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烧卖

烧卖

(食品)

烧卖,又称稍麦烧麦捎卖稍美干蒸烧梅肖米鬼蓬头,是一种以烫面(以开水和成的半熟面团)为皮带馅上笼蒸熟的小吃。传说源起于元代北京,一说呼和浩特。现在,烧卖在除内蒙古和北京外,在中国东北、天津、山西、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乃至日本、越南等地均可见到各种风味的烧卖。

烧卖用温水和面(烫面),其后再加入冷水和面,以增加成型能力。面团用稍美棰(一种中间粗两头有把类似棒槌的特殊擀面杖)擀开,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并不用手包,由下向上一提即可成型。蒸熟。形若杯,底为圆,腰收细,顶部开口为花边。大小通常约直径1寸,以一口吃完为标准。

烧卖相关文献
烧卖
命名烧卖及其他与之谐音的名称的来由有多种说法,没有定论。稍麦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故而得名。元末明初,高丽出版的汉语学习书籍《朴通事谚解》上记有元朝首都大都有贩子熟食“素酸馅稍麦”,是以麦面制成的薄皮包着肉蒸熟,伴汤而食。在清代乾隆年间,杨米仁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烧麦、烧卖明清时“稍麦”的称呼仍然被沿用,同时因谐音出现“烧麦”、“烧卖”。关于烧卖的记载包括有《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清朝《金瓶梅词话》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清朝著名食谱《调鼎集》亦有收集菜式如“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传说清光绪回族人马玉亮所创的烧麦。初名撮子包,因感不雅,又因其边与将熟的麦穗相似,遂改名为“烧麦”。捎卖1937年成书的《缓远通志稿》载:“惟(归化,即呼和浩特)市内所售捎卖一
查看全文
烧卖的来历介绍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烧卖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相当悠久。最早的史料记载,在元代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馅稍麦"的记载。该书关于"稍麦"的注说是以麦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麦亦做卖。又云:“皮薄肉实切碎肉,当顶撮细似线梢系,故曰稍麦。”“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如果把这里“稍麦”的制法和今天的烧卖作一番比较,可知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到了明清时代,"稍麦"一词虽仍沿用,但"烧卖"、"烧麦"的名称也出现了,并且以"烧卖"出现得更为频繁些。如《*词话》中便有"桃花烧卖"的记述。《杨州画舫录》、《桐桥椅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
查看全文
烧卖相关标签
点心
中国小吃
武汉饮食
家族谱大览
元旻公祖业卖渡字 [不分卷]
原书: 稿本影印, 1939年立, 1998年后记. 全1册 : 插图. 牌主 : (明清之际) 林国完. 为南靖第八世祖. 国完公生三子 : 林仕良(长房) ; 林仕柔(二房) ; 林仕法(三房). 十世支祖 : 林廷楼(大房) ; 林廷才(二房) ; 林廷贤(三房) ; 林廷聪(四房) ; 林廷参(五房) ; 林廷珪(六房). 十一世支祖 : 林元旻(大房) ; 林元炅(次房) ; 林元辨(三房) ; 林元道(四房). 另十一世支祖 : 林元标 ; 林元梅 ; 林元善 ; 林元主 ; 林元欣...等. 元旻公下三子 : (清) 林世报,乳名獭,字若貂 ; 林世球,乳名狮,字耀金,谥昭和 ; 林世喜,名燕,字雍和. 散居地 : 台湾省宜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家屋建物卖渡证书
1927年发行, 1927 全州,全北大学博物馆 货款45元,卖渡人,李玉同,保证人,金?斗,金权彦,买受人,金在洪
浏览:0
吉林赫尔苏小官地冯家屯石家沟李家烧等地户口册
原资料: 写本, 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民国15[1926]. [20]页. 注: 家谱档案资料374, 158-167号. 注: 此组家谱资料包括其本人, 父亲, 祖父三代之名字职位诸纪录. 散居地: 中国东北等地.
浏览:0
衡山烧田谭氏九修族谱 [上中下三卷]
原书 : [湖南衡山] : 宏农堂, 2000年编印(国营衡山印刷厂代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一代远祖 : 谭祁. 谭子之子. 其父以齐桓侵暴,去国如莒,以国为姓. 鼻祖 : (唐) 谭可奕,字彦明. 率子谭守禄由江西吉州太和徙茶陵. 衡山始祖 : (明) 谭必端,字开衡. 率弟谭必朝 ; 及子谭法佑 ; 由茶陵迁衡山,居烧田. 派祖 : (明) 谭法佑,字启文.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3世) : (明) 谭冠仁,字纯添 ; 谭冠义,字子由 ; 谭冠礼,字添则. 支祖(4世) : (明) 谭允训,字守先 ; 谭允纶,字帝言 ; 谭允经,字书田 ; 谭允环,字寻绪 ; 谭允绅,字张书 ; 谭允绣,字锦成.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衡山烧田谭氏九修族谱 [上中下三卷]
原书 : [湖南衡山] : 宏农堂, 2000年编印(国营衡山印刷厂代印).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一代远祖 : 谭祁. 谭子之子. 其父以齐桓侵暴,去国如莒,以国为姓. 鼻祖 : (唐) 谭可奕,字彦明. 率子谭守禄由江西吉州太和徙茶陵. 衡山始祖 : (明) 谭必端,字开衡. 率弟谭必朝 ; 及子谭法佑 ; 由茶陵迁衡山,居烧田. 派祖 : (明) 谭法佑,字启文.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3世) : (明) 谭冠仁,字纯添 ; 谭冠义,字子由 ; 谭冠礼,字添则. 支祖(4世) : (明) 谭允训,字守先 ; 谭允纶,字帝言 ; 谭允经,字书田 ; 谭允环,字寻绪 ; 谭允绅,字张书 ; 谭允绣,字锦成. 散居地 : 湖南省衡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李氏族谱
浏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