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乔治·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著名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984
转发:0
评论:0
乔治·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著名,乔治·比才于1838年10月出生在巴黎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唱歌教师,母

  乔治·比才于1838年10月出生在巴黎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唱歌教师,母亲会弹钢琴,舅舅则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兼音乐教育家。比才的音乐天赋自 幼便已显露:才4岁时就可以读谱,9岁学钢琴,9岁起进巴黎音乐学院就学,是他班上最年幼的一个学生。比才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了9年,跟马蒙泰尔学钢琴, 跟阿莱雅学作曲。另外,另一位年轻老师古诺,对他的成长过程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塞两个人尽管年龄不同,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各异,但他们却长期保持着真 诚的创作友谊。比才的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受韦伯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较深。1856年他完成了《C大调交响曲》,这部作品形式严谨,表情生动,色 彩明朗,旋律清新,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所有这些,后来又都成为他独特风格中不可分割的部分。1857年比才在音乐学院毕业时,他以一部大合唱获得罗 马作曲大奖,得以至罗马进修3年。在此期间,比才探索各种作曲方法,尝试不同音乐形式,谱写交响序曲、干唱剧、钢琴曲等,为歌剧创作作准备。并悉心阅读许 多文学作品,研究艺术史,长时间浏览古代废墟、博物馆和画廊,熟悉大量意大利古典绘画与雕刻的不朽作品。他虽然还没找到合适的主题,但他的志趣已经很明显 地倾向于戏剧音乐方面。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感到震惊。

  1863年,他完成了歌剧《采珠人》,这是他应征写作的第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1868年,他完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标题组曲《罗马》。1872年,比才应 邀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话剧《阿菜城姑娘》配乐,话剧演出并未引起轰动,但由于比才卓越的音乐创作,使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而广泛流传下来,并成为各 国音乐会演出的名曲。1870年,比才新婚不久便参加了国民自卫军,退役后在塞纳河畔的布日瓦勒从事写作。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更准确地 说,取材于小说第三部分唐·霍塞在受刑前对自己的身世的叙述。《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 唐·霍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霍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 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霍塞的剑下。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和 士兵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音乐与剧情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乐上,比才 强调了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音乐生动而富有光彩。然而《卡门》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却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此后他一直情绪消沉。3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 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37岁。在他死后4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 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

  《卡门》是比才最优秀的作品,然而这部歌剧在1875年3月3日在巴黎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却十分冷淡。这使比才痛苦万分,据说当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绝 望地徘徊了一整夜,此后一直情绪消沉。同年6月2日,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不幸逝世,终年37岁。不久之后,《卡门》在各地陆续上演,才,获得巨大的成功, 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之一,然而比才却因无法分享这份欣慰而抱憾长眠了。比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他的歌剧音乐把浓郁的民族色彩,动人心弦的戏剧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歌剧传统的 表现方法熔于一炉,这使他的歌剧艺术成为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德国哲学家尼釆曾赞誉比才是“地中海艺术的太阳”。

  比才的音乐启蒙来自他的双亲,少年时期显露的音乐天分使他1848年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写作《第一交响曲》(1855,这部作品到1935 年才首演)并受到古诺的教益和影响。1856年参加奥芬巴赫在“巴黎滑稽剧院”举行的独幕轻歌剧创作比赛,获奖并于次年赴罗马进修。比才的早期作品受到罗 西尼、唐尼采蒂、威尔第歌剧的熏陶,对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十分倾心,在罗马时写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1858~1859)又显示出古诺、奥芬巴赫的抒情歌剧与轻歌剧的影响,而回国后写的多幕歌剧《采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3)、《帕斯的漂亮待嫁女》(La Joie Fille de Perth,1867)却被界指责为模仿瓦格纳和威尔第,它们实际存留着梅耶贝尔大歌剧的夸张浮华时尚。直到1872年比才为法国作家都德的话剧《阿 莱城姑娘》(L’Arlesienne)写配乐时,才真正显示出他自己音乐的独特魅力。这部戏剧的主题与《卡门》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不同生 活方式和观念的矛盾冲突作为戏剧的重心,同年比才选用此剧的配乐编辑了第一组曲(第2组曲由欧内斯特吉罗1876年选编)。简洁明晰、色彩绚丽是这部管 弦乐作品突出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
乔治·比才(GeorgesBizet,1838年—1875年),出生于巴黎,法国作曲家,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成长经历法国作曲家。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1842年,开始学习钢琴,可以读谱,1848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古诺、马蒙泰尔、阿莱雅等人。1850年,开始作曲;1855年,完成了第一首交响曲;1857年获罗马作曲大奖,得以至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完成第一部歌剧作品《采珍珠者》(LesPecheursd...
· 乔治·比才
参见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 乔治·比才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点
卡门故事简介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四幕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豪塞的剑下。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失败《卡门》首演失败,神童著称的比才,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三个月后逝世...
· 苏轼阳关曲内容苏轼的醉落魄主要讲了什么
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画像《阳关曲·中秋月》叙述的是苏轼与弟弟苏辙中秋重逢,共同赏月的情景。这首词产生于苏轼兄弟二人暌别七年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这一背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抒发了苏轼对亲人相聚后又要分开的哀伤与感慨。《阳关曲·中秋月》没有直接写圆月,而是先从遮住月亮的云开写,拨云见月才更显月亮的光明与清幽,词句中并未出现月光等字样,却让人可以感觉到想象出月华如水的神韵。月朗星稀宇宙空阔整个银河显得非常悠远,中秋时节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圆润,犹如玉盘挂在天上。以玉盘做比喻写出了月亮的冰清玉洁,此情此景赏心悦目,完全是从一个赏月人的角度出发。结合创作背景,中秋节正值兄弟二人团聚,苏轼自然是心中愉悦,赞叹此夜之好。但是苏轼感叹的是“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期难得理应尽兴,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当空明月的意思。但是月有盈亏人也如此,兄弟二人分...
· 卡门
人物祖尼伽(Zuniga),中士(男低音)唐·荷塞(DonJosé),一位年轻的初级军官(男高音)莫拉雷(Moralès,男低音)埃斯卡米诺(Escamillo),斗牛士(男中音)当卡洛(LeDancaïre)和雷蒙达多(LeRemendado),走私者(男高音和男中音)卡门(Carmen),一位吉普赛女郎(女高音,次女高音或者女中音)法斯该达(Frasquita)和梅塞德斯(Mercédès),卡门的吉卜赛朋友(女高音和次女高音)米凯拉(Micaëla),一位农村姑娘,唐·荷塞的未婚妻(女高音)背景1896年的美国海报地点:西班牙塞维利亚,时间:19世纪中叶歌剧通过光影对比来渲染那些阴暗的行动。第一幕是在塞维利亚的街头,看守来回的走动。烟厂女工的斗殴;第二幕是吉卜赛人的生活和舞蹈;第三幕是走私者的肖像;第四幕:斗牛士的行列。金发美女米凯拉体现著歌剧抒情的一面,她是何塞的恋人和他母亲的信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