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曾侯乙墓“越位厚葬”之谜 雅致的陪葬

2014-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9
转发:0
评论:0
曾侯乙墓“越位厚葬”之谜雅致的陪葬,1977年,在距随州市市区西北约3000米处的一个丘陵地带修建工程时,无意中发现


1977年,在距随州市市区西北约3000米处的一个丘陵地带修建工程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古代墓葬。第二年5月份,考古学家对此墓葬进行了发掘。经过清理填土、填土下的石板、青灰泥相间的夯层,再取出竹网、丝帛、篾席,木椁才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随后,考古人员又清理出填充在木椁与坑壁之间的31360千克木炭之后,木椁才全部暴露出来。前后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时间,发掘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这个墓坑东西长约21米,南北宽约17米,内置木椁,高约3米,分北、中、东、西四室,且均为长方形。其中中室面积最大,主要放置着编钟、编磐等乐器和大量的青铜礼器;西室与中室并列,放置有13具女性陪葬棺和极少一部分玩具与服饰;面积最小的北室置有大量的兵器、车马器、皮甲胄,还有2件高1.3米、重300千克的大铜缶(酒具),以及240多支竹简;东室是墓主的“寝宫”,放置有墓主的特大型双层套棺、8具女性陪葬棺和11具葬宠物的狗棺。

这次发掘出土文物共有1.5件之多,其中乐器1.2万件,包括编钟64件;礼器、宴器140件,兵器共4500件,其中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就出土于此。如此众多,又如此珍贵的文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什么人会拥有这么多的陪葬物呢?考古专家们通过对墓中文物和墓主人的鉴定,确定此墓的主人就是曾国国君——曾侯乙。

可是,曾国只是楚国的附属国,在历史上,曾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国,为什么这么一个小国的国君墓葬会有此等规模,会有如此多、如此贵重的陪葬物呢?

在当时,礼器有着严格的使用权,也就是说,不同等级之人所使用的礼器是完全不同的,人人只能使用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匹配的礼器。按说,曾侯的级别在当时应该算是很低的,这种级别的人所使用的礼器只能是“七鼎”。可是,从曾侯乙墓中所出土的礼器规格极高,甚至要达到天子所使用的规格了。


不光是礼器,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规格也非常高。因此,有不少专家就推测曾侯乙生前可能是当时执掌礼乐的“大乐”。但是,这种观点引起一些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曾侯乙真是周天子的“大乐”,那他的名字就应该会出现在史书典籍中,可现实情况却是,到目前为止,在史书典籍中还没有找到有关曾侯乙的记载,更别提他是“大乐”的记录了。另外,这些人还认为曾侯乙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待遇,特别是礼器和乐器的规格极高,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的地位日趋下降,因此,在当时,“越位”就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对于曾侯乙墓,人们除了对“越位”之事有疑问之外,还对此墓为何会出现在随州颇有争议。现今的湖北随州市在当时应该属于随国,那为什么曾国国君会被葬在他国呢?

相关人士认为,曾国其实就是战国时代的随国。这种说法也得到不少学者的认同,因为在我国古代,这种一国两名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魏国又称作梁、晋又叫作唐、韩又称为郑等等。在石泉先生的《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一书中就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论述:“随国和曾国都是姬姓国,都是西周分封于江汉的诸姬姓国之一。就两国的地望来看.也是一致的。从宋代出土的曾国青铜器,到曾侯乙墓,都分布在随枣走廊一带,而且都是从南阳盆地迁入随枣走廊的。”由此来看,此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过有些学者却对此说法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的理由是:据历史文献记载,曾国与随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并存了,而曾侯乙时期属于东周时期,所以说,随国与曾国显然不是同一国。

直到现在为止,专家们对曾侯乙墓的这两个问题还存在着困惑和争论,究竟孰是孰非,还需要考古学家们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曾侯乙墓
发现经过1978年2月底,武汉空军某部雷达修理所在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东团坡一带扩建厂房,开山炸石,红砂岩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层,前来视察工作的厂领导郑国贤怀疑是一座大型古墓。3月10日,联合勘探小组成立。19日,时任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兼考古队队长的谭维四连同两名技术人员赶到现场。3月20日起,考古人员开始对该墓葬进行钻探发掘。探测表明,墓坑东西长21米,南北宽6.58米,总面积220平方米。这样大的木椁,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例,这种构筑在岩石上的岩坑竖穴墓,在南方还是第一次发现。墓主人出土的编钟通过出土鏄钟上的铭文鉴定,这是战国早期曾国一位名字叫做“乙”的君主之墓葬,故称曾侯乙。据考,墓主人姓姬名乙。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15404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8件定为国宝。重要出土文物曾侯乙编钟曾侯
· 曾侯乙是谁?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件件价值连城!
曾侯乙是谁?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件件价值连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曾侯乙是战国曾国国君,他的出生年份大约是在公元前475年左右,也就是战国初期。不过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曾侯乙此人,有人认为曾国就是随国,而曾国也会周天子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人们挖掘出了曾侯乙墓,这块墓总面积高达220平方米,从墓土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三百多件玉器,还有64件青铜双音编钟,曾侯乙编钟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在上个世纪,我国的湖北随县就发现了有一个旷世罕见的古墓,这个墓相信大家也很熟悉了,就是有名的曾侯乙墓。这个墓稀有的点不仅仅是它出土的文物很珍稀,这个墓其实还是一个“水墓”。发现这个墓的时候我国在进行基础水利工程建设,挖着挖着就发现有黑泥从地下涌了上来,再接着就是有一些青铜玉器漂了上来。施工人员在意识到情况不对之后就立即上报了国家文物保护局,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
· 未解之谜:墓地陪葬为何用20个葫芦?
2012新源县考古发掘、阿克陶县克孜勒加依墓地考古发掘、哈密市亚尔墓地考古发掘、2012昌吉市努尔加墓地发掘、2012哈巴河县加郎尕什墓地发掘、小河墓地出土纺织品的整理、和硕县那音克墓地考古发掘、若羌县米兰遗址考古发掘新收获、和静县工业园考古发掘、吐鲁番市胜金口石窟考古发掘、和静县莫呼查汗水库墓葬发掘、考古档案资料管理。最近几年来,由于新疆的水利工程、牧民定居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大项目越来越多,为配合这些工程项目建设,考古工作也越来越繁忙,因为必须赶在重大项目施工前完成抢救性发掘工作。在此次公布的十二大考古成果中,有一半都是为配合相关工程项目而实施的抢救性发掘。网络配图让考古人员比较忧虑的是,在最近几年发掘的墓葬中,越来越多的墓葬被盗墓贼洗劫。在这次公布的十二大考古成果中,包括新源县考古发掘、阿克陶县克孜勒加依墓地考古发掘等大都遭遇过盗墓贼。而在前两年的尼勒克县与和静县考古发掘的上千座墓葬...
· 揭秘古代活死人之谜:不需陪葬活人守墓
殉葬是我国古代皇室流传下来的一种陪葬制度,一般皇帝去世后需要大活人给他陪葬,少则几十,多则几百,碰到像秦始皇一样的皇帝陪葬那就更多了。活人陪葬的传统是相当之残忍。你说死就死了呗,还得让人家活的好好的人一起陪死,有好事没见让人家陪你一起分享。明朝之前都是如此。网络配图不过在在我国历史上有个王朝叫做吐蕃王朝,一般称为藏王朝,这个王朝制度不一样。代表人物之一——松赞干布。相对来说藏王朝的陪葬制度稍好一些,不需要人死了一起陪葬,而是让活人守墓。这个制度延续了200年。网络配图能成为活守墓人,也算是一种荣耀。因为一般人还没这个资格,这个人必须是跟国王关系相当好,国王信任的身边人。一旦一个家族里有个守墓人,这个家族世代受国家供养,享受高级待遇。不过不好的是这个守墓人非常可怜,因为这个人不能跟活人接触,有人来你还得躲着。一般是晚上出来巡夜,像一个鬼魂一样游荡,形单影只,孤独终老。网络配图还有就是这个人不...
· 细说历史——远古的乐声——曾侯乙墓编钟
?1977年底,湖北随州擂鼓墩的驻军某部在扩建营房时,发现了一处大型古墓群。经过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座南北十六点五米,东西二十一米的多边形竖穴大墓。墓主是一位四十五岁左右的男性贵族。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其中,东室放置墓主棺椁,外椁饰有青铜框架,有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画有彩绘门窗及守墓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西室有殉葬人十三具,为十三到二十六岁左右的女性,应该是墓主生前的妃妾或近侍宫女。墓中共出土随葬品一万五千多件,其中,青铜器和金、玉、漆、木、竹等器七千多件,各种铭文万余字。曾侯乙墓编钟通过分析出土铭文,人们了解到,此墓的墓主是战国初期一位名叫乙的曾国国君—曾侯乙,其下葬约在楚惠王五十六年(约前433)。以“曾”为名的国家,不见于传世文献,但在考古资料中时有所见。曾侯乙墓的发现表明,在战国初期,汉水以东随州地区曾有一个以“曾”为名的诸侯国。与随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