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得一曲,苦等三年 任性而又感性的皇族贵公子源博雅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2
转发:0
评论:0
为得一曲,苦等三年任性而又感性的皇族贵公子源博雅,源博雅出生于917年,是六十代醍醐天皇的孙子,其父是第一皇子克明亲王,其母是

  源博雅出生于917年,是六十代醍醐天皇的孙子,其父是第一皇子克明亲王,其母是藤原时平的女儿。

  他拥有最纯正的皇室血统,却无心政治,将全部精力放在音乐上面,成为雅乐的代表人物。

  他比安倍晴明年长四岁,正史里并无记载两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里,两人都是挚友。

  父亲早夭,脱离皇籍

  村上天皇是醍醐天皇的第十四皇子,和他是叔侄关系。

  宫廷斗争自古以来就很残酷。

  源博雅的父亲克明亲王早夭,使得源博雅很早的就失去了依靠。

  17岁的源博雅被授予从四位下的官位,赐姓源氏,这意味着他脱离了皇籍,成为了一名大臣。

  但是源博雅并没有感到悲伤失落,而是将人生追求放在音乐上面,才有了后来不凡的造诣。

  名曲《长庆子》流传至今,在舞会结束时,会盛大地演奏这首送宾曲。曲中或多或少夹杂着南音的特色,即使现代人来品赏聆听,仍然是典雅而纤细的名曲。

  脱离皇籍,成为大臣

  苦等三年,终得一曲

  根据平安时期的民间传说集《今昔物语》记载,源博雅听说有一个盲人和尚蝉丸法师精通琵琶,懂得弹奏失传已久的古曲《啄木》和《流泉》,便派人去请他弹奏,但是蝉丸法师并未答应。源博雅爱乐心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苦等在蝉丸法师家的窗户外面,等着他心情好的时候,自己弹奏这一首曲子。这一等,就是三年。这一首弹完,蝉丸法师感叹道,虽然我会弹奏这失传的古曲,可是人海茫茫,去哪里寻找知音呢。守在窗外的源博雅立刻答道,我是源博雅,已经等你弹奏这首曲子三年了。蝉丸法师听完又惊又喜,把这几首古曲教给了源博雅,两人还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博雅的痴。以他的身份,多拜访几次即可达到效果,又何必苦等三年。倘若蝉丸法师终生不再弹此曲,那岂不是要一直等候下去呢?

  现代痴人追女生也喜欢这样,无论寒暑在女生窗外唱歌摆心型蜡烛,只是被感动的往往只是自己。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追女生切不可强求。下面我们来扒一扒《阴阳师》里源博雅追求女生的故事。

  痴心音乐的源博雅

  十二年前,堀川桥旁倩影

  有一天,源博雅拜访晴明,显得很苦闷的样子。

  晴明旁敲侧击,才知道源博雅在堀川桥旁,遇到了十二年前的女子。

  十二年前,源博雅曾经在堀川桥边吹笛,女子坐着牛车,在旁边安静的听了一晚。

  两人之间并未交谈,但是根据源博雅形容:“在珠帘里,小姐聆听着笛声,静静地吸气、呼气,吐纳着兰蕙之香。她的吐纳声竟然传至博雅的耳鼓。“

  但是这位小姐后来并未出现,源博雅心里始终对她念念不忘,一有空就跑到堀川桥旁吹笛子。终于,在十二年后,又遇到了这位小姐。

  只可惜小姐并不是以人的姿态前来听曲的。十二年的岁月里,小姐有了别的追求者,经历过甜蜜的爱情,也体验了背叛的滋味。她成为了处于人鬼之间的生成姬,在爱恨的折磨之中感到十分痛苦。

  源博雅的告白显得姗姗来迟,他说我喜欢小姐,喜欢你这十二年里长出的皱纹和赘肉,喜欢变成厉鬼的你的样子。

  生成姬长叹一声,你十二年前对我这样说多好。

  源博雅再吹奏笛子时,生成姬有时便会出现在他身旁,默默不语。一曲奏毕,变回人形,渐渐消失。

  博雅手持的笛子名唤叶二,是历史上有名的鬼笛。《江谈抄》上便记载,每逢博雅吹笛,连宫中屋脊两端的兽头瓦都会掉落。

  十二年前倩影,历历在心

  朱雀门前,与鬼对笛

  《十训抄》上记载着这段轶事。

  月明之夜,博雅穿着便服,在朱雀门前终夜吹笛。

  当天晚上,有一位同样穿着便服的年轻人,也在吹笛。笛声优美,绝世出尘。

  博雅好奇的过去看,发现是一位陌生人。两人默默相对,只用笛声进行交谈。

  每到月明之夜,博雅便能在朱雀门遇到这位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的笛艺高超,博雅曾经和他交换笛子来吹,发现这笛子是稀世珍品。

  两人相伴吹笛,吹了一晚又一晚。

  年轻人并未示意换回笛子,博雅便将它当做宝贝般,一直带在身边。

  直到博雅过世后,皇上曾经令当代的吹笛名手试吹这笛子,却吹奏不出同样的音色。

  直到很久以后,出现了一位叫做净藏的吹笛手,试吹之下,竟然吹出不亚于博雅的美妙音色。

  他奉命在月明之夜,去空无一人的朱雀门吹奏这个笛子。

  一曲吹毕,门楼上黑暗处传来洪亮的赞赏声。

  世人方知此笛为鬼之笛。笛上有二叶,一是红叶,二是绿叶,据说天天会从叶子上滴落朝露。

  朱雀门与鬼对笛图

  公元980年9月28日,源博雅逝世,享年六十三岁。他因音乐上的造诣,被后人尊称为“雅乐之神”。

  故事里的源博雅,总是不带随从,一身便服去拜访土御门小路的安倍晴明。

  在从不修整的荒凉庭院里,博雅吹奏着笛子,晴明惬意的饮酒,二人共同消磨着岁月。

  庭院来来往往的,只有幻化的式神,并没有人类。

  晴明在公元1005年的同一个月去世,博雅不在的这二十五年,想必会有些寂寞吧。

  安倍博雅

  题外话:

  博雅有兄弟四人,分别是源博雅、源清雅、源正雅、源助雅,并没有妹妹,所以神乐是一个原创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源等
生平昌泰2年(899年),任近江権少掾。延喜4年(904年),授从五位下。之后任三河守、丹波守、美浓権守、备前守等地方官,期间治理有方。延喜12年(912年),升从五位上,延喜23年(923年)升正五位下,同年10月补任左中辨。延长8年(930年),任从四位下大宰大弐。朱雀朝时,接连任弾正大弼、山城守、勘解由长官。天庆6年(943年),任从四位上、右大辨。村上天皇即位后第二年(947年),任参议,位列公卿。天历5年(951年)正月,升正四位下,后上表致仕辞去议政官、右大辨、勘解由长官、讃岐守等官职,同年4月去世,享年72岁。和歌作为歌人,源等在和歌领域的发展没有记录可寻。《后撰和歌集》中收录其4首作品。浅茅生の小野の篠原忍ぶれどあまりてなどか人の恋しき野原篠丛生,白茅虽浅势欲茂,似情藏愈溢“”——《后撰和歌集·恋一·578》《百人一首·39》家系嵯峨源氏源弘流:参考来源PeterMcMil
· 源博雅
文学形象源博雅与朱雀门之鬼对笛,选自《月百姿》他在今昔物语许多故事现,如从朱雀门之鬼手中获得名笛“叶二”、从罗城门找回琵琶名器“玄象”、与逢坂的蝉丸相交三年后获传授琵琶秘曲“流泉”“啄木”等等。藤原实资在日记“小右记”中评论道“稠人命云、定赖才能太贤、然而缓怠无极。如博雅(源)者、博雅文笔・管弦者也。但天下懈怠白物(しれもの)也、世以相伝、为定赖辛事也。”在“阴阳师”(小说:梦枕獏、漫画:冈野玲子)中,博雅以主人公安倍晴明同伴的身份登场。电影“阴阳师”、“阴阳师2”中由伊藤英明担纲演出博雅一角。〔注意:史料记载中,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并没有确切关联之证据。〕
· 博雅塔
有关文化一塌糊涂BBS的名字来自其谐音“一塔湖图”。其中塔即为博雅塔;湖为未名湖,图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参见未名湖
· 说的没有唱的好:一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
很久以前,有个有钱的老寡妇包养了一个小情人,两人有一天下馆子吃荷叶米饭,店小二问小情人:“二位是吃硬点的还是吃软点的?”小情人知道老寡妇牙口不好,为讨欢心,赶紧答道:“吃软的!”小二听了呵呵地笑了:“老太太吃软的,你一个大小伙子也吃软饭呀?”从此吃软饭一词粉墨诞生了。武则天时代吃软饭的最多,没办法,女皇帝就好那一口。其中有个名叫薛敖曹的,据说在朝廷上拍着裤裆号称“臣伟岸”,就此成为了女皇帝的“北宫娘娘”。这句话没有被美国伟哥作为广告语真的是可惜,再不济,这小子也应该是印度神油的形象代言人才对。《凤求凰》这种吃软饭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也没法推广,他们说穿了就是小白脸儿,拿现在的话说相当于“二爷”,很丢人。软饭吃得最香、吃出男人尊严、吃出男人水平和技术含量的,还是司马相如。这个大结巴连话都说不利索,更别说察言观色拍马屁了,可他有一样本事别人学不来,唱了一首流氓歌曲就勾搭上了卓文君,最后人财两得...
· 博雅教育
历史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七艺”,也称为“自由七艺”(Liberalarts)。到欧洲中世纪初期成为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学)、修辞(包括散文与诗的写作,以及历史)、逻辑(即形式逻辑)、算术、几何(包括地理)、天文、音乐。圣伊西多尔又将前三科定为初级学科,称为“三艺”(trivium),后四科定为高级学科,称为“四术”(quadrivium)。世界各地推行情况欧洲12世纪欧洲博雅教育的七大范畴在欧洲,博雅教育的原来意义是中等研习,只是涉足普遍知识及智识技术,着重于知识的承传,而不是专门或者专业技术。博雅教育在欧洲教育历史中的七大范畴被分为“三艺”(初等级)和“四术”(高等级)两类。“三艺”包括语法、修辞学及辩证法。“四术”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及音乐。这成了欧洲中世纪大学核心课程。虽然曾经只注重古典教育,但博雅教育在欧洲启蒙时代之后被宣传为解放思想及破除成见,随着科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