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清朝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其实还留有一处通商口岸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34
转发:0
评论:0
清朝并没有完全闭关锁国,其实还留有一处通商口岸,近些年来,一说到清朝后期的腐败无能,学者和专家们往往都连上“闭关锁国”一词。

  近些年来,一说到清朝后期的腐败无能,学者和专家们往往都连上“闭关锁国”一词。意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国策,是导致大清帝国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近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清政府“闭关”确有其事,但并没有完全“上锁”,还留下了一扇南门:那就是乾隆皇帝定的广州“一口通商”。那么,乾隆为何只允许“一口通商”呢?

  这事儿还得从十七世纪后期说起。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宝岛台湾之后,为了振兴沿海地区长期凋敝的经济,决心解除明朝以来三百余年的海禁,实行开海通商政策。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首次以“海关”命名,在东南沿海正式设立“四大”海关:广州的粤海关、厦门的闽海关、宁波的浙海关、上海的江海关。这“四大”海关成为朝廷确定的外国商船来华贸易的指定地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更是中国海疆政策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四大”海关设立后,东西方之间的商贸往来出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中西方贸易交流的前景就会越来越辉煌。可惜的是,“开海通商”的国策实行了70年后发生了逆转。起因是1755年,英国政府派商人洪任辉(英国商人起了个中国人的名字)率领商船队直抵浙江宁波口岸。宁波虽然设有海关,但一向不是洋船贸易的聚集地,而且宁波是海防要地。乾隆皇帝听说英国商船不请自来,直接的反应就是对浙江海防的忧虑。为了阻止英国商船北上,乾隆决定大幅提高关税,想以此逼退他们。可是,高额关税并没有吓跑英国商人,他们宁可多交税,也要到浙江来贸易,这让乾隆为难起来。

  怎么办?恰好1757年10月20日,刚上任不久的闽浙总督杨应琚一天之内连上了四道奏折,专门就闽浙的海防与海关问题建言献策。奏折中的核心建议就是:“海防安全高于一切,闽浙一带不应该让洋船自由出入,而南疆的珠江口具有两山、炮台、沙淤等一系列天然防御优势,是在确保海防的前提下进行通商贸易的最佳选地。”对于杨总督只留一个口岸通商的建言,乾隆深表赞同,挥笔御批:“所见甚是!”

  此事经过朝臣商议,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据此,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一起关闭,清朝的对外贸易全部集中到粤海关。由此,“四口通商”变成了“一口通商”。

  乾隆帝的“一口通商”国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时期在列强炮舰威逼下,被迫打开“家门”,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实行“五口通商”。假如那时保留“四口通商”或继续扩大通商口岸,大清朝是不是就能与世界接轨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变法图强——商鞅其实并没有死
?捉到商鞅的消息迅速传开,整个咸阳乃至整个秦国都沸腾了,人们咬牙切齿,幸灾乐祸。“终于要报仇了。”秦国人民都这样说。对他们来说,他们对商鞅的仇恨远远超过对晋国以及魏国的仇恨。“怎样处置这个蠢怂?”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他怎么对待我们,我们就怎样对待他。”大多数人这样说,他们期待着看到商鞅被残酷杀死的场面。二十七甘龙已经年过八十,老朋友杜挚则早在十年前就已经郁郁而终了。因为反对商鞅的变法,甘龙的级别和待遇这些年来一直在下降,现在也就是仅仅能够勉强度日而已。除了长子长孙还能与自己住在都城,其余的子孙都被赶去边境开荒种地了。对于商鞅,他是恨之入骨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盼望商鞅能够死在自己前面,自己能够亲眼看见秦国拨乱反正,秦国人能够重新过上人的生活,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有安稳日子过。这一天他突然听说秦孝公薨了,他的心头有些不是滋味,毕竟那是他的学生。可是他不敢去吊丧,因为他现在的级别已经没有资格...
· 清朝GDP占世界1/3却因闭关锁国落后
我们后人寻找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时,通常不离口的是那个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等等。无疑,这属于正确无比的话语。问题在于,自大、锁国之类也要讲资格,不是谁想自大就自大,谁愿锁国便锁国。比如夜郎国自大,至今遭人耻笑。清朝自傲、自大是有基础的。满族人在周朝时以“繁矢石弩”向中原王朝纳贡,那时并不自大,入主中原以后好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后来的所谓自大。滋生自大的情绪,是在清王朝彻底巩固了政权的时日,尤其出现所谓的“盛世”景象之后。这种自得情绪,在我们历史上不知被重复过多少次,并不是只有清朝如此。前秦的苻坚,攻城略地,功勋累累,统一了北方。自此以后,他颇为骄傲自得。当然,他的结局并不好,不仅身败名裂,死于非命,也毁弃了前秦的大好江山。自信、自得、自傲、自大本身,界限并不是特别分明,有时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以不同的社会背景色彩浸润出它们相应的相异色调。满族人以一个军人数量、社会人口和疆域远远不及明朝,并且政治经...
· 历史真正:虞姬其实并没有为项羽自刎
《霸王别姬》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谓耳熟能详。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虞姬这个人?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应该是真有其人,因为两部重要的史学著作——汉初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以及司马迁的《史记》都提到了虞姬这个人。陆贾和司马迁生活的时代,离楚汉争霸时代相距不远,所以他们的记载应该是可靠的。《史记》中虞姬或引自《楚汉春秋》网络配图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虞姬的描述其实非常简单,甚至都没有记录她的名字,只是说她是一个姓虞的美人:“有美人名虞”。到了唐代的《括地志》一书中才出现“虞姬”这个名字,但“虞姬”的意思,也并非是“姓虞名姬”。“姬”在古代只是女人的一种代称,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是姓虞名姬,实在是一种误读。在京剧里,虞姬自刎而死,让人不胜浩叹,那么,历史上的虞姬真的自杀了吗?应该是没有。历史上最早记载“霸王别姬”这段故事的,应该是陆贾的《楚汉春秋》,但这本书在南宋之后就失传了。现在能看到的对霸王别姬故事记述最早的史书...
· 通商口岸体系的形成
通商口岸体系的形成与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基于人口史的考察内容提要:本文从人口史研究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城市体系,并对施坚雅“区域系统研究法”(也即“施坚雅模式”)的成就与不足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近代城市体系的研究不能脱离对传统政区的深入探讨,晚清时期以上海为中心的通商口岸体系与以北京为首都的传统政区体系分庭抗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性写照。上海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国际性城市,宣示了新的具有若干近代色彩的城市体系的胜利和传统城市体系的衰微。通商口岸体系形成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变化,从总体上说,应是城市体系的“近代化”,而不是所谓的“城市化”。本文原为《中国近代人口史》(修订稿)第十三章“变动中的城市体系与城市人口社会结构”中的一节,为适应会议论文的需要,作了一些改动。《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1998年8月台北南天书局繁体字版。此书将...
· 完全
NPC的正式定义假设P≠NP的复杂度类的图解。若P=NP则三类别相同。一个决定性问题C若是为NPC,则代表它对NP是完备的,这表示:它是一个NP问题,且其他属于NP的问题都可归约成它。可归约在此意指对每个问题L,总有一个多项式时间多对一变换,即一个决定性的算法可以将实例l∈L转化成实例c∈C,并让c回答Yes当且仅当此答案对l也是Yes。为了证明某个NP问题A实际上是NPC问题,证明者必须找出一个已知的NPC问题可以变换成A。本定义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若上述的C有一个多项式时间可解的算法,则我们可以将所有的NP问题降到P之中。这个定义是史提芬·古克所提出。虽然NPC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这篇论文上任何地方。在这个信息学会议上,信息学家激动地讨论NPC问题是否可以在一个确定型图灵机上以多项式时间求解。JohnHopcroft总结与会众人的共识,认为由于没有人能对某一命题提出驳倒对方的证明,此问题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