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介休董氏族谱

介休董氏族谱

原书: 写本, 清嘉庆22[1817]. 4册 : 世系表.

始祖: 董良佐.

介休始迁祖: 董彦温(明).

散居地: 山西省介休县等地.

介休董氏族谱简介资料
山西省介休县等地
(清)董鹤年 ... [等]修
清嘉庆22[1817]
介休董氏族谱相关文献
介休冀氏之说
介休冀氏之说,介休冀氏时间:2012-1-59:00:08  作者:佚名  来源:冀氏宗亲网 
查看全文
山西介休史村
山西介休史村,介休史村,位於山西省中部绵山北端晋中盆地,在平遥与介休之中间,福水之北,隶属介休
查看全文
山西省-晋中-介休市董柴
董柴(?—1777),字也愚,号惟园、愚亭。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山西介休人,著名诗人。曾任安州知州等职。为官期间,勤政爱民,功绩卓著。主要著述有《补恩录》、《半壁山房诗集》、《如兰集》等20余种。清乾隆年间,与王佑、梁濬、任大禀,号称“绵上四山人”。
查看全文
介休市
历史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年)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析置灵石县,十八年复名介休县。其后先后隶属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县设市。地理区位介休地处太原盆地和太岳山的结合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气候介休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冷,夏季闷热,春秋较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9℃,年平均气温10.6℃,降水量455毫米。行政区划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街道: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镇...
查看全文
拉氏郡望介休郡
北周改定阳郡置,属介州。治所在平昌县(今山西介休市)。辖境相当今山西介休市及灵石县地。隋开皇初废,义宁元年(617)复置。唐武德元年(618)改置介州。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河南宛北董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宛北董氏族谱编委会, 2012年. 存1册(约30双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迁徙记录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9-11页. 谱内无详细说明始迁祖与其四世祖关联性. 此谱仅存1卷, 不确定是否齐全. 受姓祖 : 董父. 服侍于舜, 因驯鳄有功, 受封董姓. 其后子孙亦以赐姓为氏. 远祖 : 董立业. 居山东泰安. 始祖(一世) : (清) 董德信. 西迁至河南陕县. 下有二子 : 董天浩 ; 董天兴. 立业公下第214世孙. 派序 : 和同玉文 建忻永勤 佳兴继仁 仲学传晨. 长门祖(4世) : 董二和(下三子 : 董同照 ; 董世昌 ; 董同兴) ; 董三和(下二子 : 董同文 ; 董同论) ; 董九和. 二门祖 : 董四和(下一子 : 董同庆). 三门祖 : 董五和(下三子 : 董同聚 ; 董同超 ; 董同山) ; 董六和(下二子 : 董同春 ; 董同军) ; 董八和 ; 董十和(下一子 : 董同彬). 另四世祖 : 董十一和(下一子 : 董同相) ; 董七和 ; 董一和(下一子 : 董同银). 散居地 : 河南省陕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宛北董氏族谱.
浏览:0
会稽旗收岭董氏族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22[1896]刻本(板存粤东韶州德吉第官舍). 2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远祖 : (唐) 董晋,字混成. 新昌雪溪祖 : 董千五二. 会稽渔渡祖 : (明) 董君锡,名宁六. 旗收岭支祖 : 董佛冈. 散居地 : 浙江省绍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董氏家谱. 目录题 : 董氏家乘. 谱序题 : 会稽董氏家谱.
浏览:0
河南原阳大宾董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宾董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2013年. 全1册(约254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仅说明慎言公为始祖第10世孙, 无详细说明第2-9世间世系资料.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21-82页. 受姓祖 : 董父. 服侍于舜,因驯鳄有功,受封董姓. 其后子孙遂以赐姓为氏. 迁原阳祖(一世) : 董士能. 原籍陕西西安,因避难迁至河南阳武(今原阳). 迁大宾祖(10世) : (清) 董慎言,字敬之. 由原阳迁大宾乡. 下有二子,分二大派祖. 此谱主要记录慎言公房下世系资料. 派祖(11世) : 董显祚 ; 董昌祚. 显祚公下三房祖(12世) : 董衍(下一子 : 董绍绪) ; 董珖,字君府(下二子 : 董继绪 ; 董缵绪,出嗣于叔) ; 董琮(下一继子 : 董缵绪). 昌祚公下三房祖 : 董璜(下一子 : 董宏绪) ; 董玙(下一子 : 董元绪) ; 董璠(下二子 : 董启绪 ; 董承绪). 支祖(16世) : 董枬 ; 董椐 ; 董梓 ; 董栻 ; 董杭 ; 董棫...[等]. 皆为慎言公之后裔. 旧字派(11-24世) : 祚玉绪长先 木金清书德 秉广英才 新字派 : 新彦锦宗 富良冠海 世荣绍俊 安民为怀. 散居地 : 河南省原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河南原阳大宾董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宾董氏族谱编修委员会, 2013年. 全1册(约254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仅说明慎言公为始祖第10世孙, 无详细说明第2-9世间世系资料.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21-82页. 受姓祖 : 董父. 服侍于舜,因驯鳄有功,受封董姓. 其后子孙遂以赐姓为氏. 迁原阳祖(一世) : 董士能. 原籍陕西西安,因避难迁至河南阳武(今原阳). 迁大宾祖(10世) : (清) 董慎言,字敬之. 由原阳迁大宾乡. 下有二子,分二大派祖. 此谱主要记录慎言公房下世系资料. 派祖(11世) : 董显祚 ; 董昌祚. 显祚公下三房祖(12世) : 董衍(下一子 : 董绍绪) ; 董珖,字君府(下二子 : 董继绪 ; 董缵绪,出嗣于叔) ; 董琮(下一继子 : 董缵绪). 昌祚公下三房祖 : 董璜(下一子 : 董宏绪) ; 董玙(下一子 : 董元绪) ; 董璠(下二子 : 董启绪 ; 董承绪). 支祖(16世) : 董枬 ; 董椐 ; 董梓 ; 董栻 ; 董杭 ; 董棫...[等]. 皆为慎言公之后裔. 旧字派(11-24世) : 祚玉绪长先 木金清书德 秉广英才 新字派 : 新彦锦宗 富良冠海 世荣绍俊 安民为怀. 散居地 : 河南省原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浏北董氏族谱 [10卷,首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太原堂, 民国27[1938]三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始迁祖 : (元明之际) 董明伯,字沧海. 由江右徙浏. 下有二子,分二支. 二大支祖 : (元明之际) 董良竩,字玟功 ; 董良竴,字瑢功. 竩公下四房 : (明) 董朝滨,字乐川 ; 董朝宪,字聚川 ; 董朝荣,字美川 ; 董朝贵,字秀川. 竴公下四房 : (明) 董朝清,字济川 ; 董朝湖,字铂川 ; 董朝(沭),字钟川 ; 董朝润,字纳川. 散居地 : 湖南省浏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董氏族谱.
浏览:0
董氏族谱
原书: 稿本复印增补, 民国29[1940]. 1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此谱部分破损难阅. 始祖 : 董三仁. 派祖 : (明清之际) 董应元. 支祖 : (清) 董文莆. 散居地 : 四川省资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谱序题 : 鸡鸣山董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