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初罕见古石磨轰动四方 牵出辉煌酿酒往事

2014-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6
转发:0
评论:0
清初罕见古石磨轰动四方牵出辉煌酿酒往事,石磨盘——早已消失的历史“遗迹”。在大东区珠琳路老龙口博物馆内,40块30

 石磨盘——早已消失的历史“遗迹”。

  在大东区珠琳路老龙口博物馆内,40块300多年历史的古石磨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5年前,在老龙口酒厂院内挖出古石墨群后,外界对稀世罕见的古石磨猜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老龙口院内为何埋下那么多古石磨?到底还有多少古石磨没有挖出?今天,当我们走近这群古石磨时,仿佛置身于盛极一时的烧锅时代,同时翻开了中国传统酿酒的传奇历史。

  “古石磨群”轰动四方

  5年前,这群刚被挖据出来的古石磨,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尽管这个传统的酿酒工具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有关它的传奇身世,仍像谜一样吸引着我们。

  沈阳老龙口酒博物馆馆长赵志闯回忆起当时发现古石磨群的情景,显得兴奋异常。那是2005年3月11日,正是民俗中的“二月二”,工人们正在老龙口酒厂改建地枰挖土方,当挖到地下一米深时,一个个石磨“破土而出”。随着工程的推进,石磨越来越多,老龙口酒厂领导邹长顺当即叫停。现场清理出的古石磨,完整的有十五六个,残损的有20来块,其中大的磨盘达四五百公斤,小的也有一二百公斤,石质多为青色或红色马牙石。

  地下埋了如此之多的石磨盘,引来史学专家和众多媒体的竞相关注。国家级文物鉴定家、原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庚进行现场鉴定,这些石磨都是明末清初诞生的,它们比“义隆泉”烧锅还早10多年。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多、年代最久远的古石磨群。

  沈阳故宫博物院有关专家还发现,这批古石磨与沈阳故宫的下马碑属于同一石质,主产地在辽宁、山东一带。由此可见,孟子敬创办之初,其个人来头不小,颇受当时官府的重视与扶持。或许,这也是老龙口300年来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如此之多的石磨群被埋在地下,这在中国酒界堪称奇闻。究竟还有多少老石磨埋在老龙口地下?如此之多的古石磨群,是从哪里运到这里的?

  当我们走近这些老石磨群时,脑海里跳出更多的疑问号。

  关于老龙口地下的石磨群数量,民间猜测颇多。据一位现场目击的老人所讲,散落在老龙口院内地下的老石磨,至少还有几百个。王梦庚先生当时保守估计,至少还有200多个。

  这些石磨盘清晰表明,当年盛京此地老龙口的酿酒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据史学专家介绍,早在康熙元年(1662年),晋商孟子敬不远千里,来到清朝的陪都盛京(今沈阳)投资,在小东门外一处50000平方米的空地,被这位久经商海的他一眼相中,并就此兴建了“义隆泉”烧锅(后改称为“万隆泉”,老龙口酒厂的前身)。

  孟子敬在兴建“义隆泉”烧锅时,这批老石磨已经在外闯荡了10多年。孟子敬到底引进了多少老石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当年“义隆泉”的规模应该是盛京城里首屈一指了。康熙、乾隆等清代四帝东巡盛京,就用大清贡酒的老龙口拜祭太祖皇帝、太宗皇帝。那时,这批石磨应该正值“当打之年”。

  一段辉煌的酿酒往事

  我们步入老龙口酒博物馆,在众多被挖掘的国家三级文物石磨盘中,有一个最耀眼的国家三级文物“阴阳鱼”石磨。它是2005年挖掘的古石磨盘中最特别的一个,这个直径70厘米、厚35厘米、重量达500斤左右的古石磨造型独特,石质与众不同。一位90多岁的老人在看到这个古石磨时,连声感叹,这样的石质没有见过。

  它到底是从哪里运来的?后人已无法考究。就在当年,它也算是石磨盘家族中的“名门望族”了。可见老龙口在当时正处于何种的鼎盛地位了。

  最特别的,则是在石磨上采用“阴阳鱼”造型,即取“阴阳变化生万物”之意,是主人美好愿望的寄托,而这恰与“义隆烧锅”中的“义隆”二字相契合(繁体“义”字,上“羊”下“我”,“羊”即“祥”,所以“义隆”的意思就是吉祥兴隆)。

  这个“阴阳鱼”石磨的磨槽整洁并有深度,是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古石磨,算是研究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稀世珍宝。

  这个如此完好的石磨为何藏身地下?这也没人能给答案。

  据一位当年目击现场的工人介绍,还有一个更特别的古石磨,竟然有一人多高。为了更好地保护地下文物,老龙口采取了暂缓挖掘的决定。

  走进石磨盘的世界,你会惊叹曾经的中国酿酒技艺。在没有进入到工业革命的时代,石磨作为主要酿酒工艺之一,一代代人,就是依靠这些石磨盘,酿制出“龙吐天浆”的“大清贡酒”。

  从孟子敬创办老龙口伊始,这些石磨盘便成为酿酒过程的重要工具。老龙口选取的酿酒主料至今未变:东北特产红高粱,并且个个成熟饱满、外壳不脱落、无虫蛀、无霉变。酿酒辅料则为:新鲜无杂质、无霉变的稻壳和用大麦、小麦、豌豆等辅料自制而成的大曲块。

  选好主辅料后,为有利于原料淀粉颗料的吸水、膨胀、糊化、发酵,必须要将原料(高粱)粉碎成4—6瓣(碎米及粗面)。这时,正是石磨盘大显身手的舞台。每天都会有许多人精心地用石磨盘将高粱粉碎……

  目睹保存至今的古石墨群,我们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石墨大小不一,尺寸不尽相同,磨槽有深有浅。这是为何?

  专家介绍,根据不同的用途,石磨盘大致分成3种,磨大曲块的,要粉碎成细末;磨高粱的,要粉碎4—6瓣;磨大麦、小麦等,也要粉碎成细末。

  别小瞧石磨这一环。在传统酿酒工艺中,做酒是要做香的,这不同于只是做酒的小烧。石磨只将高粱粉碎成4——6瓣,目的是进行续楂发酵,像老汤一样不断积累香味成分。而将大曲块粉碎成细末,进行均匀分布,则是将曲粉和粮食中的各种成分转化成酒和香味。从石磨的不同用法来看,老龙口酿酒水平在当年已达到巅峰状态。

  300多年来,老龙口酒一直保持着清亮透明,窖香浓随,绵甘爽净,余味悠长。传统酿酒技艺功不可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轰动世界!揭秘百年来十大罕见的考古发现
导读:近百年来,考古学家们在世界各地找到了许多惊人的发现,如:阿尔迪上古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安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马其顿菲利普二世的坟墓、卡布韦颅骨等发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生命的起源。接下来是过去百年来最罕见的考古发现。网络配图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阿尔迪阿尔迪是一个女性始祖地猿的石化骨骼。这个类人物种起源于440万年以前。阿尔迪最早于1994年在埃塞尔比亚发现,但是科学家花了15年来确认它的科学价值。它比南猿路西更为完整。她是一个更为原始的直立人类。她高约120厘米。重100斤。十大考古发现之二安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安斯梅多国家历史公园是近千年前欧洲人在北美的第一处居住地,同时,作为考古遗址它的意义也是最重大的。在安斯梅多国家历史公园留有北欧威金殖民者的遗址,它是欧洲人在北美定居时设立的第一个殖民地。威金人在这里建造了三所覆盖草皮的木结构长形房屋和五座规模略小的建筑物。这里还是新世界首次...
· 清初名将费扬古
费扬古(1645―1701年),清初名将。曾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费扬古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费扬古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费扬古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大臣送他归还京师。不久逝世,赐祭葬,谥号襄壮。人物生平从讨三藩顺治二年(1645年),费扬古出生,他是顺治帝孝献端敬皇后的弟弟,其父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满洲正白旗人,状貌异常魁梧。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四岁的费扬古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费扬古跟从安亲王岳乐...
· 海昏侯墓千年汉简险被丢弃牵出2.1米罕见大瑟
从去年冬天首场新闻发布会到今年春天部分考古成果亮相首博,一座被荆棘野草覆盖、隔世2000多年的西汉海昏侯墓带着诸多谜团进入公众视野。然而,千年汉简差点被当作漆器残片搁置一旁,2.1米的大瑟险被误认为没有花纹的“椁板”……文物无言,当摆上陈设展架,文物发掘与保护过程中所有惊心动魄的细节都被收敛。1%的璀璨背后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墓后”故事?促成这场千年“对话”的团队又经历了怎样的寂寞岁月?回忆汉简和瑟的“被拯救”文保组组长心有余悸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441件(套)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中出土的珍贵文物默然无语。而在距离北京1500公里左右的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文物保护用房中,考古工作者正对一批漆器进行饱水处理,后期试图让千年汉简“开口说话”。据专家介绍,东晋时期当地曾经历过大地震,整个墓葬浸在水中,这种干湿交替的环境非常不利于包括竹简在内的漆木器的保存。在考古人眼中,较之金器,漆木器的
· 中原访古—寻根中原—裴李岗文化石磨盘之谜
裴李岗文化是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它的发现给中国的远古文明涂抹上一层神奇莫测的独特风采,使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及探索者们为之着迷。显然,在人类文明初露曙光之际,裴李岗人已经具有非凡的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笨拙的双手和从猿向人类过渡时期极为有限的智慧,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建立起古老的氏族村落,并将他们所创造出的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作为一份珍贵的厚礼馈赠给万世子孙。裴李岗文化是中原先民独自创造的伟大文明,它在中国古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在科学、农业或者是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裴李岗人所创造的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裴李岗文化,具有某种独特的精神面貌,与其后期的仰韶文化面貌迥然不同,大异其趣。它的发现究竟在向人们昭示着怎样的历史呢?翻阅过大量有关裴李岗文化的材料后,在一种强烈的下,我产生许多离奇古怪的遐想,仿佛...
· 清初名将费扬古简介费扬古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栋鄂·费扬古别名:费扬武、费扬果、飞扬古国家:中国民族:满族旗籍:正白旗出生时间:公元1645年去世时间:公元1701年职业:抚远大将军主要成就:昭莫多之战费扬古,清初著名将领,满洲正白旗人,于顺治二年出生,父亲是内大臣三等伯鄂硕,栋鄂氏。这里提一下,栋鄂氏也称董鄂氏,费扬古的姐姐是顺治帝的孝献端敬皇后。费扬古生得魁梧壮硕,十四岁的时候就承袭了自己父亲的爵位,此后入朝为官。康熙十三年的时候。三藩之乱爆发,费扬古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开始参与镇压吴三桂反叛势力。吴三桂叛乱爆发之时,因为各地响应,所以很快就拿下了不少的城市。后来吴三桂手下将领黄乃忠集一万精兵,从长沙攻袁州,费扬古与赵应奎一起歼灭了这支军队,并且顺势攻克万载。康熙十五年,费扬古率兵击败吴三桂女婿夏国相,进攻长沙,屡战屡胜。康熙十八年,又在武冈击败吴国贵。因为在镇压吴三桂叛乱之时,立下赫赫战功。在镇压叛乱成功,班师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