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罕见古石磨轰动四方 牵出辉煌酿酒往事
石磨盘——早已消失的历史“遗迹”。
在大东区珠琳路老龙口博物馆内,40块300多年历史的古石磨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5年前,在老龙口酒厂院内挖出古石墨群后,外界对稀世罕见的古石磨猜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老龙口院内为何埋下那么多古石磨?到底还有多少古石磨没有挖出?今天,当我们走近这群古石磨时,仿佛置身于盛极一时的烧锅时代,同时翻开了中国传统酿酒的传奇历史。
“古石磨群”轰动四方
5年前,这群刚被挖据出来的古石磨,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尽管这个传统的酿酒工具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有关它的传奇身世,仍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们。
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馆长赵志闯回忆起当时发现古石磨群的情景,显得兴奋异常。那是2005年3月11日,正是民俗中的“二月二”,工人们正在老龙口酒厂改建地枰挖土方,当挖到地下一米深时,一个个石磨“破土而出”。随着工程的推进,石磨越来越多,老龙口酒厂领导邹长顺当即叫停。现场清理出的古石磨,完整的有十五六个,残损的有20来块,其中大的磨盘达四五百公斤,小的也有一二百公斤,石质多为青色或红色马牙石。
地下埋了如此之多的石磨盘,引来史学专家和众多媒体的竞相关注。国家级文物鉴定家、原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庚进行现场鉴定,这些石磨都是明末清初诞生的,它们比“义隆泉”烧锅还早10多年。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多、年代最久远的古石磨群。
沈阳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还发现,这批古石磨与沈阳故宫的下马碑属于同一石质,主产地在辽宁、山东一带。由此可见,孟子敬创办之初,其个人来头不小,颇受当时官府的重视与扶持。或许,这也是老龙口300年来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如此之多的石磨群被埋在地下,这在中国酒界堪称奇闻。究竟还有多少老石磨埋在老龙口地下?如此之多的古石磨群,是从哪里运到这里的?
当我们走近这些老石磨群时,脑海里跳出更多的疑问号。
关于老龙口地下的石磨群数量,民间猜测颇多。据一位现场目击的老人所讲,散落在老龙口院内地下的老石磨,至少还有几百个。王梦庚先生当时保守估计,至少还有200多个。
这些石磨盘清晰表明,当年盛京此地老龙口的酿酒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据史学专家介绍,早在康熙元年(1662年),晋商孟子敬不远千里,来到清朝的陪都盛京(今沈阳)投资,在小东门外一处50000平方米的空地,被这位久经商海的他一眼相中,并就此兴建了“义隆泉”烧锅(后改称为“万隆泉”,老龙口酒厂的前身)。
孟子敬在兴建“义隆泉”烧锅时,这批老石磨已经在外闯荡了10多年。孟子敬到底引进了多少老石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当年“义隆泉”的规模应该是盛京城里首屈一指了。康熙、乾隆等清代四帝东巡盛京,就用大清贡酒的老龙口拜祭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那时,这批石磨应该正值“当打之年”。
一段辉煌的酿酒往事
我们步入老龙口酒博物馆,在众多被挖掘的国家三级文物石磨盘中,有一个最耀眼的国家三级文物“阴阳鱼”石磨。它是2005年挖掘的古石磨盘中最特别的一个,这个直径70厘米、厚35厘米、重量达500斤左右的古石磨造型独特,石质与众不同。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看到这个古石磨时,连声感叹,这样的石质没有见过。
它到底是从哪里运来的?后人已无法考究。就在当年,它也算是石磨盘家族中的“名门望族”了。可见老龙口在当时正处于何种的鼎盛地位了。
最特别的,则是在石磨上采用“阴阳鱼”造型,即取“阴阳变化生万物”之意,是主人美好愿望的寄托,而这恰与“义隆烧锅”中的“义隆”二字相契合(繁体“义”字,上“羊”下“我”,“羊”即“祥”,所以“义隆”的意思就是吉祥兴隆)。
这个“阴阳鱼”石磨的磨槽整洁并有深度,是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古石磨,算是研究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稀世珍宝。
这个如此完好的石磨为何藏身地下?这也没人能给答案。
据一位当年目击现场的工人介绍,还有一个更特别的古石磨,竟然有一人多高。为了更好地保护地下文物,老龙口采取了暂缓挖掘的决定。
走进石磨盘的世界,你会惊叹曾经的中国酿酒技艺。在没有进入到工业革命的时代,石磨作为主要酿酒工艺之一,一代代人,就是依靠这些石磨盘,酿制出“龙吐天浆”的“大清贡酒”。
从孟子敬创办老龙口伊始,这些石磨盘便成为酿酒过程的重要工具。老龙口选取的酿酒主料至今未变:东北特产红高粱,并且个个成熟饱满、外壳不脱落、无虫蛀、无霉变。酿酒辅料则为:新鲜无杂质、无霉变的稻壳和用大麦、小麦、豌豆等辅料自制而成的大曲块。
选好主辅料后,为有利于原料淀粉颗料的吸水、膨胀、糊化、发酵,必须要将原料(高粱)粉碎成4—6瓣(碎米及粗面)。这时,正是石磨盘大显身手的舞台。每天都会有许多人精心地用石磨盘将高粱粉碎……
目睹保存至今的古石墨群,我们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石墨大小不一,尺寸不尽相同,磨槽有深有浅。这是为何?
专家介绍,根据不同的用途,石磨盘大致分成3种,磨大曲块的,要粉碎成细末;磨高粱的,要粉碎4—6瓣;磨大麦、小麦等,也要粉碎成细末。
别小瞧石磨这一环。在传统酿酒工艺中,做酒是要做香的,这不同于只是做酒的小烧。石磨只将高粱粉碎成4——6瓣,目的是进行续楂发酵,像老汤一样不断积累香味成分。而将大曲块粉碎成细末,进行均匀分布,则是将曲粉和粮食中的各种成分转化成酒和香味。从石磨的不同用法来看,老龙口酿酒水平在当年已达到巅峰状态。
300多年来,老龙口酒一直保持着清亮透明,窖香浓随,绵甘爽净,余味悠长。传统酿酒技艺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