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地方政府如此热衷造新城,原因何在?

2014-06-0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8
转发:0
评论:0
地方政府如此热衷造新城,原因何在?,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建设新城新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推进城镇化的旗号,纷纷建设新城新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新城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建新城这一关键词:“兰州推移700座荒山建新城、延安将投千亿元建新城、贵州多个贫困县土地置换集镇建设新城、庐山建新城1.5万名居民迁下山……”,各地轰轰烈烈的“造城”新闻就会映入眼帘。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对12个省区的最新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全部提出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沈阳要建设13个新城新区,武汉也规划了11个新城新区。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级城市中,提出新城新区建设的有67个,占41.6%。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新城”吗?   “新城不是不可以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有城市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其合理性,但现实中一些新城建设却违背了发展规律,是人为的‘造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目前一些地方新城新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数量过多、规模过大、标准过高”等问题。“在我们调查的城市中,有很多新城的规划面积达到了现有城市面积的一半多,规划的新城新区人口基本相当于现有城市人口。而且,不少地方新城新区建设都提出了较高的建设标准,生态城、智慧城、科技城、现代城等比比皆是,建设配置标准大多是国内和国际领先标准。”   这种拔苗助长、超越实际的做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中拍着脑袋搞新城规划,新城区动辄就是几十、上百平方公里,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招来的商家寥寥无几,新城区最终变成了荒草地;一些地方大兴土木,用钢筋水泥和砖瓦石块在短时间内人为造出一个新城,但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到了夜晚一片漆黑,无人居住,成为“鬼城”;还有一些新城在建设过程中,大肆违规占地扩张,安置补偿不合理,政策不到位,引发群众不满,群体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造城运动”谁是推手?   一些地方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上,更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开发,认为这样推行起来见效更快   地方政府如此热衷造新城,原因何在?   新城建设过热,根子在于各地对中央的城镇化政策理解有偏差。城镇化绝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它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遗憾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上,更偏重于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开发,因为这样推行起来相对更容易,见效更快,但副作用也比较大,很容易造成‘烂尾工程’。   一些地方以GDP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也是“造城运动”的重要推手。虽然各地都表示不再以GDP为考核指标,但实践中不少地方仍“唯GDP论英雄”。当下工业招商竞争激烈,想以此快速拉动GDP增长困难重重,但通过新城开发,可以轻松带动基础设施投入,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短时间内就能实现GDP的大幅增长。   “目前很多新城建设体现的是政府和官员的意志。”李铁认为,新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在城市周边圈上一大块地,做一个新城规划,再按照高标准建设一大批楼房、马路、广场、地标建筑,城市的“品位”自然就提升了,政绩很容易显现出来。“有了这些‘显绩’,政府官员就能获得更多的提拔机会,而且,即便后来发现决策有误,新城成了烂摊子,已经升迁的官员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而不用为这一失误承担责任,所以大多数地方官在新城建设上都充满热情。”   盲目“造城”风险多大?   将带来耕地大量占用和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地方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   专家认为,目前这种各级政府都热衷扩张城市面积的做法十分危险,式的“造城运动”蕴藏的巨大风险不容忽视。   “很多地方在新城建设中,大量占用耕地,这会严重冲击我们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严金明说,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脱离实际建设宽马路、大广场,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对于粮食的刚性需求也在增加,耕地大量减少,将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地方债务风险也不容忽视。“现在很多地方都把促进经济增长的宝押到了新城建设上,利用融资平台举债成为普遍的做法。”李铁说,大部分新城规划都确定了庞大的投资规模,寄希望于未来通过新城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偿还。国土资源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84个重点城市处于抵押状态的土地面积为34.87万公顷,抵押贷款总额5.9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和23.2%。“这些新城建设,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必将面临投资风险问题。”   “新城”建设如何走正路?   城镇化是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绝不能把建新城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思路,更新城市规划理念,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本应是城市建设的“指挥棒”,但现实中常常是前面一个市长规划的项目还没做完,下一任市长就要重新改、重新建设,规划成了“纸上画画”。“目前很多新城建设都是市长的拍脑袋行为,未来必须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切忌行政推动。”李铁认为,新城规划出台前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对于已经确定的规划要严格执行,绝不能上一任领导向东、下一任领导向西,要尽快建立约束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城镇政府负责人在城镇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对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和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城镇化误区:盲目造新城
过去30年,我国城镇化更像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如何发展、城镇人口如何积聚,应该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在一定市场化产业发展基础上。眼下造城运动火热。一些地级市甚至提出雄心勃勃的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规划。有研究数据表明,12个省会城市要建新城55个,平均一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要建200个新城,平均每个地级市建1.5个新城新区;161个县中67个要建新城。。不少地方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扩投资、稳增长、上盘子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把新型城镇化又简单回归到以土地扩张为简单手段的、人为造城主导的传统城镇化道路中。李克强曾说过,城镇化是个市场的过程,政府起引导作用。大中小城镇要协调发展,不能人为造城和再搞摊大饼式扩大,严防“空城计”。在我国快速发展进程中,确有一些城市过于老旧,需要建新城。但如此高比例的新城建设率,却有极大的风险。过于依赖土地扩张、投资扩...
· 城镇化不是造新城这么简单
城镇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解放出来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必然要被工业、建筑业、商业、金融业等其他产业吸收,继续为社会创造财富。2011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占46.5%,预计到2030年增加到55.8%,未来的城镇化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而全球城镇化将在2070年前后结束。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备受世界关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8月27日在北京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近些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一提发展经济,首先想到的就是卖地造新城,到处是建筑工地,一个个住宅小区不断冒出,似乎房子盖多了,经济就发展了。中国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省会城市都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平均每个地级...
· 地方政府大楼
亚洲马来西亚目前马来西亚13个大城市级别的立法与行政机构包括:联邦市政局(马来语:DewanBandaraya)州属市政厅(马来语:MajlisBandaraya)另见社区中心市政局注释^政府部门通常于政府合署办公
· 为何中国古代的帝王如此热衷于封禅仪式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中国古代帝王为何要封禅大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封禅泰山,祭天祀地,这是中国古代国家礼仪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根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共有七位皇帝先后举行过封禅大典,其中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在泰山举行,武则天曾在嵩山举行,王莽等也曾想要举行。为何中国古代的帝王如此热衷于封禅仪式?封禅活动对于他们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图/西安的汉武封禅群雕01确立政治文化的范式所谓“礼盛莫于告天”,中国古代帝王通过封禅这一繁琐而又盛大的仪式中所试图体现出来的正是其政治文化,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仪式的神圣性、崇高性和象征性进一步确定和强化自己的统治权力,构建思想领域的统治。以西汉武帝的封禅仪式为例,这场典礼俨然是一个西汉政治文化阅兵场,将天子至尊、王道仁政、天下一统、礼义教化等一套相关思想观念展现地淋漓尽致。如针对汉初改德、改制的争论,汉武帝在巡狩时“祠黄帝于桥山...
· “秦始皇十二铜人”今何在?为何要铸造它们?
史料记载,秦始皇扫六合、兼天下、筑长城、通直道、书同文、车同轨、统度量,完成了他的统一中国大业后,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收缴天下兵器,冶铸了十二个重各千石的大铜人,立在阿房宫的前殿。网络配图秦朝建国时间很短,仅15年,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很有限,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没有重新发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均成为千古之谜。今年56岁的民间考古人士王根权先生历时20年潜心研究秦汉史,对“秦十二铜人”留下的千古之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计算出“铜人”重量、身高,寻找到了2230多年前铸造铜人的遗址和遗留物,以及破解出铸造的工艺与方法,并断言:“还有两个‘铜人’留在西安境内。”“十二铜人”究竟有多大?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的铜人塑像,一定印象深刻。据导游介绍,这些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