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晋代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9年-427年),(出自易经‧乾卦九四:或跃在,无咎),一名(出自易经‧乾卦初九:龙勿用)。一说晋世名渊明,字元亮,刘宋时改名,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庐山市)人。东晋、刘宋的文学家,出身世族,八州都督陶侃曾孙,父、祖皆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俱在东晋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担任高官,曾任彭泽令,但因厌恶当时的政治,做了八十天就辞职归故里。

陶渊明简介资料
儿:陶俨、陶俟、陶份、陶佚、陶佟、祖父:陶茂、父:陶敏、母:孟氏、曾祖父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
(约)369 年
陶潜先生、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427 年
彭泽县令、镇军参军、江州祭酒、建威参军
陶渊明相关文献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365一427)是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曾任彭
查看全文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365一427)是东晋诗人。世称靖节先生,曾任彭
查看全文
陶渊明简介资料陶渊明的资料
陶渊明简介资料陶渊明的资料,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
查看全文
《陶渊明集》
《陶渊明集》,陶渊明虽写过一些脍炙人口、久诵不衰的辞赋和散文,但其主要成就是在诗歌方面。他历来
查看全文
陶渊明
人物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庐山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像人物生平早年生活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家庭,曾祖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出身微寒,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第四女。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虽然陶...
查看全文
陶渊明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427年逝世
陶姓
南北朝儒学学者
东晋儒学学者
晋朝诗人
晋代儒学学者
星子人
南北朝人
彭泽县令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专家学者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陶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排行 : 甫卿汝添日 以玉世人一 克文思应之 启鸣懋守德 惟崇嘉正志 光良友继士 如承宗可延 xxxxx. 最后五世排行字因谱破损,无法辨识.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0
陶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排行 : 甫卿汝添日 以玉世人一 克文思应之 启鸣懋守德 惟崇嘉正志 光良友继士 如承宗可延 xxxxx. 最后五世排行字因谱破损,无法辨识.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0
陶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排行 : 甫卿汝添日 以玉世人一 克文思应之 启鸣懋守德 惟崇嘉正志 光良友继士 如承宗可延 xxxxx. 最后五世排行字因谱破损,无法辨识.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0
3.陶氏宗谱 [不分卷], 3, 1431-185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符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100
2.陶氏宗谱 [不分卷], 2, 1431-185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符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100
1.陶氏宗谱 [不分卷], 1, 1431-185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咸丰8[1859]. 存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多处破损严重, 难以阅读. 远祖 : 陶茂,字量三. 官任武昌太守. 名祖 : 陶渊明,字符亮,名潜,号五柳先生. 敏公之子. 茂公之孙. 楚黄始祖 : (宋) 陶邴. 开基麻城. 邴公下三子 : 陶万一(老大房) ; 陶文皋(老二房) ; 陶元升(老三房). 黄冈一世祖 : (明) 陶通甫,讳衍宗. 胜六公次子. 文皋派之后. 六大房祖(3世) : 陶汝隆 ; 陶汝海 ; 陶汝山 ; 陶汝哲 ; 陶汝亨 ; 陶汝英. 皆为仁卿公之子.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另题名 : 楚黄陶氏宗谱.
浏览:100
陶渊明导读知识
江西历史名人
江西历史名人
  江西省会南昌,简称赣,自古人文荟萃,出现的人物数不胜数,以语言划分江西人主要以赣语为母语。可以说从秦汉至清末的两千余年间,相当一部分江西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思想等领域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和重大的影响。有相关文献统计自唐至清,江西考中进士1.05万人,占全国10.67%,而宋代多有一门数进士的情形,如王安石、曾巩、刘恕、孔文仲等,江西自古为“干越之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在历史中的名人来看有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以及唐檀、钟绍京、董源、宋齐丘等历史人物,五代时期之后的人物更是有如:  宋朝: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晏几道、黄庭坚、朱熹、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  元朝:朱思本、汪大渊、程钜夫、刘将孙、赵文、姚云文、曾允元、刘埙、陈苑、陈澔、刘时中、汪元亨、饶介、颜辉、方从义  明朝:邓子龙、朱权、魏良辅、艾南英、吴与弼、胡居仁、娄谅、罗伦、罗钦顺、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欧阳德、颜钧、何心隐  清朝:八大山人、魏禧、李绂、江永、蒋士铨、黄爵滋、陈宝箴、陈三立、文廷式  民国:傅抱石、詹天佑、邹韬奋、方志敏、胡汉民、李烈钧、张勋、张国焘、蔡公时
浏览量:3633次
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陶渊明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二十首》、《五柳先生传》等。 《归去来兮辞》: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文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组诗作品。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饮酒二十首》: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五柳先生传》: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浏览量:1969次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陶渊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其是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同时还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对于我们来说,陶渊明的诗中最熟悉的一句,莫过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下面就来欣赏一下吧。1、《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杂诗十二首·其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5、《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6、《连雨独饮》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7、《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8、《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9、《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10、《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浏览量:2102次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的诗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派诗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1、最闲适的种田诗——《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最优美的四季诗——《四时》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3、最悠然自得的诗——《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最有哲理的诗——《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5、最幽默的亲情诗——《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浏览量:1952次
陶渊明的后代家谱
陶渊明的后代家谱
陶渊明是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被称作"百世田园之王,千古隐逸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绝唱。关于陶渊明的后代,并未分布在同一区域。随着时代的迁徙,其后代大约分布在湖南、南京禄口镇昝(zuǒ)巷及江宁禄口昝巷、江宁区陶吴镇。明朝永乐二年,陶渊明长子的后代璋公与珙公,一同从江西迁徙来湖南,一个定居益阳安化,一个定居常德汉寿。陶心浩(陶渊明后人)一脉就是定居常德的璋公后代,自此以后,这一脉的陶氏后人就在湖南繁衍生息了。清咸丰、同治年间,“德”字辈这一支陶氏后人,为了躲避太平天国战祸从江宁禄口昝巷迁到南京城里门西的花露岗胡家花园附近,至今已历四代百余年历史。在黄河之滨的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也逸居着一支陶渊明的后裔,其迁徙及衍播脉络十分清晰,可由水川巜金陵陶氏家谱》、什川《金陵陶氏家谱》及先祖墓碑碑文和南京《陶氏家谱》清楚地佐证。
浏览量:21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