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首页 > 历史综合
舞龙舞狮是什么节日的传统
舞龙舞狮是春节的传统。舞龙又称耍龙灯、 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中华人民也被称为龙的传人。据传说,龙象征着祥瑞,能够行云布雨、消灾降福。因此人们在春节是就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狮子在中国文化中也是祥瑞之兽,舞狮也能够带来好运。一般在春节到元宵节之间,许多地区都有舞龙舞狮的习俗。不光是春节期间,在一年中每逢有喜庆之事时也会请舞龙舞狮团队来助兴。 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不过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中云端,时而入海破浪。 舞狮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此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南北朝开始流行,在唐朝时期已经盛行与宫廷、军旅、民间。舞狮分为南北两派,分别是两种表演风格。 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这种狮子外形与真狮更为相似。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
2035次浏览
甘肃过年习俗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常见的过年习俗有买年货、扫尘、吃年夜饭、守岁、拜岁、舞龙舞狮、游神、押舟、吃饺子、赏花灯等。不过,各地区的过年习俗也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不同。以甘肃为例,详细说说甘肃的过年风俗。 新年舞社火 社火是一种载歌载舞、体裁多样、种类繁多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在社火表演中多选用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等人物为角色。社火表演中独具特色的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正月打秋千 打秋千也就类似于荡秋千,有两种姿态,一种是坐在秋千上由他人在背后推着荡;第二种是站立在秋千上自己发力荡起来。前者适合孩童,后一种多受成年人的青睐。 黄河灯会 黄河灯会取黄河九曲十八弯的含义,形成一种阵排天地,势摆黄河的玄妙。目前,张掖甘州区碱滩镇古城村“九曲黄河灯阵”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中国规模最大的灯阵”。每年元宵节前后,灯阵布展迎客,供当地群众、游客祈福祈愿。 燎疳节 燎疳俗称:“燎干”,“跳火坑”,是甘肃传统春节节庆习俗,象征春节结尾。每年正月二十三的晚上,全家老小都要逐个跳过火堆,祈求来年无病无灾。“
1951次浏览
五字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五字春联】 1、春染千顷绿,春染乾坤绿。 2、春染万花蕊,花开万朵红。 3、旗开日月红,风香两岸人。 4、春水千溪绿,春意随人意 5、春雨新龙角,神州万里红。 6、歌潮逐心潮,秋风振凤毛。 7、大地春风劲,大地千山秀。 8、丹桂香千里,长征战鼓催。 9、时霁鸟声繁,日出花更香。 10、春来瑞雪里,春暖群芳喜。 11、春情寄柳色,人在画图中。 12、风清百鸟鸣,日影泛桃烟。 13、神州万象新,松柏青万年。 14、党指幸福路,德门增百福。 15、地暖花长发,勤开致富门。 16、农户驻三阳,林幽鸟任歌。 17、梅花报春信,梅花传雅韵。 18、岁岁平安日,瑞雪兆丰年。 19、瑶草寄幽心,年年如意春。 20、乾坤风雪荡,红梅传喜讯。
1622次浏览
腊月三十是几号
2023年腊月三十是2023年1月21日。腊月三十是腊月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为岁除,意思是人们除旧迎新,去旧岁迎新岁,这一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大年三十除夕夜,是中国很传统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幸幸福福的。 除夕夜自古以来就会有整夜难眠、守岁、贴门神、贴对联、贴年画、挂灯笼等风俗习惯,广为流传迄今,掌声雷动,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夜也是汉字文化圈我国及其世界各国华人华侨的传统民族节日。
1748次浏览
湖北人过年吃什么菜
湖北不仅小吃美味,菜品也是闻名全国,在过年准备的这些菜肴中就能体现出来。 【鱼糕】 鱼糕是一道特色湖北菜,是很多湖北人都喜欢吃的美食之一。鱼糕是楚菜代表之一,是宜昌,荆州等地人都爱吃的美食。鱼糕是很多宴席上或是过节,过年都必吃的美食菜谱。口感软糯香咸非常好吃。 【红烧武昌鱼】 红烧武昌鱼是很多湖北人过年吃的一道荤菜。湖北人过年必定会有全鱼,寓意是年年有余。武昌鱼最适合用来红烧,或是清蒸食用,其中红烧食用的口感最好吃。 【酸辣藕尖】 藕尖切小段,沸水下锅绰水,另起炒锅加大蒜,泡椒,青椒炒香,然后倒入藕尖翻炒,出锅前加上盐,鸡精,白醋调味,酸酸辣辣,藕节香脆,很开胃下饭。 【排骨莲藕汤】 排骨莲藕汤是湖北人冬天里最爱喝的一道滋补汤。湖北人的年夜饭必定会有这道排骨莲藕汤。排骨莲藕汤的口感:莲藕粉糯香咸,排骨肉质鲜嫩,汤香味浓,入味好喝。 【珍珠丸子】 湖北平常人家的年夜大餐上总少不了珍珠丸子,更是湖北人家常美食,平时家里不常做,可是过节了,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上,这道菜寓意非常好,代表团团圆圆,家和万事兴,一年更比一年好。 【腊肉炒蒜苔】 腊肉菜苔是湖北非常受欢迎的一道菜,湖北的腊肉是先腌制后日晒,形成了独特的风味,腊肉吃之前浸泡3个小时,切成薄片,加上菜苔煸炒,不需要额外地加盐,只添加点少许鸡粉调味即可,出锅香气四溢,腊肉晶莹透红,搭配菜苔清爽鲜香。
1802次浏览
余姚过年吃什么
余姚过年的时候吃糟肉、冰糖甲鱼、三鲜汤、桂花肉、红膏炝蟹、白斩鸡、熏鱼、鸡羹糊、咸菜炒年糕等。 【糟肉】 过年少不了各类鸡鸭猪肉,这个时候余姚人就会开始做糟肉。把食材煮到筷子可以顺利的戳进去,肉内部不见血丝为止。晾干后把盐抹在表面,并用手轻轻搓,使盐渗进肉内。 接着将酒糟和肉放入密封的罐内,再包几层不透光的袋子,并封住口子。置于阴暗处放置半个月后,即可切片食用。既不会有酒味的冲鼻,也丝毫不见鸡鸭猪肉的腥味。 【冰糖甲鱼】 余姚传统菜肴,以甲鱼为主要食材,口感鲜美肥腴,有入口甜、收味咸鲜、软糯润口,甲鱼与冰糖同炖,还具有滋阴、调中、补虚、益气、祛热等功能。 【桂花肉】 选用肥瘦相间的猪梅肉洗净切成薄片,把料酒、盐和蛋液一起加入拌匀,再把面粉、淀粉、葱花加入,拌匀后静置半小时,就可以下锅炸了,一边炸一边翻,使得肉片均匀受热,炸至酥脆后捞起控油。色泽金黄,酥香里脆,再配上点陈醋,好看又好吃。 【红膏炝蟹】 这道菜是是余姚特色大菜。用盐、白酒、葱、姜调成浓咸卤,再将洗净后的生蟹放入,今天放进去明天就能吃。色彩艳红、鲜咸滑嫩,年菜必备。 【熏鱼】 对于熏鱼的选材大多余姚人会采用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酥脆的鱼肉加上甜而不腻的口感,将浓油赤酱、鲜甜相宜体现得格外充分。
1641次浏览
过年习俗
过年一般指春节,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1510次浏览
农历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一般是在每年公历2月3日-5日交节,而2023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那天农历刚好是正月十四。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不过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自然节奏是不一样的,“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入春的前奏,万物还没有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 很多文献中都有讲到立春,并对其有相关的解释,比如明代作品《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另外古代一些著作中还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其是在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钟瑶的,不过在秦汉之前,因为历法不同,所以时间也不一样,直到秦汉之后各地风俗文化融合,自秦汉以来中国各地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1784次浏览
小寒代表的寓意是什么
小寒是节气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月5日-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就是天气寒冷但是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以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节气过后,大部分地区将会进入严寒季节,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中国北方大部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是每年公历的1月中旬(10日-20日),也就是说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更冷,而南方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将会在大寒节气出现。所以在北方地区还会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意思就是说,小寒节气要比大寒节气更冷,而且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小寒节气一般是处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小寒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稍升高。中国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四九比三九更冷,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此外,中国古代还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在古人眼中候鸟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1406次浏览
过年吃什么海鲜合适
过年的时候很多时候大家都会说到吃,确实民以食为天,更何况是过年,而作为海鲜来说,在不少沿海甚至内陆地区都是会首先考虑到的年货,一般来说在过年期间能吃到的海鲜和当前的季节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过年的时候吃的海鲜其实不必选择哪些价格看似非常昂贵的,更应该考虑到食材的营养和过年气氛的混搭。 在过年期间常见又比较合适吃的海鲜其实选择余地很大,其中主要包括了鱼虾类、蟹类、软体类、贝类等这些往往是海鲜菜肴的主角,而在过年期间出镜率较高的海鲜大致又有:“带鱼、黄鱼、墨鱼、文蛤、鲈鱼、扇贝、海带”等,总体来说海鲜是海洋里可食用的动物或植物等食材,而我们从海鲜的分类上还能看到,选择上还有活海鲜以及冷冻海鲜、冰鲜海鲜、干海鲜等,在我国一直就有“山珍海味”之说,所以过年的时候海鲜往往是少不了的。
1722次浏览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是公历上的1月1日,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统称的“新年”,而在中国“元旦”一词自古便有,在文字描述中最早可见于《晋书》,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所指的元旦往往是指“正月一日”,从正式说法上元旦并不能完全算是自古以来的传统节日,但却是现代的传统节日,在现在每年的公历1月1日元旦都会有放假,往往假期时间是在三天。而相比传统民俗节日除夕和春节来说,元旦影响力则相对较小,但其实从某些意义上来讲,过了元旦也是离过年不远了,而这个时候,年味渐浓,很多单位在以前都会在元旦之后安排团拜会等活动。
1432次浏览
什么时间贴福字
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会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贴福字是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在过去指的是"福气"、"福运",贴福字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贴福字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目的是讨个吉利。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大年三十的下午,太阳落山之前,贴的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大福先来小福后到。 也有些人是过了小年就急急忙忙把福字贴上了,提前贴“福”是为了告诉讨债的人“天大的事过完年再说”,于是民间就有一种说法:早帖的“福”是“穷福”。
1487次浏览
剪纸窗花
窗花是一门剪纸的艺术,春节期间人们会将红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窗花的样式非常多,题材内容广泛,剪好之后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叫做贴窗花。 窗花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宋元时期广为流传并逐渐成形,明清之际达到鼎盛。南北方窗花的风格有所不同,南方窗花以精致为主,特点是玲珑剔透;北方以朴实生动为美,其特点是天真浑厚。过去,南北方过年都要贴窗花,起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南方现代一般只有结春节喜庆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窗花是在纸上剪出的,因此必须采用镂空的方法,这样才能形成画面。剪纸艺术的特点就是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窗花的线条非常讲究,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要剪好窗花,形象构成上就要抓住物象的特征,线条连接要自然,形体要突出,形成朴实、大方的优美感。
1685次浏览
大年初三的风俗
有一句民谣唱的是“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初三这天,人们一般睡到自然醒,调理好身体,养足精神。初三这天一般也不会外出过着宴请宾客,而是在家里休息,这样新年里才能保持精神抖擞。 相传大年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这一天夜里人们都会早早睡觉,并在屋角撒一些米粒、蛋糕等食物,叫做“老鼠分钱”,希望老鼠收了这些,来年就不要到家里来了。 《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初三也被称为小年朝,这一天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也是官员的休假日。 在古代,人们到了初三就会把过节用的松柏枝和门神一起烧掉,表示过完年就可以开始做生意了。 农历正月初三也被称为“猪日”,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创造了六畜,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人们在这一天里不杀猪。
1610次浏览
压岁钱的由来
压岁钱的由来相传是为了压邪祟。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做“祟”的小妖怪,很喜欢在除夕夜出来活动,它格外喜欢捉弄小孩,经常跑到有小孩的人家,去摸睡熟的小孩的额头,被它摸过的孩子都会发烧,有些孩子烧退之后还会变得痴傻。 父母们没有办法,只能这天夜里彻夜不睡,守着自己的孩子,以免祟过来作妖。 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来得子,非常宝贝这个孩子,大年三十这天夫妻俩给孩子用红纸包了铜钱,放在孩子枕边。祟过来时,刚准备摸孩子的头,突然枕头下有道金光闪过,祟被伤到,吓跑了,原来铜钱能够给孩子护身。这个方法流传了出去,这种钱就被叫做“压祟钱”,谐音“压岁钱”。
1506次浏览
绵竹年画节
绵竹年画节是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农历正月十五之间,在四川省绵竹市举办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富有绵竹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性地方节庆活动。 第一届年画节于2002年2月7日(农历腊月二十六)—26日(正月十五)在绵竹市区举办。2011年第十届年画节上,正式确立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主题,这一习俗由此被沿袭固定下来。每年年画节期间,绵竹市都会被装扮得红红火火,焕然一新,水中有美轮美奂的彩灯,岸边也有五花八门的灯笼,树上挂满象征着吉祥的中国结,街道旁也有巨幅年画,整个县城都热闹非凡,还会举办戏剧表演、体育竞技等活动,年味十足。
1853次浏览
新年拜年歌曲大全
新年作为我最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衍生出了许多喜庆的物品以及多种文化类型,如春联、年画、爆竹、春节联欢晚会等,其中拜年也在其列。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歌曲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以下列举了部分歌曲及歌手名称: 恭喜发财(刘德华)、恭喜恭喜(中国娃娃)、恭喜发财(卓依婷) 欢乐中国年(孙悦)、新年快乐(中国娃娃)、小拜年(东北二人转) 新年歌曲联唱(高胜美)、财神来到我家门(卓依婷)、祝福你(华纳群星) 新年到(韩宝仪)、大家恭喜(卓依婷)、欢乐新年到(卓依婷) 新年好(中国娃娃)、新年快乐(水木年华)、恭喜发财(中国娃娃) 太平年(卓依婷)、花好月圆(刁寒)、你最红(Twins) 八仙齐拜年(卓依婷)、招财进宝(中国娃娃)、贺新年(卓依婷) 新年快乐(黄品源)、拜年歌(明骏女孩)、新年好(林美惠) 小拜年(邓丽君)、财神到(许冠杰)、新春颂献(群星) 鼓声迎来万年红(卓依婷)、万年红(邓丽君)、难忘今宵(李谷一) 迎春花(邓丽君)、万事如意(张也)、拜年(中国娃娃) 新年快乐(谢雨欣)、恭喜发财迎新春(薛家燕)、贺新年(卓依婷) 新年到(曹璐)、迎春接福(中国娃娃)、情人拜年(卓依婷) 小拜年(蔡琴)、新春喜事一椿椿(卓依婷)、新年喜洋洋(陈淑桦)
1490次浏览
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
“正月新春舞龙灯,二月郊外放风筝”出自《十二月歌》。原文如下: 《十二月歌》 正月新春舞龙灯, 二月郊外放风筝, 三月清明杨柳绿, 四月牡丹花正红, 五月端午赛龙舟, 六月荷花满池塘, 七月牛郎会织女, 八月中秋桂花香, 九月登高过重阳, 十月满园橘子黄, 冬月大雪压青松, 腊月梅花傲冰霜。 《十二月歌》是根据每个月的节气和节日编写,具有鲜明的特征,以浅白的文字富有韵律地组成一首简洁且深刻的儿歌。这首儿歌自创作以来一直受到儿童和父母的喜爱。它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丰富儿童的词汇,增强儿童的表达能力;以小见大,向儿童展现生活的细节、自然生物特征以及自然四季变化。可以说,这首儿歌是一篇极其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
1566次浏览
舞龙舞狮起源于什么时代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习俗,象征可驱邪避灾、招祥纳福;并藉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舞龙起源于汉代,最初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之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唐宋间已为逢年过节常见之表演。 舞狮据说起源于三国时期,在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刘宋的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民间的一项活动。
1841次浏览
春节回娘家买什么年货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相聚的日子,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过年。 【回娘家时年货推荐】 肉类 有些地方的习俗是初二女婿要提猪腿肉陪媳妇回娘家,如果没有,也会带些鸡鸭等肉类来代替猪腿肉。 补品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全家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买点好的滋补品带回家也会赢得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喜欢的。 水果 水果也算得上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礼物之一了,不管是看望病人还是去拜访亲友都可以买点他喜欢的或是有营养的水果,绝对不会错。 特产 如果你刚好出去旅游过或者居住的地方有小有名气的特产,初二回娘家的时候可以带上一些,让老丈人他们高兴高兴。 酒水 去老丈人家可以带上两瓶好酒,吃饭的时候可以一起喝一点,提提气氛。如果老丈人刚好喜欢喝酒,那这个礼物就更讨人喜欢了。
1883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