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邢抱朴

邢抱朴

邢抱朴为应州人,辽代官员,

父亲是刑部郎中邢简,母陈氏。保宁初年,任政事舍人,知制诰,累迁翰林学士,加礼部侍郎。统和四年(986年),镇抚山西州县,加户部尚书。迁翰林学士承旨,奉旨编修《实录》。统和十年(992年),拜参知政事。十二年(994年),母亲陈氏逝世,丁母忧去官,诏起视事。任南院枢密使。去世后,追赠侍中。

邢抱朴相关文献
抱朴子
内容葛洪本人自号抱朴子,故以为书名,其思想涵盖儒、道二家。《内篇》主要讲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于道家。其内容可以具体概括为:论述宇宙本体、论证神仙的确实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讨论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论述道经的各种书目,说明世人修炼的广泛性。《外篇》则主要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情,属于儒家的范畴,也显示了作者先儒后道的思想发展轨迹。其内容可具体概括为:论人间得失,讥刺世俗,讲治民之法;评世事臧否,主张藏器待时,克己思君;论谏君主任贤能,爱民节欲,独掌权柄;论超俗出世,修身着书等。总之,《抱朴子》将玄学与道教神学,方术与金丹、丹鼎与符、儒学与仙学统统纳为一体之中,从而确立了道教神仙理论体系。葛洪提出了修仙必须积累善行,建立功德,慈善为怀。《抱朴子》中强调人不能单纯地从修炼方术入手,人生的抱负也不能仅仅是遁隐山林,要想真正修炼成仙还要建功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查看全文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内篇》,晋代道教学者抱朴子葛洪撰。二十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另有敦煌残抄本,辽宁图书馆藏宋刊本。全书分二十篇。作者自序称此书“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福之事,属道家”。书中备述金丹、黄白、辟谷、服气、导引、存思、房中、服药、摄养、变化分形、符箓禁咒等方术。其大要以玄道为宇宙之本,以炼丹服食,养生成仙为旨归。极力论证修炼成仙之可能性,批判巫术妖道,提出以服饵金丹为主,兼行其它道术为辅的修仙途径。是为集魏晋神仙道教之大成的经典著作。其〈金丹〉、〈黄白〉诸篇详细记录古代炼丹药方及操作方法,是研究炼丹术之宝贵资料。〈遐览篇〉着录早期道书符图数百种,亦可供道教史研究者参考。此书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甚大、传本颇多。近人王明所撰《抱朴子内篇校释》,为最佳注本。
查看全文
邢抱朴
参考资料《辽史·卷八十·列传第十》
查看全文
抱朴求真篇之《师法大道、抱朴守拙》
汉代班固[注: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年少时,就能属文,16岁入洛阳太学。]对老子[注: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的《道德经》有一个精辟的概括,即“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一概括告诉人们,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写给统治者[注:统治者tongzhizhe〖theruler〗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们看的,他继承了“史以天占人”(杨雄《法言·五百》)的特点,全书充满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味道,这由《道德经》中对天道的高度重视和推崇,对历史及礼制的熟悉和了解,辩证的思维方式以及以侯王为主要的话说对象的特点为证。正因为《道德经》主要是写给负有治国理事重任的大大小小...
查看全文
邢邑故城:邢姓起源地
商朝早期的故都叫“商丘”,中期叫“邢台”,后期则被称为“殷墟”。邢台,就是邢都留下废墟的遗址。这是一座比殷墟更早的商代故都,这是司母戊大方鼎女主人的故乡,这是华夏姓氏的祖根,这是邢襄文化的发祥地。邢邑是司母戊大方鼎主人的故乡“邢”的故事要从安阳的市徽说起。在河南安阳市主要入市口都摆放着一尊世界著名的青铜大鼎的雕塑,因为上面有铭文“司母戊”三个字,所以被称为司母戊方鼎。这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因为这是一件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如今司母戊鼎已经成为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位于安阳的这件旷世国宝,与邢台有什么关系呢?近年学者一致认为,所谓“司母戊鼎”的铭文实际上是“后母戊鼎”,是商朝太子为一位邢国女子铸造。这位女子是第二十三代商王武丁的王后之一,与殷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妇好齐名。她就是出生在邢的妇妌,也写作妇邢。为什么叫妇邢呢?因为生于邢。这位美女善于农业种植,尤其擅长种黍,殷墟卜辞中记录了很多她种黍的...
查看全文
邢抱朴相关标签
辽朝知制诰
卒年不详
10世纪出生
辽朝翰林学士承旨
南院枢密使
辽朝户部尚书
邢姓
应县人
辽朝政事舍人
辽朝追赠侍中
辽朝参知政事
辽朝礼部侍郎
辽朝翰林学士
政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