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新石器鱼形石器考证

2014-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2
转发:0
评论:0
新石器鱼形石器考证,新石器鱼形石器考证家父戎马二十余载,从东北至北京,经湖南回阜阳,辗转几万里。自四

新石器鱼形石器考证

家父戎马二十余载,从东北至北京,经湖南回阜阳,辗转几万里。自四十余年前东北朝鲜友人赠家父天池唇石起,家父热衷玩石。我自幼受其熏陶,转而收集远古石器,近十余年来共收集新旧石器两百余件。今有新石器时代鱼形石器三件,两件石质,产于北京怀柔;另一件是和田玉青白质,产于新疆昆仑山脉。我得前者五年有余,原本不在意,以为是天然鱼形奇石,得后者时,当时即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后两者对比,顿有霍然开朗之感觉。我研究三者一年有余,今略有心得,愿于大家交流,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鱼形石器,应源于母氏社会或更早。鱼形应是当时女阴的崇拜图形,以鱼为女阴崇拜物,为我国大量出土文物所证明。年代较久远的,例如西安半坡出土的大量陶器,辽宁阜新出土的绿松石鱼形坠,浙江余杭反山墓葬出土的白玉鱼………等等。这是因为鱼形,特别是双鱼和女阴十分相似;另一方面,鱼的繁殖力很强,原始人类以此寄托人丁兴旺的美好希望。同时,这种崇拜物的出现也是和原始人类的渔业生产发展是分不开的。

我所收集的三件鱼形石器,前两件石质的,因发现于十余米河床底下,其表面有轻微冲蚀小孔现象(从侧面反映年代之久)其形质大,右手握较顺,其头部略尖圆,应为砸击之用。尾部宽圆而薄,略呈扇形。从力学角度来看,应为前部较细、重;后部宽而轻,便于砸击。从美学来讲。把美观和实用结合一起,崇尚女阴,崇尚鱼形以把宗教崇拜和生产生活相结合一起。不单纯是简单使用工具,而有更深层次的美学价值。

同时,第三件和田青白玉质鱼形器更为特殊。此器小而巧,可放手掌之中。正面头部为打制形状,扁圆的头,尾部略带磨制,呈半圆扇形,其尾部向下。背部较为平直,有敲打痕迹形成的头部,略带打磨出的褶皱,作为鱼鳍之状。后部鱼身独成一体,呈贝壳状。远古时期,贝壳图形(贝纹)也具有同样的女阴崇拜的含义。因为见壳可以张开,可以夹住,其中还有小小的肉体,可使原始人类产生女阴的联想。这种贝纹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青海马家窟出土的许多陶器都有出现,仰韶文化的贝纹也同样是女阴的反映。所以,第三件鱼形和田玉质石器可命名为“鱼贝形石器”,这应该是典型的双重女阴崇拜工具,是母氏社会的代表作,或更早于此。

针对北京怀柔,新疆昆仑(和田玉山脉附近),出现较相似鱼形工具,从侧面也说明两处古人类在审美意识,生殖文化崇拜有相同处,应属较为相同文化体系。对于研究两处古人类文化史发展有借鉴性,并且,石质鱼形石器有明显鱼身,且尾部较厚,疑不能作为铲用较大石质石器尾下方有明显磨薄迹象,或为敲击之用。较小石质石器尾部全部扁薄,比大的打磨程度更为精美。而玉质鱼形器仅有鱼头鱼尾。较前者石质鱼形器尤像。更有美观立体性。且该玉器实用方面不仅可作敲击之用,左手使用还可以用尾部作小铲用。从侧面证明古人类在母系氏族时代就已出现(形成)左手使用工具的现象,这对研究古人类肢体进化分工也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观点仅是近年来我研究资料,考证远古文化历史而得出的一些心得,因为是业余研究,其中许多不足之处还需大家的指正批评,相互交流学习,从而为古人类文化研究做出一点微薄贡献。

黄东海

2008年5月21日于合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新石器时代
特点就在这个时代,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将植物的果实种子加以播种,并把野生动物驯服以供食用,人类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其食物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业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人类亦已经能够制作陶器、纺织,在这样的基础上,人类生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改善,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世界各地亚洲在中国大陆地区,这个时代出现了彭头山文化、齐家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新乐文化、赵宝沟文化、北辛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宝墩文化、石家河文化、二里头文化、南庄头文化、贾湖遗址、昙石山文化等文明。在中国台湾地区,这个时代出现了牛骂头文化、牛稠子文化、圆山文化、店子窝文化、卑南文化、大坌坑文化。而朝鲜半岛则进
·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时间线图例大纲从公元前8500到前1000,这些文化被按图例方式编排在一起。新石器时代文化没有标记而青铜时代文化(自前2,000)以*来标记。对这些文化的时间断代有不同意见,所以时间选取都是假设性的:此图表中,中国的新石器文化被分成以下九个区域:东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西北(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和陕西西部;中原(黄河中游):山西、河南西部、陕西东部(MiddleYellowRiver),这一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东(黄河下游):山东、安徽、江苏北部和河南东部;东部(长江下游):浙江和江苏大部;华中(长江中游):湖北和湖南北部;四川,长江上游地区;东南: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南部、台湾,也包括越南北部的红河下游;西南:云南和贵州。参见中国青铜时代参考资料ChangKwang-chih(张光直),《中国古代的考古学》,耶鲁大学出版社:纽黑文,1986(第四版...
· 新石器时代距今多少年?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多少年?什么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英语: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
· 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
这是我最近收到的一件藏品,是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只是不能确定是什么材质,请大家发表哈意见,有的说是绿松石,也有人说是墨玉。
· 新石器时代的昝村遗址
“昝村”,古称(李家村)。陕西韩城市东北部一个千年古镇,与山西河津、万荣、稷山隔河相对。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村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位于韩城市昝村东边的盘河与汶河交汇处的昝村遗址,经国家文物部门考证,是距今5000多年历史的一座新石器时代的昝村遗址,证明“昝村”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村落存在。昝村镇梁代村两周古墓群,是迄今国内最大的周代古墓。昝村镇拥有新石器时代、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无数珍贵文物古迹。东边是黄河西岸百米高萁星古寨,西边是百米高东庄村地带,北边是百米高潘庄村地带,南面是百米高薛村地带。东面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北面有发源于盘龙乡的盘河,南面有发源于盘龙乡的汶河、西面有常年水流不断当地人称的“小水泉”。四面高原,四面环水,属于黄河、汶河、盘河多年冲积形成的平原盆地,三河湿地。古代文人,称之为“汶盘佳境”。据“龙门李氏宗谱”记载;李氏家族自唐末以来,世居昝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