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宋朝
汪大猷
汪大猷
汪大猷
(约1120年-1200年),南宋政治外交人物,曾出使过金国。字
仲嘉
,号
适斋
,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父亲汪思温,北宋政和年间进士,曾为朝官。
汪大猷简介资料
出生时间
1120 年
性别
男性
死亡时间
1200 年
相关人物
出版物
汪大猷-古诗文选集
汪大猷相关文献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汪大猷
汪大猷,字仲嘉,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宣和二年(1120年)生,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汪大猷以敷文阁待制出知泉州。乾道九年,以政绩优异,授敷文阁直学士,再知泉州。前后在泉州任职3年。汪大猷刚到泉州,有菲律宾群岛的毗舍耶人登上澎湖列岛,劫掠泉州移民的粮食庄稼,把澎湖列岛作为跳板,顺着夏四月西南季风在泉州晋江县的围头、水澳(今永宁镇)登岸,杀人行凶,奸0女;把老百姓的铜铁门环全部挖去;见到官军铁骑,则团团包围竞相剔挖战甲上铁片和马蹄铁。汪大猷派出土军、水军和巡海禁军合击,杀死一批毗舍耶人,俘虏400多人。接着汪大猷在澎湖列岛造屋200间,遣将屯兵,多达千人。起初,宋军对澎湖列岛是春夏派兵、秋暮回归的定期戍守,军民劳扰。乾道八年春,宋军还未开赴澎湖岛,毗舍耶人又来侵犯泉州沿海。汪大猷把定期戍守改为常年戍守。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台湾地区设立常年军政机构的开始。不
查看全文
吴大猷
查看全文
方大猷
注释
查看全文
张大猷
参考文献清史稿
查看全文
汪大猷
生平以父恩补授江山(今浙江衢州)县尉,通晓吏事。绍兴十五年(1145年),登进士第,授婺州(今浙江金华)县丞,后来先后调任严州建德县丞,知昆山县。累迁礼部员外郎。乾道七年(1171年)任泉州知州,遣泉州军民屯戍澎湖。丞相洪适推荐他兼任吏部侍郎。曾为庄文太子侍讲学士,“多寓规戒”。后来累官权刑部侍郎,仕终敷文阁学士(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吏部尚书。宋宁宗庆元六年,卒,享年八十一岁,赠少师,谥庄靖。逸事汪大猷与丞相史浩为同乡,恰巧又为同年登科进士。史浩身为权相,汪大猷未尝附和,以致史浩也赞叹他“高风亮节”。知泉州时曾有毗舍邪掠海滨居民,遣兵戍守,造屋二百间,一说其地在澎湖。南宋赵汝适《诸番志》载:“泉(州)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著作《适斋存稿》(已佚)遗迹今浙江余姚南宋吏部尚书汪大猷墓参考楼钥《攻愧集》卷八八《敷文阁学士宣奉大夫致仕赠特进汪公行状》周必大〈汪大猷神道碑〉《宋史》卷四...
查看全文
汪大猷相关标签
生年不详
1200年逝世
绍兴十五年乙丑科进士
四明汪氏
汪姓
宋朝政治人物
鄞县人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休宁西门汪氏大公房挥佥公支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4[1739]刻本. 1册(约178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汪鲁颖川侯. 传三世始以为姓. 挥佥支祖 : (明) 汪新,字本明,号松峰. 散居地 : 安徽省休宁县等地
浏览:100
休寧西門汪氏大公房揮僉公支譜[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3[1738].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休宁西门始迁祖 : (宋) 汪接. 散居地 : 安徽省休宁县等地
浏览:100
颖川晋初陈郡阳夏县靖仁里汪氏大宗历朝续录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抄本 ; 清代年间记事. -约266双叶 : 世系表, 插图. 受姓始祖 : 周鲁颖川侯汪公后世因以为氏. 江南始祖 : 汪文和字君睦(汉) 新安始祖 : 汪道献(晋) 散居地 : 安徽省等地.
浏览:100
17.汪氏族谱, 17, 卷13: 西汪家河东 必昌四房 6世大业公起, 1947
抄本影印: [出版地不详] : 文英堂, 民国36[1947](大兴石印局代印). 18册: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汪公. 鲁成公黑肱次子. 生时有汪字在手,遂以名之. 宗祖(65世) : 汪章佐,字高明. 生二子 : 汪学访 ; 汪学稽. 迁安始祖(1世) : 汪隆五. 学访公之四世孙. 原籍徽州婺源, 明初卜居黄冈中和里. 生二子(2世) : 汪德一 ; 汪德二,字清典. 居汪畈中(中分祖). 上汪家湾始祖(1世) : 汪云宜. 隆五公之堂弟. 学访公之四世孙. 河东始祖(1世) : 汪明理. 隆五公之堂弟. 学稽公之四世孙. 生二子 : 汪泗(迁居东汪家河) ; 汪泮(居汪家河). 德一公下二分祖(3世) : 汪文同,字子书(东分祖,分居汪家坂之东) ; 汪文道,字子善(河西西分祖,居汪家畈之西). 泗公生二子(3世) : 汪宇,子孙析置大塘 ; 汪贵,迁居长堰. 文同公下二分祖(4世) : 汪统四,字德全(前分,分居东分之前) ; 汪道庆(上分,分居东分之后). 汪家河支祖(5世) : 汪必昌. 泮公三世孙. 下分五房 : 汪大志(长) ; 汪大尧(二) ; 汪大仕(三) ; 汪大业(四) ; 汪大舜(五). 贵公下二分祖(6世) : 汪洋(南分) ; 汪涣(北分). 云宜公下二房祖(11世) : 汪基忠(迁居河南光山县) ; 汪基惠. 派行 : 国运昌明 家风继起 恩泽长贻 荣华万纪. 麻城新立辈派(22世起) : 东鲁开昌运 诗书继绪长 光辉承美大 谟烈绍周纲. 散居地 : 湖北省红安县, 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宗谱
浏览:100
18.汪氏族谱, 18, 卷14: 西汪家河东 必昌五房 6世大舜公起, 1947
抄本影印: [出版地不详] : 文英堂, 民国36[1947](大兴石印局代印). 18册: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汪公. 鲁成公黑肱次子. 生时有汪字在手,遂以名之. 宗祖(65世) : 汪章佐,字高明. 生二子 : 汪学访 ; 汪学稽. 迁安始祖(1世) : 汪隆五. 学访公之四世孙. 原籍徽州婺源, 明初卜居黄冈中和里. 生二子(2世) : 汪德一 ; 汪德二,字清典. 居汪畈中(中分祖). 上汪家湾始祖(1世) : 汪云宜. 隆五公之堂弟. 学访公之四世孙. 河东始祖(1世) : 汪明理. 隆五公之堂弟. 学稽公之四世孙. 生二子 : 汪泗(迁居东汪家河) ; 汪泮(居汪家河). 德一公下二分祖(3世) : 汪文同,字子书(东分祖,分居汪家坂之东) ; 汪文道,字子善(河西西分祖,居汪家畈之西). 泗公生二子(3世) : 汪宇,子孙析置大塘 ; 汪贵,迁居长堰. 文同公下二分祖(4世) : 汪统四,字德全(前分,分居东分之前) ; 汪道庆(上分,分居东分之后). 汪家河支祖(5世) : 汪必昌. 泮公三世孙. 下分五房 : 汪大志(长) ; 汪大尧(二) ; 汪大仕(三) ; 汪大业(四) ; 汪大舜(五). 贵公下二分祖(6世) : 汪洋(南分) ; 汪涣(北分). 云宜公下二房祖(11世) : 汪基忠(迁居河南光山县) ; 汪基惠. 派行 : 国运昌明 家风继起 恩泽长贻 荣华万纪. 麻城新立辈派(22世起) : 东鲁开昌运 诗书继绪长 光辉承美大 谟烈绍周纲. 散居地 : 湖北省红安县, 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宗谱
浏览:100
15.汪氏族谱, 15, 卷11: 西汪家河东 必昌次房 6世大尧公起, 1947
抄本影印: [出版地不详] : 文英堂, 民国36[1947](大兴石印局代印). 18册: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汪公. 鲁成公黑肱次子. 生时有汪字在手,遂以名之. 宗祖(65世) : 汪章佐,字高明. 生二子 : 汪学访 ; 汪学稽. 迁安始祖(1世) : 汪隆五. 学访公之四世孙. 原籍徽州婺源, 明初卜居黄冈中和里. 生二子(2世) : 汪德一 ; 汪德二,字清典. 居汪畈中(中分祖). 上汪家湾始祖(1世) : 汪云宜. 隆五公之堂弟. 学访公之四世孙. 河东始祖(1世) : 汪明理. 隆五公之堂弟. 学稽公之四世孙. 生二子 : 汪泗(迁居东汪家河) ; 汪泮(居汪家河). 德一公下二分祖(3世) : 汪文同,字子书(东分祖,分居汪家坂之东) ; 汪文道,字子善(河西西分祖,居汪家畈之西). 泗公生二子(3世) : 汪宇,子孙析置大塘 ; 汪贵,迁居长堰. 文同公下二分祖(4世) : 汪统四,字德全(前分,分居东分之前) ; 汪道庆(上分,分居东分之后). 汪家河支祖(5世) : 汪必昌. 泮公三世孙. 下分五房 : 汪大志(长) ; 汪大尧(二) ; 汪大仕(三) ; 汪大业(四) ; 汪大舜(五). 贵公下二分祖(6世) : 汪洋(南分) ; 汪涣(北分). 云宜公下二房祖(11世) : 汪基忠(迁居河南光山县) ; 汪基惠. 派行 : 国运昌明 家风继起 恩泽长贻 荣华万纪. 麻城新立辈派(22世起) : 东鲁开昌运 诗书继绪长 光辉承美大 谟烈绍周纲. 散居地 : 湖北省红安县, 麻城县, 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汪氏宗谱
浏览:10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