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整整150公斤黄金暗藏深山?遭寻宝者盗挖七年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2
转发:0
评论:0
整整150公斤黄金暗藏深山?遭寻宝者盗挖七年,传说中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什么?他们就是盗墓者。闽清县池园镇

  传说中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什么?他们就是盗墓者。

  闽清县池园镇墓文物阵列,是历史留给这座城市跨越千年的礼物。今天的闽清县池园镇顺着这些墓陵的厚重沉积,将接通一座古老的南国城市的文脉经络。

网络配图

  然而这种朴素的城市文明寻根之旅,却需直面当下越来越严峻的盗墓形势。真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陵墓盗,无论职业盗墓者的跨省动员、组织能力,还是盗墓的频率、强度、规模,乃至每一次盗墓行动部署之精细、手法之暴烈,早已超越盗墓小说的构思尺度。

  而与蓬勃发展的盗墓风潮相比,文物保护话题仍像老生常谈,难以真正触动政府财力和更广泛的社会情绪,因此当中国文物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汉墓盗窃,他们同样只能在资金、政策的尴尬现实中左支右绌,踯躅而进。

  近日有村民反映在闽清县池园镇深山有人在盗墓。

  到闽清县池园镇后再走40公里的盘山路,到达一个村庄后,再走1个半小时的山路,就到了闽清一个盗墓现场。

  首先看到的是个馒头状的小山包,一接近就会发现一条探洞,大约有五米深左右。在进入营地后,类似这样的探洞竟然有七条之多,最深的一条,能看出来的长度有十米左右,但洞中已经积水,所以无法探明深度。

  在这个洞的出口,还有几根白蜡烛,这难道是传说中“鬼吹灯”的规矩。

  在离最大探洞不远的一块台地上,是一个小木屋,里面有两张床和锅碗瓢盆等生活基本用具。

网络配图

  墓碑梯形基座,重约半吨,正面有一个鹿身狮子尾的图案,初步推测可能是麒麟浮雕,基座正上方有一插墓碑的插孔,但墓碑不见踪影。

  在古墓附近的一些土层,虽然表面都长了一些灌木,但通过开挖的洞口看上去,土层很杂,黑土和黄土甚至一些沙土掺和在一起,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土层,有点像为掩盖墓道弄上去的回填土。

  进入现场不久,一个60岁左右的老汉也跟了进来,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摸金校尉”。

  这个猜测很快被对方否定了,“这是我在这里搞的,还有另外两个贵州人,但我们不是盗墓的,我们是在探宝。”张寿(化名)很坦然地说。

  “这是个假墓,实际上是个埋有黄金的地窖。”张寿还指了指墓碑基座后面说,“那后面根本就没有墓室,都是岩石,而且这座山的风水很不好,古代当官的是不会选择这里作为阴宅(墓地)的。”

  对于墓碑的去向,张寿承认是被他埋在乱石堆中,至于他为何认为此地有宝藏,而且是埋了150公斤黄金的原因。张寿拒绝透露,“这个你就别问了,我们这行的规矩是见者有份,如果愿意,你可以参加进来,到时候分你一份。”

网络配图

  通过一个多小时的交谈,张寿只透露:这个宝藏是和明朝一个当过兵马司的人有关,这个人救过明朝一个落水皇帝。

  附近老乡介绍,那个山包经常被人光顾,“七年前就有人在上面挖墓。几个月前,有三个人还在上面挖洞,进山伐木都能看到。”

  据当地老乡介绍,他们这个地方,古代属于尤溪县十九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鬼吹灯契丹公主陵墓被挖黄金面罩暗藏彼岸花
导演乌尔善曾在采访中说过,奥古公主是耶律阿保机的女儿,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历史上这个公主的名字叫做质古。契丹信奉的是萨满,奥古并不是公主的名字,而是宗教中类似神女的存在,叫“奥姑”。在萨满中,女性有着极高的地位,巫师一般都由女性担当。巫师也有等级划分,奥姑必须从贵族女性中选出,选出的奥姑则为人们消灾祈福,在民众中具有极高的声望。而彼岸花也确实为契丹草原上一种常见的花草。备受女孩子们喜欢。网络配图契丹皇族这位年轻公主,是萧太后与辽景宗的孙女、耶律隆庆的女儿。她幼而聪辩,长乃柔闲,兰仪秀出,在闺阁皇宫中,曾备获荣宠,数次晋封。刚开始被封为太平公主,后又晋封为越国公主。16岁时,年轻的公主下嫁驸马萧绍矩,郎才女貌的故事再次上演。萧是当时齐天皇后的兄长,位高权重,而这桩圆满的婚姻也曾被无数人祝福。但是,好景不长。2年之后,18岁的公主突然病逝,36岁的驸马也在不久后驾鹤,两人病逝原因成谜,...
· 伯夷叔齐墓遭盗挖伯夷叔齐为什么被称颂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是《史记·伯夷列传》篇章中,开篇引用孔子对伯夷叔齐的看法,表明孔子对伯夷叔齐“贤人”姿态的评价。文中写道: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是相对较高的,但司马迁在此引用孔子的话,并非表示赞同,实为对此提出了疑惑,伯夷叔齐秉持着思想高度极为圣贤的精神,却不能善终,原本是商朝贵族,最终却落得采薇而食,饿死山中的结局。其实在孔子的七十二贤才弟子中,受到孔子颇多赞扬的只有颜回一人,但颜回的结局我们都知道,穷困潦倒的生活,连糟糠都不足饱腹,青年时期便去世了,留得一世遗憾。这不得让人深思,儒学中所尊崇的思想为何总与这世道格格不入,贤人圣人都难以自保,竟都以决绝的方式与这个社会断绝,这是思想的禁锢亦或是世道的落后。因此得出结论,“伯夷叔齐不念旧恶”并非是正确的处世之道,这其中的孰是孰非只得是仁者见仁,智者...
· 康熙死后,陵墓竟然遭两次盗挖,尸骨都被人践踏。
为防出事,专家带枪进入康熙墓,墓中所见一幕却让专家后悔进入!清康熙帝去世后葬在了景陵,景陵北靠河北的昌瑞山,和清东陵毗邻,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史载,清景陵发生过的有记载的盗墓行为有两起,每起盗墓行为的规模都非常大,其他没有记载的民间盗墓行为数不胜数,景陵地宫被破坏殆尽。其中第一次盗墓行为发生在1928年,由孙殿英领兵盗掘景陵;第二次则发生在1945年,由不知名的土匪领兵盗掘景陵。这两次盗墓行为都给景陵带来了无法估计的损失。经过这两次重大的盗墓活动之后,景陵中的文物被洗劫一空,康熙及他老婆的尸骨被人从棺材中拉出来扔到地上。景陵的墓门也被盗墓贼破坏而永久无法合上。从此每逢下大雨,景陵地宫都会变成一片汪洋,直到1952年,整个地宫也没有人去修缮。到了1952的时候,专家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景陵,并且派出了3个专家进入景陵地宫一探究竟,以防万一,这3名专家还专门佩戴了枪。但当他们进入到地宫中之后才发...
· 雷峰塔遭盗挖没有白蛇却有一轰动中外的宝贝
熟悉《白蛇转》的朋友都对雷峰塔很感兴趣,相传白娘子是一条大白蛇修炼成精以后,和人间的许仙相恋,后来被法海强行拆散,在了雷锋塔下面。1924年雷峰塔轰然倒塌,那么下面又没有白娘子呢?网络配图雷峰塔又叫做黄妃塔最早修建于公元975年,是当时的吴越王庆祝宠妃黄氏得子而建,所以也叫做黄妃塔。因为黄妃塔临近西湖,景色优美就有了“雷峰夕照”的景色,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志士来到西湖都要一睹它的风采,没上过雷峰塔就算没有到过西湖。网络配图雷峰塔历经千年,经历了无数朝代的转换,在北宋的时候雷峰塔就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后来在明朝的时候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砖砌塔身,不过这个时候雷峰塔还没有倒塌,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人们非常迷信,认为雷峰塔上面的砖可以辟邪,喝下砖磨成的粉可以生男孩。当时东南沿海附近的养蚕人遭到蛇虫的侵扰,于是民间就有雷峰塔的砖可以避蛇虫的说法,十里八村的养蚕人都...
· 盗墓会遭报应吗
现在有很多的人都喜欢看一些关于盗墓题材的影视剧或者小说,因为里面有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盗墓笔记》和《鬼吹灯》这两本小说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们可以说是盗墓题材小说的鼻祖,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看过这两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那些参与盗墓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书中描述的是盗墓有损阴德,所以基本上长时间盗墓的人都不长寿。不过上面那些都是书中描述的场景,大家都认为那些都是读者虚构的。现在的人都是生活在21世纪的新人,大家相信的都是科学,所以关于盗墓有损阴德的事情都不相信,但是科学家经过研究就发现,经常参与盗墓的人确实会影响他的寿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古人都喜欢厚葬,在他们去世的时候会把大量的金银财宝埋藏在他们的陵墓当中,他们也害怕自己的墓葬被人偷盗,所以在墓葬中也就设置了很多精密的机关,同时古墓都是埋藏在地底深处,只要棺椁进入墓葬,就会被封闭死,有些古墓甚至根本就没有空气的流通。随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