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沈括在地图学上的成就

2014-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6
转发:0
评论:0
沈括在地图学上的成就,沈括(公元1033~1097年),字存中,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北宋
  沈括(公元1033~1097年),字存中,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科学家和文武全才的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从小就跟随父亲到过很多地方,长了不少见识。青年时,他就对儒家经籍、天文、地理、医学、兵法及诸子百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读书。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同时极其勤奋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物理、生物、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等多门学科取得了辉煌成就。他总结自己经历而撰写的《梦溪笔谈》,包罗了天文、地理、艺术、军事、法律等共20多种学科,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他在地图制作和地图测绘方面也有极高的成就,编绘了《天下州县图》,制作了多种材料的地图模型,进行了创造性的水准测量,堪称一位杰出的地图学家。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沈括奉旨编修《天下州县图》。他“先曾别编次一本,稍加精详”,并“欲再于职方借图经、地图等图草,躬亲编次”,然而,由于政务繁杂,又两度遭贬谪,中间还出守过边疆,这项工作一直未能完成。但他从未放弃这项工作的计划,总是把图稿随身携带着,直到晚年南迁谪居,他终于能专心致志地对所有的地图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加工,编绘成《守令图》,又称《天下州县图》。  

  这部图集共有20幅地图,包括一幅高一丈二尺、宽一丈的大图,一幅小图和十八幅各路图。各路图的分幅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十八路制划分,每路一幅,比例尺为二寸折百里,约合九十万分之一。图的地域范围为当时朝庭实际控制的区域,图名《守令图》即由此而来,即设有守、令等官职的地方之图。当时许多地理著作、资料都将陷于敌手的区域表示出来,表达作者收复河山的愿望,但易使人们对国家山河破碎的现状造成误解。沈括将自己的心愿利用图名反映出来。沈括编绘地图时发展了裴秀的制图理论,采用了“飞鸟图”法。“所谓‘飞鸟’者,谓虽有四至里数,皆是循路步之。道路迂直而不常,既列为图,则里步无缘相应,故按图别量径直四至,如空中飞鸟直达,更无山川回曲之差。”他在编绘该图集时设立了分率、准望、牙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7条制图原则和方法,“以取鸟飞之数”。沈括还把过去图上的四至八到定方位的方法发展为二十四至,以十二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乾坤艮巽四卦名之。“取鸟飞之数”和分二十四至采集地物距离和方位使测得的地物坐标精度更高。沈括在编图时注重调查研究,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遍稽宇内之书,参更四方之论,该备六体,略稽前世之旧闻;离合九州,兼收古人之余意”。对郡县、疆土、河渠的变迁均以所见到的公文为准。  

  由上可知,这部图集是极为精确的。可惜至元时便佚去了。  

  熙宁年间,北宋与契丹国因边境问题发生尖锐矛盾。北宋遣沈括与契丹进行谈判。沈括查阅了大量地理和地图资料,据理力争,驳回了契丹对北宋领土的无理要求。次年,他以使臣身份出使契丹。出使期间,他遍履山川,对契丹国的地理山川进行了详细考察,将所掌握的北方地形和边防情况,用面糊和木屑模拟成立体地形模型。不久,因天气寒冻,“木屑不可为,又熔蜡为之”,具有轻巧易携之特点。返回京城后,他又按蜡制模型图原样转刻到木头上。木模型地图形象逼真,得到皇帝嘉许,皇帝还“诏边州皆为木图,藏于内府”。  

  沈括用三种材料制作的地形模型图是地图模型制作上的创新,比欧洲最早的瑞士地图模型早了600多年。  

  北宋熙宁年间,沈括在主持疏浚汴渠水利工程时,领导了对汴渠的地形测量。在对汴渠的水准高度测量中,他因地制宜,利用测量旧沟阶梯水面高度差再叠加的分层筑堰法,精确测得汴渠的高差。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准高度测量,比欧洲18世纪初开始进行的水准高度测量早了600多年。  

  沈括还较早发现了磁偏角现象,他观察到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他还动手做了四种磁针装置法的实验。他的这些成果对地图测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  

  注:本文沈括生卒年采自杭州大学徐规教授的新考证,因此不同于《辞海》等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周邦彦在文学上有着怎么样的成就?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因此由诸生擢为太学正,任教太学。网络配图当上学正后,常有积极作为,但在仕途上并没有得意的成果,长期在州县间担任小官职。倒是词愈写愈受世人喜爱,加上精通音律,能自创新曲,词名愈来愈大。徽宗时期是他作品最多的时期,大部份都带有他华美、轻狂的特质。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周邦彦的成就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并且地位颇高,他精通音律,创作不少新词调,在艺术技巧上比他人高出一筹。网络配图关于他的写词作品,大多数写的是闺情、羁旅,但其中也有咏物之作。他的词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词的长调尤...
· 张衡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张衡是公元一、二世纪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河南南阳县南)人。他年轻时,家境并不很好。但也受到教育,早年即善于为文。十六七岁,他便离家拜师访友。从他家西北行,过武关,经蓝田、南山,到达长安。他游览了三辅,京兆、右扶风、左冯翊。此后,东去新丰,参观骊山沮泉,作了一篇《温泉赋》。这是他的少作之一。由新丰再向东,过函谷关,张衡就到了京师洛阳。这时候的洛阳,早一辈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已经不多见了。王充已年过七十,未知是否还在人世。大将军窦宪幕府里几位著名的文人,随着窦宪的垮台,也都去世了。班固、崔骃都于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逝世。傅毅还死在他们的前头。贾逵还健在。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崔的儿子崔瑗到京师来了,他慕贾逵之名,就跟贾逵学会了天文、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等学问,为太学里诸儒生所钦佩。张衡大概在这时...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词文化是相当繁荣的,在整个世界文明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有如此令人羡慕的诗词文化。而在我国历史上,也出现了相当多的诗词大家,犹如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为后人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画像说起贺知章,相信不管是正在读大学的,还是正在读小学的,都是比较熟悉。我们曾经都是背着贺知章的《咏柳》长大的,由此可见,这位诗人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贺知章一生作诗无数,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词,为后人传颂。其实贺知章不仅才华出众,风度翩翩,而且还独具慧眼,发现了许多对后世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李白就是很好的例子。贺知章通过科举考试,做了进士,后来又节节高升,官至秘书监。我们都知道,古人都喜欢以文会友,贺知章也不例外。据悉,贺知章与张若虚等人都是无话不谈,非常亲密的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谈诗论词,讨论国家政治,自己的理想抱...
· 日本武将今川贞世在文学上有哪些成就?
了解今川贞世生平经历得知,今川贞世生平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任职时期,二是免官之后。了解今川贞世简介得知,今川贞世生于1326年,卒于1420年,终年96岁。今川贞世是南北朝室町幕府前期的一名武将。凭借军事能力,今川贞世先后担任过左京亮、伊予守等多个官职。得到幕府重用后,今川贞世先后担任远江守护、九州探题等职。等到今川贞世平定九州后,又担任过安芸、肥前、肥后、大隅、萨摩等地的守护。图片来源于网络幕府时期,今川贞世集政治大权于一身,是一位权倾朝野的大人物。九州平定之后,今川贞世被卷入政治斗争,下台后,今川贞世一心修著文学,《难太平记》、《言尘集》、《道ゆきぶり》、《下草》都是今川贞世的代表作品。在记载今川贞世生平经历的书籍中,都未提及他早年的生活经历。从今川贞世父亲的记录来看,今川贞世十二三岁学习和歌,观应之乱爆发之后,今川贞世和父亲共同站到了足利尊氏一边。1355年,今川贞世时年29岁,他和...
· 南宋思想家陈亮在文学上的成就如何是怎样的?
陈亮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才华横溢,气势豪迈,但是政治仕途却很不顺利,但他的诗篇中仍充满积极的处世态度。在他留下的众多诗词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陈亮满腔的爱国热情。陈亮雕塑陈亮的词现存还有七十四首,他词作的特点是激情豪迈,这一特点和他的好朋友辛弃疾十分相似。陈亮的词作中的代表作非《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莫属了,这首词最能体现陈亮的报国热忱和壮志豪情。他认为章德茂出使金国,为金首领祝寿有损南宋国家威严,他言辞庄重,对大金的如今充满复仇之心,他认为,现在虽然南宋不敌金,只要我们意志坚定,国家团结,就一定会打败金国,收复失地。《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中陈亮情词句烈,章法有序,可以被称为他的压卷之作。陈亮在《念奴娇·登多景楼》一词作中,展现了陈亮虽为一代布衣,但始终以国家大事为己任,大金占领祖国河山,陈亮奔走求助,与好友一同商量对敌策略,为给国家复仇,收复失地,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