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农历

农历

农历,常被误称“阴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历及中国传统历法。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格里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但在汉语,西方的格里历也称阳历,因此农历常被误称为阴历。

若从黄帝时代的公元前2698年起算,至今年为4714年。

注意:因为西元没有0年,故须再加或减1。

农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其有配合太阳阳光的二十四节气,其月球的部分是根据朔望月为基准确定的,其岁是以回归年为基准确定的。当前,农历是依据既定的规则,完全依照天文数据计算得来的,因此农历本质上也是一种天文历月球历

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成书于西汉时期,以后历法不断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中国的农历,至今仍使用由西方传教士制订、从清初开始推行的时宪书,一直源用至今。

农历和格里历(现行...

农历相关文献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
查看全文
农历
阴历、阳历与阴阳合历多数民族都有年和月的概念:通俗地说,所谓年,就是四季的周期;所谓月,就是月相盈亏周期。准确地测量年的长度和月的长度,可以发现一年比十二个月多大约11天,即一个普通的历法无法同时满足年和月的准确周期,这就有了阴历和阳历的区分。阴历的历月是以月相盈亏周期(朔望月)来制定,有着准确的月的周期,而年只是大体上符合一个四季循环,但其长度和四季周期有一些差异,这就导致新年并非固定于某个季节,而是缓慢推移,从冬季逐年移动到夏季。例如回历、古希腊历都是如此。阳历的历年是以太阳视运动周期(回归年)为制定的标准,故有着准确的年的周期,没有真正的月的概念,或者月只是大体符合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周期长度,1个朔望月长约29.530588日,故历月的制订上大月就是30日,小月就是29日,若以12个月为1年,那1年的长度就落在354日或355日之间。例如公历中的月与一个真正的朔望月只相差0.5至1....
查看全文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 假农历 是对不对?
答: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
查看全文
什么是农历
由于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折衷的历,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有人叫它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也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夏历约每过二、三年多一个闰月。
查看全文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是对不对?
有人称现行农历为“假农历”,还说什么要给农民一个“真农历”,我个人不能苟同他们的说法;因为农历是一部特殊的阴阳合历(它是普通阴阳历性质和特殊的太阳历性质的集合),之所以说它特殊,就是因为普通的阴阳历只有闰月和固定的闰周(属于平气),而我们的农历则包含有太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它是一个特殊的太阳历(特殊之处就是直接用太阳高度作为制历标准)另外还从节气引出的七十候(气候历)一起成为农历的一部分。我国农历还包含干支历(节气历)就是有关人所说的真农历;他们称农历是“假农历”的理由之一是说,农历有包含阴历的历月(即农历不是太阳历的),按传统的观点是和气候无关的,但现代科学发现,月相同样影响气候,所以在作精确的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时一定要考虑月相,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级;且不说这个,我国劳动人民积累的各种谚语(是农业生产中经验的总结)都是以农历(节气的和历月历日的)为准的。另外,阴历...
查看全文
农历相关标签
农历
中国历法
历法
农历导读知识
农历正月初七
农历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被称为人节,是源于古代的中国神话,传说在这天是人类的生日,所以民间就把这一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正月初七的习俗1、摊煎饼在古代民间,这一天是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2、戴人胜,戴花胜上面也说到戴人胜这个习俗从魏晋就开始了,在这一天,人们是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或者花朵的形状,戴于头上,或者互相馈赠。3、吃七宝羹这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特意在人日的时候食用,是用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比如在广东潮汕,会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每个菜都有自己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汕头市区的菜摊,在人日这一天就会把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也会接受的。4、吃面条在人日这一天,有的地方还会有吃面条的习俗,七寓意是为了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除了正月初七,还有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这三天,分别是小孩,大人和老人的日子,到谁的日子,谁就要吃面条。
浏览量:1575次
土地诞是农历几月几日
土地诞是农历几月几日
土地诞,为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圣诞日,也称祭社、暖寿、做众、做牙、社日节等。二月二土地诞,也被称之为“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而春社日就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在我国南方,普遍都是奉祀土地神。根据史料的记载,在古代人们在春天的时候会祭祀灶神也就是土地神,主要是为了祈求丰收的日子,并且还说到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也比较广,像是在家中就有居家土地神,村庄有村庄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甚至有些土地还会供奉在家门口,有的就会供奉在村落的社庙里。总之在古人眼中,土地神是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了。因此古人在二月二的土地诞中,各乡村民都是会大肆操办的,就是为了祈求地润万物,五谷丰登。二月二这天会有分祭肉的习俗,还有广东部分地区,会有炮会。中山在历史上,二月二土地诞这天是一个比较隆重的习俗,旧时,会在这一天公祭街头路边的神社,祈求风调雨顺。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习惯上这种形式,称为“抢花炮”,中山的客家人较为重视此俗,曾有“抢花炮”的社火活动。另外还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除了中山,在东莞厚街本地人眼中,“土地诞”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基本上在这一天里,本地人会在门口挂上一对蒜苗,给土地公贺寿,保佑自家平安之外,不少社区还保留土地诞分烧猪的习俗,还有传承百年“抢炮头”活动,寓意“抢好运”。
浏览量:1989次
中元节是农历哪一天
中元节是农历哪一天
北方的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华南地区的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原本是上古时代的祭祖节,后来由于道教有“三元说”这一说法,东汉后便被称为“中元节”,在佛教中,这一天是“盂兰盆节”。中元节是我国本土文化的产物,来源于古人对祖先的崇拜,所以在古代也被称为“孝亲节”。节日这天人们要祭祖缅怀先人。传统习俗有放荷灯、祭祖等等。如今中元节已经成为我国传统祭祖大节。
浏览量:1549次
仲秋是指几月份
仲秋是指几月份
仲秋指的是农历八月,仲秋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叫做仲秋,民间也称为中秋。很多古代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关于仲秋的记载。比如《书·尧典》中写道:“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纂要》中说:“八月仲秋,亦曰仲商。”古代“中秋”与“仲秋”两种叫法是通用的,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仲就是第二个月。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被称为仲秋。
浏览量:2172次
尾牙是农历什么时候
尾牙是农历什么时候
“牙”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时间是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尾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牙,日期是农历腊月十六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做“牙”,源于拜祭土地公的仪式。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做生意的人会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和土地公神,称为“做牙”。年尾农历十二月十六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每到年尾,各商家行号会在腊月十六日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拜祭后的菜肴开大餐被叫做打牙祭。这项习俗发展到今天演变成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尾牙聚餐,或者企业年会。尾牙这一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我国闽台地区,是华夏传统节日。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福州人的过年,往往就是从腊月十六日过尾牙这天开始的。
浏览量:165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