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徐氏家族部

徐氏家族部

原书: 稿本, 1964. [17]页.

广东始祖 : 徐鼎臣. 原籍江西南昌.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宝安县等地.

徐氏家族部简介资料
广东省东莞县, 宝安县等地
徐满喜记
相关人物
徐氏家族部相关文献
徐氏家族家规
徐氏家族家规,家训爱国守法,睦族敬宗。仁爱为本,耕读传家。格物致知,奋发有为。 家规尊先祖
查看全文
徐州齐氏家族
徐州齐氏家族我族源于春秋,公元前768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因家谱长期不修而导致混乱,迄今为血缘世系整顿一体,为后人奠定基础,此举不但对得起子孙,也无愧于先祖,从查阅史料(民族略、姓氏略),可谓齐姓英才辈出,在沧桑历史中表明,在齐桓公帝业衰败后,从晋朝至清朝后期1200多年,朝中均有齐姓为官,而且执政昌明,在漫长历史跨越中,曾有过恩波浩荡的辉煌,但也有低落,经历了秦烟汉火,见证了无数王朝的更迭,由于兵戈纵横群贼相随,各种无情灾害,万姓百愁,特别是明初,四打山东,大杀齐姓,迫使皖苏鲁的齐姓惨痛得流离失散,由于历史蒂固混乱,带来了今日整理世系许多困难,也是历史世系间断的复杂时期。时至公元二00六年,丙戊春月,由族叔文清公倡导修谱惟时政通人和,欣逢盛世,民安乐耕,也正是国修史志,民续家谱的时机,势在必行,辄即着手,即由明华、明坤外出咨询,考查四省,行程4000余里,查皖北怀远县古城乡前齐家、后...
查看全文
徐州齐氏家族
徐州齐氏家族,我族源于春秋,公元前768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因家谱长期不修而导致混乱,迄今
查看全文
徐州刺史部
名称由来“徐州”一词的出现始于春秋以后,大体指泰山、渤海以南至淮河的一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徐州即其一。《尚书·禹贡》载:“海岱及淮惟徐州。”《释名》载:“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吕氏春秋》云:“泗上为徐州,鲁也。”《尔雅·释地》云:“济东曰徐州。”西汉徐州刺史部西汉时,领东海郡、泗水国、楚国、鲁国、琅邪郡、江都国、东阳郡、广陵国、临淮郡9个郡国。东汉徐州刺史部东汉时,领东海郡、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5个郡国,东汉末置利城郡、城阳郡、东莞郡、东安郡、东城郡5郡。出处注释^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参考资料书籍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周振鹤,《汉书地理...
查看全文
谢氏家族部分迁移史
申伯周宣王移封其元舅申伯于谢,建立申国(即南申国),谢人失国以国为姓,而四散在以南阳为中心,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近者如今信阳、罗山、汝南、阳夏,远则到今山东、湖北、湖南等地,此期的知名人事:鲁国(今山东)有成大夫谢息;湖南谢沐已成为谢氏聚居点,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即置谢沐县。“迁申于荆”后,谢姓一部份南迁潇水流域,一部份入重庆涪陵。◆2西南涪陵谢氏和三谢蛮溯长江三峡而上迁到涪陵的一支,与巴人杂居融合而成著名的涪陵谢氏——【东汉末年,有谢本者请求以丹兴(今四川黔江)、汉葭(今彭水县东)二县设涪陵郡,得到批准】。尔后有三支迁出,西迁至蜀郡(晋初有北迁至陕西渭南者)、东汉南迁至南中地区永昌郡(今云南保山一带)者及东迁黔中“牂牁郡”者。东迁黔中的谢氏,与散居在黔境的濮人、越人、僚人杂居通婚,成为部落领袖,后演变为汉唐著名的“三谢蛮”。史志人事有:谢暹西汉末年牂牁郡功曹谢暹【前22-36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