 德盛公下派祖(13世) : 王邦源,字重云. 邦源公下支祖(19世) : (清) 王大福,字五全 ; 王大禄,字万钟 ; 王大寿,字比南. 皆为鋐公(字汝连)之子. 派行(24世起) : 家学世守 运际其昌 扬廷锡庆 绍序贻芳 承先启后 宏观新展 博达敦敏 建树盛显.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王氏统宗谱. 卷端题 : 东安王氏癸酉宗谱 目录题 : 东安王氏宗谱癸酉节孝房支
浏览:100
1.东安王氏宗谱, 1, 卷首: 目录 前言 历代辈派 派语 系图 统宗统计 墓图 世传 1世友直公起 节孝事实 序 捐款, 199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93年十修. 存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4, 及卷5. 罗田始祖(1世) : (宋) 王友直. 原籍江南龙兴府丰城县白兔玉版冲(今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白土湖茫村),徙湖北黄州府罗田县王家湾. 派祖(7世) : (明) 王宗成. 友直公6世孙. 生二子 : 王仲贤 ; 王仲建. 仲贤公生五子 : (明) 王永瓒 ; 王永春 ; 王永煜 ; 王永昌(四房) ; 王永泗. 四房永昌公生二子(10世) : (明) 王澄 ; 王淑. 澄公生二子(11世) : (明) 王德纯,字一之,号竹泉 ; 王德盛,字庭参. 德盛公下派祖(13世) : 王邦源,字重云. 邦源公下支祖(19世) : (清) 王大福,字五全 ; 王大禄,字万钟 ; 王大寿,字比南. 皆为鋐公(字汝连)之子. 派行(24世起) : 家学世守 运际其昌 扬廷锡庆 绍序贻芳 承先启后 宏观新展 博达敦敏 建树盛显.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王氏统宗谱. 卷端题 : 东安王氏癸酉宗谱 目录题 : 东安王氏宗谱癸酉节孝房支
浏览:100
1.毕节路氏长房族谱
始祖 : 于明朝洪武初自江南宜兴迁贵州毕节县名讳不详 六世始祖 : 路瀛洲字海山(清) 散居地 : 贵州省毕节县等地
浏览:100
淸州韩氏鸿山淸节公派族谱
始祖韩兰的子孙录, 853-1985
浏览:0
忠埧孙氏族谱节钞及有关文件
原书: 钞本影印, 民国30[1941]. [120]页 : 插图. 附录 : 国父世系. 始祖 : 书公 始迁祖 : 友松友义兄弟 散居地 : 广东省中山县等地.
浏览:0
节气导读知识
雨水节气习俗
雨水节气习俗
雨水是农历上24节气中的位于立春之后的第二个节气,在农历上这个节气的通俗含义是指雨量渐增、降雨开始的意思,在民间习俗上主要有拉保保、撞拜寄、接寿、回娘屋等,在全国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在生活起居上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而在乡下农村,在雨水这个节气要做的是做好春播备耕备种的相关工作以及小春管理大春备耕等要注意田间对于土壤中水份的管理,在这个时候油菜花从南到北次第盛开,这个节气就和节气的名字一月是降雨的开始,但大多以毛毛细雨或小雨为主,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慢慢向北方挺进,太阳到达黄经330°。
浏览量:1789次
小满是什么季节
小满是什么季节
小满是夏季,小满在立夏之后,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60°,我国南方地区会频繁降雨,雨量大。由于南方地区暖湿气流活跃,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会在华南地区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而北方地区小满节气期间将与很少或者无雨,但气温上升很快,这段时间南北温差会缩小。节气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息息相关,农耕讲究顺应农时,需要观察总结一年中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先民总结了小满时节我国气候降水的规律,对于农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满时节,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这时北方的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浏览量:1487次
芒种节气的含义
芒种节气的含义
芒种,又被称之为“忙种”,是二十四节气里面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按照公历来算,基本上是每年的6月5-7日交节。芒种一般是有着“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因为在这个时节,气温是明显升高的,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所以比较适合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一般农事都是会以“芒种”作为一个界,因为过了这个时节,要是再种植稻谷的话,其成活率就越来越低了。芒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所以对于大部分的地区来说,只要芒种一道,夏熟作物就要收获了,夏播秋收的作物也要下地了,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就成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芒种的到来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由此可见芒种这个节气在弄跟上的意义是比较大的。要说芒种这一词,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是出现在两汉时期,在《周礼》中讲到“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另,元时期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解释:“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由此可知芒种是“有芒的稻谷类作物可以播种”的意思。芒种时节,一般都会有一些传统习俗,其中送花神仪式流传很广,因为农历二月二的花朝节上会迎花神,而芒种已经是五月间了,百花都开始凋残,零落了,所以在民间芒种时节会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除了送花神外,还有安苗,打泥巴仗,煮梅和吃君踏菜等习俗。
浏览量:1508次
寒露过后的节气
寒露过后的节气
寒露过后的节气是霜降,一般阳历时间是在每年的10月22日-24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当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的景象就更加明显了,冷空气南下也更加频繁。霜降并非是降霜,而是表示这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天气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当进入霜降节气后,冷空气活动是越来越频繁了,尤其是在江南,华南这些地区,气温的起伏也是越来越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在霜降节气的时候,也会饮酒赏菊,古时有“霜打菊花开”的说法,所以在霜降登高山,赏菊花,也是这一节令的一大雅事;有些地方,在霜降时节吃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在闽南这些地方,霜降的时候会吃鸭子;广西玉林的居民会在这一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浏览量:1709次
农历小寒
农历小寒
小寒,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据长期的气象记录以来,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浏览量:18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