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爬上公公床榻的秦可卿 是因为爱情还是权色交易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67
转发:0
评论:0
爬上公公床榻的秦可卿是因为爱情还是权色交易,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是牵涉面很广,贾宝玉、王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是牵涉面很广,贾宝玉、王熙凤、贾珍等重要角色均与秦可卿关系不凡,特别是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的乱伦关系,更是为世人津津乐道,通过《红楼梦》第五回中秦可卿的判词,她与贾珍的乱伦关系基本可以认定,尽管如此,究竟是秦可卿主动勾引贾珍,还是贾珍强迫秦可卿上床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足以说明“金陵十二钗”中最美丽的人物——秦可卿的人物性格。

  很多人认为,在秦可卿生病期间,贾珍嘘寒问暖,请医问药,在秦可卿死后,贾珍表示出了无限的悲痛,并为秦可卿举办了隆重的丧礼,这可比他爹贾敬死的时候要气派得多,因此就下结论,贾珍与秦可卿是有感情的,而且还是“真爱”!

网络配图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笔者对这种说法表示尊重,但是“不取苟同”,道理其实很简单,贾珍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贪婪、好色、自私,反正都不什么好印象,他能对秦可卿真心?

  有人要说了,你这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人家贾珍就对秦可卿动了真心,不行吗?就算是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恨情仇,不能因为他道德上、人性上的缺失,而剥夺他爱的权力,说得非常好,笔者依然表示尊重。

  那么秦可卿呢?也对贾珍动了真心吗?又有人要说了,贾珍是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男子,而且在社会上有地位有威望,手中又有权力,典型的达官贵人,成功人士,比贾蓉这样的毛头小子更具有“人格魅力”,赢得少女芳心是很自然的啊!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道理似乎很充足,笔者觉得,这充足的道理背后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谈情说爱的小说,更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缩影的大百科全书,通过《红楼梦》第五回,曹雪芹给《红楼梦》定了一个总基调,那就是“大悲剧”!

  贾珍在这个“大悲剧”中,所扮演的显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而是一个典型的反派人物,当然,人性是复杂的,就算是反派,也许会有好的一面,多情的一面,那么,贾珍拥有复杂人性中的一丝善意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善意他不曾拥有。

  贾珍与秦可卿的乱伦关系,贾珍要负主要责任,列位看官应该清楚,秦可卿的出身并不是特别高,一下子成为了宁国府当家的孙少奶奶,跻身豪门贵族的行列,正所谓“一入豪门深似海”, 秦可卿的每一个举措,都会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因为她的所作所为都有无数双眼睛看着,特别是她的婆婆尤氏。

网络配图

  贾珍是整个贾氏家族的“族长”,他在贾氏家族,特别是宁国府中,都是拥有极大权力的,在宁国府里办事,必须得到贾珍的支持才能办成,比如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虽说是贾宝玉举荐,但没有贾珍的首肯和全力支持,王熙凤根本无从协理。

  贾珍是宁国府的主人,按理说,宁国府的当家人应该是尤氏才对,为什么会让这个出身不高的“孙少奶奶”秦可卿持家呢?如果没有贾珍的支持和许可,秦可卿显然无法得到持家的权力,至少婆婆尤氏会不满意,会去与之“竞争”!

  那么,贾珍为什么要把持家的大权交给秦可卿,而不是自己的老婆尤氏?千万别说贾珍疼老婆,怕老婆受累才这么做,贾珍可不是“中国好老公”,如果贾珍真疼老婆,就应该把持家的权力交给自己的老婆才对啊!

  此时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贾珍真正心疼的人不是自己的老婆尤氏,而是所谓的儿媳妇秦可卿!贾珍与秦可卿如果什么都没有,贾珍绝对不会将如此大权交付与秦可卿,可见,二人必然有非常的关系,公公与儿媳妇能有什么非常关系呢?呵呵!不用笔者说,你懂的!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一开始,秦可卿或许会拒绝,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她逐渐会认识到,没有贾珍的支持,她将无法在宁国府立足,甚至无法在宁国府生存,生存的本能让她无法选择抗争,只得选择顺从,在《红楼梦》中,有一段王熙凤与秦可卿的对话,秦可卿曾言:“治得了病治不了命!”说明她对于宁国府的生存环境,选择了认命。

  那么,秦可卿认的是什么“命”?不是公主的命,不是普通妻子的命,而是“乱伦”的命!由此观之,秦可卿其实是一个可怜人,而不是一个只懂得“擅风情,秉月貌”的女子,她的命运根本就不掌握在她自己手里。

网络配图

  在贾珍认为自己足以掌握秦可卿时,秦可卿便成为了贾珍的情人、心腹、代言人,加上秦可卿确实有管理才干,贾珍自然将持家大权交与了她,秦可卿鉴于贾珍的淫威,在做出极大付出之后,总算能够得到贾珍的支持和许可,成功在宁国府立足,而且成为了宁国府的实际掌权者,因此,贾珍与秦可卿的乱伦关系,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权色交易”。

  尤氏是填房出身,娘家地位也不显赫,甚至说还比较惨,天生的自卑心理,使她无法与贾珍抗衡,自然也就无法与秦可卿抗衡,于是,她只得选择暂时顺从,等待时机,她并没有放弃与秦可卿的竞争,并且,她还主动地抓住了贾珍与秦可卿乱伦通奸的证据,以置秦可卿与于死地。

  果然,贾珍在尤氏抓住把柄后,只得向尤氏妥协,签订“城下之盟”,不久,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显然是被逼自杀的,在秦可卿的丧礼上,贾珍显得非常伤心,这当中或许有些许内疚,而尤氏则干脆撂挑子不干了,于是才有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与孙权曾有的幕后权色交易
人家刘玄德才是真正的又娶媳妇又过年!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再也不是三五个人、七八条枪时的刚拉队伍光景,现在是四大郡的主人,几万人马的大司令了!而柴桑的孙权却前景不看好:与曹操已经有了难解血仇,身边突然又多了这么个枭雄,实力已近乎与自己相当,孙权越琢磨越不是滋味。孙权要采取行动,而且是紧急有效的行动,出动的是家庭中的主力:自己的靓妹!嫁给刘备这老男人,不信如花似玉的小妹拾掇不了你这大耳朵!不就仅仅上头的耳朵大吗?没什么可怕的。这种委身下嫁当然是要刘备出点财礼的,具体刘备出了多少血本?史书未载,咱也不敢胡编乱造,不过现在私下揣度,那孙权、刘备还都是管不着的,待笔者瞎猜:大家一直对刘备借荆州之公案争执不休,各翻寻史书里的那只言片句,以证实是借了,或是没借?或者是借了半个南郡等等,可是怎么就没人想想:人家孙权的妙龄妹子,嫁给一个刚发迹的老男人,合理吗?那刘备总得出点什么吧?哪怕是一句承诺!为什么孙权...
· 《红楼梦》秦可卿的死是否与公公贾珍有关
《红楼梦》中最大的谜团,莫过于“秦可卿之死”了,对于秦可卿的来历、死因等,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秦可卿之死”在《百家讲坛》中做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秦可卿的身世可能为帝王之后,即康熙时期二度被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寄养在贾家,由于在政治上的失败,秦可卿最终被迫自杀。一时间,“秦学”之风盛行,笔者觉得,《红楼梦》的伟大就在于给予了广大受众以多元化的思维,只要所述观点能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任何结论都是未尝不可的,真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多歧为贵,不取苟同。”对于“秦可卿之死”,笔者也有新的看法。我们先来论定几个事实,第一,在《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美貌在“金陵十二钗”中是拔尖的,但是出身应该说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低的,她是从育婴堂抱养的弃婴,父亲秦业也只是一个小官,其家世地位完全不能与其他“十一钗”相比,尽管有很多专家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障眼法”,是为了掩盖秦可卿出自皇族的高贵身份,对此,笔者表示尊重...
· 隋炀帝破解雁门之围靠的是权色交易?
话说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因晚年安于享乐,不但大肆游玩之风,大兴土木之建筑,而且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进行了三次征伐,结果劳民伤财,。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道理,皇帝有忧,群臣有责。眼看众人还在沉默,一个人站出来为杨广解忧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杨广愁去眉开,喜笑颜开。“皇上,臣在洛阳宫城东南的金殿前看见有鸾凤飞过,这是天大的祥瑞啊,预示着我大隋江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千秋万代啊。”说话的人叫高德儒,说这句话前,他的官职是亲卫府指挥官(六品),说完这句话后,他的官职立马升为朝散大夫(五品),并且得到了绸缎一百匹。杨广高兴之余不但嘉赏了高德儒,而且还马上来了个两步走。第一步是马上在洛阳宫城东南修建了仪鸾殿,希望祥瑞永存。第二步是再度去北方巡游,大有万水千山走遍之气概。对于喜欢搞工程建设,喜欢打仗,喜欢旅游的杨广来说,巡游原本是一件很普通很平...
· 揭秘:龙是因为什么原因被蒙上皇权色彩的?
记者:张健随着龙年的临近,关于龙的话题纷至沓来。不久前一枚壬辰年龙邮票刚刚面世,便成为的焦点。其实近年来关于龙的争议一直未曾平息,责难的理由,多是因为龙在历史上曾与封建皇权紧密相联。但是,龙被蒙上皇权色彩,岂是龙之过?民俗学家刘锡诚谈到:“龙本来源自民间,曾是族群的图腾,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文化含义日渐丰富。只是在很短一段历史时期里,它被封建帝王垄断。”如今,帝王们的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而龙作为文化象征,却早已散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文化符号。对于我们来说,世界上有没有龙,是否存在过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龙所承载的悠长历史、丰富内容、民族精神,哪一样都无法忽视。龙为瑞兽,可比英雄相传中华文明的源点,就有龙的身影。伏羲时,黄河出现龙头马身的神兽,马背上旋毛如星,构成图状,人称河图,伏羲氏据此河图创了八卦,这即是“龙马河图”的神话故事。可见在中华文明之初,龙...
· 公公20180410
愿您一路走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