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杨氏家谱
安庆杨氏家谱 导读:

安庆杨氏家谱是记录安庆地区杨氏家族世系传承、家族文化等内容的重要文献,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庆杨氏家谱信息:

《杨氏续修宗谱》:编修于民国 15 年(1926 年),共 63 册,收藏于中国湖北省图书馆。该谱始祖为元明之际的杨源一,由豫章之鄱湖迁怀宁,居广村阳山。其名辈(11 至 20 世)似为 “君一长生全,名谊继起自”,宗派(21 世起)为 “积善基培远,崇儒业绍先,升廷隆品望,宜尔颂绵延”。

《杨氏支谱》:由杨安怀纂修,堂号为四知堂,始修于清乾隆四十九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 年)为三修本,共六册。始祖为宋代的杨太大,始迁祖为明代的杨景春,字茂林,行三,移居潜山青口。

《白麟杨氏宗谱》:民国 22 年(1933 年)由四知堂编修,存 61 册。鼻祖为杨贵三,自鄱阳徙安徽,居潜山之西堡。白麟始祖为杨文斌、杨文炽,迁怀宁之白麟。原增行派为 “正国世家传,良彝启后贤,孝友承先志,诗书绍德言,业大光斯远,风高致自恬,惟其积深厚,福禄永绵延”,新更行派和重更宗派均有不同表述。

此外,安庆不同地区的杨氏字辈也各有特色,如安庆回族杨氏字辈为 “静立鸿自洋”,怀宁县望江杨氏字辈为 “敬胜淑身美,慈祥树吉康”,宿松县(四知堂)杨氏字辈为 “祖总宗添,志思月春,玉崇以可,必士维之,世德琢球,桂兰衍庆,贤良方盛,正直克兴” 等。

...
文史图集精选
族谱网:杨姓、杨氏家谱、宗谱电子版资源列表(节选)
族谱网:杨姓、杨氏家谱、宗谱电子版资源列表(节选)
木有根、水有源、人有祖。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每个人的天性。如果您家的家谱丢失、族谱断代、老谱损坏或者没有家谱,也想寻找自己的祖先或家族相关的族谱,不妨来族谱网看看。族谱网收录了全国各地区、各姓氏家谱、族谱电子版资料,助力您快速寻根问祖、查谱修谱。根据中国信息报2022年发布的百家姓排名数据,杨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人口4631万。杨姓,毫无疑问,是一个顶级大姓。为助力杨氏族人寻根问祖,族谱网收录了超4万卷杨氏家谱电子版、宗谱电子版PDF资源,高清无水印,以下是节选的部分目录。1.容州杨佐时公族谱,1,目录谱序世系杼公1世佐时公起等,1073BC-19921.杨朝公后裔广西省隆林片区支系族谱,1,1186-20171.杨氏家谱1.杨氏家谱,1,1340-20171.杨氏族谱1.桐梓杨氏景伯祖世系家谱,1,1600–20121.杨再思氏族通志,1,869–20021.[杨氏]弘农郡谱,1,...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孔子家谱现安徽掀开不为人知的历史
安徽历史—皖史风云—孔子家谱现安徽掀开不为人知的历史
日前,笔者在安徽省怀宁县雷埠乡无意中发现标有“鲁国郡泗水堂”承印的《孔子世家谱》。根据谱牒记载,怀宁、太湖、望江、潜山一带自南宋末年开始,就有孔子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怀宁与孔子老家山东曲阜相隔千里,其后裔到底因何缘由移居至安庆呢?《孔子世家谱》详细记载云:孔氏第54代先祖思安,曾护送父亲孔滨的灵柩,准备返回山东兖州的老家,路过安庆路(今怀宁县)时遇到陈友谅的军队与元军厮杀,为了逃避战乱,故而只好潜居古皖口(今怀宁县山口乡)。至第56代先祖孔希卿时,开始与其弟向外搬迁,先后有一部分人卜居在怀、望、太、潜四县交界之处。图为保存完好的《孔子世家谱》。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妻室都有哪些?
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妻室都有哪些?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620年(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625年(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627年(贞观元年),晋封汉王。628年(贞观二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637年(贞观十一年),封为吴王,改授安州都督。650年(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652年(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654年(永徽四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705年(神龙元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吴王李恪王妃吴王妃杨氏,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是否有子女,今已难考。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实长吴嗣”,也就是嫡子。如果吴王妃杨氏亡...
揭秘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妻室都有哪些
揭秘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妻室都有哪些
李恪(6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排行第三。620年(武德三年)六月,封长沙郡王;625年(武德八年),改封汉中郡王。627年(贞观元年),晋封汉王。628年(贞观二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637年(贞观十一年),封为吴王,改授安州都督。图片来源于网络650年(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652年(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师。654年(永徽四年),因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中,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705年(神龙元年),李恪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吴王李恪王妃吴王妃杨氏,王妃疑贞观中薨,葬安州,今湖北安陆。是否有子女,今已难考。图片来源于网络萧氏,根据李恪后人家谱显示可能为第二任吴王妃三子李琨之母,或还有李璄,家谱中不知为何却无吴王妃杨氏任何记载,有待研究。而根据成王李千里墓志铭,成王出生于贞观末年“实长吴嗣”,...
安禄山是怎样被他儿子杀掉的安禄山的墓在哪
安禄山是怎样被他儿子杀掉的安禄山的墓在哪
安禄山儿子安禄山有名有姓记载的儿子有十个,分别是安庆宗,安庆绪,安庆恩,安庆和,安庆余安庆则,安庆光,安庆喜,安庆祐和安庆长。但是很多儿子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也就安庆宗、安庆绪、安庆和与安庆余几人在历史上有较多的文笔来记叙。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当初唐玄宗察觉到安禄山的反叛之心的时候,就准备用给安庆宗赐婚为民,命令安禄山进京来观礼,参加宴会,但是安禄山却将推辞了。公元757年夏天,唐玄宗就把李唐宗室女荣义郡主赐给了安庆宗为妻子,安庆宗也因此定居在了长安。同年十一月份安禄山就起兵叛乱了,安庆宗最后的结局也是被唐玄宗给赐死了。安禄山的二儿子是安庆绪,安庆绪精通骑射,是安禄山麾下的一员大将,也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安禄山称帝之后安庆绪就被封为了晋王,但是安庆绪也是杀死安禄山的元凶之一,与严庄等人密谋杀了安禄山之后就自己当了君主。之后安庆绪在与唐军的对阵之中接连败北,尽管以死相拼也不能挽回叛乱军的...
揭秘安庆保卫战失败:没有胜利的坚决态度
揭秘安庆保卫战失败:没有胜利的坚决态度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著名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曾国藩领导的清军与陈玉成、李秀成领导的太平军之间,战役进行的非常的激烈,清军和太平军双方的伤亡都非常的大,可以称得上是尸体堆积成山,血流成河。安庆保卫战时间是1860年夏天到1861年9月5日安庆城被攻破。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安庆保卫战时间。安庆保卫战安庆是一八五三年二月二十四日被太平军占领的,同年三月二十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定为天京。从此,安庆就成为天京的西大门。当时清军在曾国藩的领导之下确定了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略方针:第一步攻武汉,第二步陷安庆,第三步夺大京。而安庆的得失关系着天京安危,所以太平军下定决心一定要保住安庆。一八五九年冬,清王朝派湘军领袖曾国藩指挥清军剿灭太平天国运动,清军开始分四路围攻安庆,1860年夏,清军围攻安庆,安庆保卫战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清军围困安庆城久攻不下,于是清军在安庆马山脚下挖掘地道,暗暗通到城下,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