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曹操首创哪一成语年轻人特别不爱听?

2014-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5
转发:0
评论:0
曹操首创哪一成语年轻人特别不爱听?,众所周知,曹操除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之外,还是一位文学家,由其父子三人引领的“建

众所周知,曹操除了是个政治家、军事家之外,还是一位文学家,由其父子三人引领的“建安文学”,影响了中国文坛一千多年。大凡是文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曹操也不例外。本文所介绍的成语就与此相关。


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在曹操的《军谯令》当中。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打败袁绍、刘备后,返回故乡谯县,看到当初与自己一道出来闯荡的将士及故乡的乡亲死伤惨重,深有感触,便下达了这道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的命令。原文如下: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翻译过来意思大致是这样:


当初我起兵,为的是铲除暴乱。可如今故乡的亲人们,几乎都死光了。我在故乡走了一整天,看不到一个熟人,这令我非常悲伤。自起兵以来,阵亡将士没有后代的,就找亲属作为后人,分给他们天地,由县里配给耕牛;建立学校,请教师让他们接受教育。同时还要为死亡的将士们建立祠堂,让他们的后人去拜祭。如果死者泉下有知,等到我百年之后和他们重逢,心中也就没有遗憾了!

本文所介绍的成语是:百年之后。这个成语其实就是对“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曹操经历艰险,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没有他,中原地区的混乱局面会更加漫长,百姓的死伤会更加惨重。正如曹操自己所说的:“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正是因为曹操的出现,西晋才有机会利用他留下的遗产统一华夏,结束汉末至三国这百年的混乱局面,古代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代。

从曹操留下的文学作品来看,他不仅有着军事家、政治家的征战四海、平定天下的霸气,同时也有着对乱世的悲愤、对百姓疾苦同情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曹操的功绩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曹操首创的成语你知道吗?
曹操是三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写过很多气壮山河的诗篇。本文介绍的成语就是跟他有关或者说就是由他创立。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在曹操的《军谯令》当中。时间是在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打败袁绍、刘备后,返回故乡谯县,看到当初与自己一道出来闯荡的将士及故乡的乡亲死伤惨重,深有感触,便下达了这道抚恤阵亡将士家属的命令。原文如下: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翻译过来意思大致是这样:当初我起兵,为的是铲除暴乱。可如今故乡的亲人们,几乎都死光了。我在故乡走了一整天,看不到一个熟人,这令我非常悲伤。自起兵以来,阵亡将士没有后代的,就找亲属作为后人,分给他们天地,由县里配给耕牛;建立学校,请教师让他们接受教育。同时还要为死...
· 解析和曹操相关的成语
作为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变的人物之一,发生在曹操身上的成语不少,这里专门介绍一个。这个成语的出处在《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中,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曹操率军征战期间,又一次经过一大片麦地。为了损坏麦田里的麦苗,曹操下令士卒不准踩踏麦苗,违令者一律处死。于是,众将士纷纷下马,小心翼翼而行。不料曹操自己的战马突然跳入麦田,大片大片的麦苗也就遭了殃。曹操叫来主簿,让他按律处罚。这一下主簿犯了难。曹操刚刚宣布违令者处死,他自己就出了事,这该如何是好呢?绞尽脑汁之后,主薄有了主意。他回答,根据《春秋》大义,刑罚并不适用于地位尊贵的人,试图以此替曹操解围。不料曹操却回答道:我自己制定的法令,却亲自又以身试法。如果不处罚,那我还怎么服众、怎么去统率部下呢?不过我是军中统帅,因此治我的死罪那也是不可能的。不如我自行处罚吧。说罢,曹操挥剑割下自己的头发扔在地上,这个事件才告一段...
· 兵马俑当中最特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不被展出?
兵马俑当中最特别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不被展出?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兵马俑的发现,为我们展示了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世界奇迹,用土制成的兵马俑,因为太过栩栩如生,像是真实的人一般,所以一直都被一些人怀疑,究竟是不是用真的人制作出来的,但是同样也被解释过很多次,这些都是陶人。而在兵马俑当中,一直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俑,现在很少被展出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特殊,不被展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秦始皇陵是我们伟大的历史奇迹,它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世界各地的人都纷纷来到中国来观看秦始皇兵马俑。其实秦始皇陵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兵马俑只是他表面上的一小部分。而且秦始皇陵的发现完全是一次意外事件。在骊山的附近有一位农民。有一次去打水的时候没有打到水,在很深的水井里面,勾上来了许多残破的陶俑,这些陶俑可以拼成一个人形。所以这个农民当时就知道事情不简单,于是就把这件事情报给了地方政府。这个时...
· “成语大王”刘秀,一生创造成语不停,其中这个曾影响曹操决策!
建武八年(公元32年),汉军攻占了略阳(今甘肃庄浪南)。为了夺回这一陇右要地,隗嚣亲率数万大军攻城。汉军死守,和陇右军队展开激战。鉴于陇右战局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刘秀再次御驾亲征,本人亲临长安,指挥汉军的平陇作战。由于据有河西五郡的窦融部率步骑数万大军归汉,汉朝实际上对隗嚣的陇右军队构成东西夹击之态。为此,陇右诸将牛邯等人在刘秀手下劝诱下,竟有13人集体投降归汉,他们所属的16个县、数万军队也向刘秀投降。隗嚣惊恐,最终只得放弃略阳,退守西城(今甘肃天水西南)。正在此时,东汉首都洛阳附近的颍川发生了民变,而河东郡守军也出现叛乱。京师震动,后院起火,刘秀不得不兼程东返。临行时,他赐书给岑彭等大将:“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公孙述)。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光武帝刘秀此番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得陇望蜀”典故的出处。汉军围攻西城,隗嚣困守其中,苦苦支撑。由于隗嚣平时友爱...
· 成语
来源成语之主要来源如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黄粱一梦、女娲补天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愚公移山、故弄玄虚等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如:刮目相看、破釜沉舟、完璧归赵、乐不思蜀、莫须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囫囵吞枣、筚路蓝缕等佛教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等语法成语的语法较为复杂,按照现代汉语语法,将成语分为以下几类。主谓关系成语中有主语和谓语(动词),并构成关系。如:人定胜天、脚踏实地、天花乱坠、螳螂捕蝉。并列关系成语中的两个部分相互关联,或者语意地位相同。如:情投意合、三番五次、国泰民安、集思广益。动宾关系成语中有动词和宾语,并且在逻辑上构成关系。如:平分秋色、大显身手、顾全大局、崭露头角偏正关系成语中的一部分用来限定或修饰另一部分,常见的偏正结构为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如:世外桃源、一盘散沙、默默不语、擦肩而过。补充关系成语中的一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