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衣冠南渡是什么?为何会发生三次衣冠南渡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3
转发:0
评论:0
衣冠南渡是什么?为何会发生三次衣冠南渡,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

  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的都城、经济中心。但因为战乱、人口、政权等所在地的变迁,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衣冠南渡”现象。第一次衣冠南渡是在西晋时期,中原地区总是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周边的部落也开始了建立各自的政权,威胁西晋王朝,以致于酿成永嘉之祸。因此,晋元帝率领文臣武将一起往南迁移,也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也是首次大规模南迁。

  第二次衣冠南渡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正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这之后,胡族进攻中原,唐朝进入割据时代,混乱的五代十国等等,都造成了人口迁移。因此,在中晚唐到五代十国这期间发生的衣冠南渡,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南方的经济发展。第三次衣冠南渡发生在靖康之难时期,公元1126年北方的金兵攻克北宋都城,之后北宋灭亡,中原地区的那些汉族人大量向南方迁移,不久之后蒙古有占领了中原地带,久而久之,南方地区就成立南宋的统治中心,这一次的衣冠南渡就被称为“建炎南渡”。经过三次衣冠南渡,人口迁移和都城的迁移,都使得经济中心从中原地区转向江南地区。

  衣冠南渡是怎么回事呢?很多人都不懂什么是衣冠南渡,但倘若说起人口迁移,大家应该就都能明白了。其实说白了,衣冠南渡和人口迁移有点类似,但是还有有点差别,那么,到底衣冠南渡是怎么回事呢?衣冠南渡,首先它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在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指:中原文明大规模转移向现在中国的南方地区。首先解释什么是“衣冠”,有五种含义:第一种指衣和冠,古代“士”以上的男子都佩戴冠;第二种泛指衣服和穿戴;第三种专门指代礼服;第四种指代缙绅和士大夫;最后一种含义是指文明礼教。“南渡”又是什么意思呢?“南渡”又叫“南度”;向南而渡;晋元帝和宋高宗都读过长江,将都城迁到南方,史称“南渡”。

  所以说,“衣冠南渡”即使一个词组,又是一件历史事件。说到这个“衣冠南渡”是说怎么回事呢,得要追溯到西晋末年,晋元帝逍遥躲避战乱渡江,当时很多缙绅和士大夫一起,随之南下,这就是历史上的“衣冠南渡”。之后,在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几次人口迁移的时间,为了简单,就姑且都称为“衣冠南渡”了。现在,想必大家都知道“衣冠南渡”是怎么回事了吧?其实就是指人口迁移南下,虽然每次“衣冠南渡”的意义和背景都几尽相同,但这就是现实,为了躲避战乱,或是为了掠夺土地等,选择“衣冠南渡”到也不是不可取的。

  很多人都在争辩衣冠南渡主要是到苏南浙北地区,根据《中国移民史》,可以清楚地知道,几次衣冠南渡的地区不同,但主要是江苏省和安微省,因此,衣冠南渡主要到哪里的问题已然被解答。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现在的南京、镇江一代是当初古代衣冠南渡移民接纳的最多的地区,而移民的来源主要是包括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至于江苏省为什么成为接纳移民最多的地区,可能就是因为江苏省的地理位置优势,但不可忽略的是东晋一直到南朝定都形成的一种对移民的吸引力吧。衣冠南渡主要到的地方除了江苏省还有安徽省,主要是来自河南的移民,根据地理位置而言,衣冠南渡选择安徽省作为移民地也是明智之举,毕竟沿着长江流域,不管是经济还是农业生产都是一个不错的区域。

  总而言之,衣冠南渡主要到达的区域都是南方经济条件较为发达的地方,对于移民来说,选择一个适合生存的,又可以避免战乱的地方就很好了。虽然南方地区也有很多与江苏省、安徽省差不多的地区,例如湖南、江西等,但这些地方距离中原地区有点远,对于浩浩荡荡的移民来说,还是早一点找到安生之所更重要。衣冠南渡主要到哪里呢?现在这个问题虽然已经有人出来回答,但是,对于这个答案还是有人持保留意见,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可能会有新的观点出来,感兴趣的伙伴们可以继续探讨。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发生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表示好奇,毕竟这关系到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向南转移的重要历史事件。那么到底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呢?在现在的福建一直有“衣冠南渡,八姓入闽”的说法,那么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发生的呢?追溯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在那个时期就一直处于政权分裂和割据的状态,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也常年爆发战争,很多老百姓无家可归,真正得算得上是民不聊生。因此,百姓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离开家园,向南转移。地处东南方向的福建地区一直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大量的中原地区百姓南迁至福建。永嘉二年,也就是公园308年,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也因为战乱,为了寻求安稳的立身场所,开始大规模的进入福建。福建,又叫做“闽”,而入闽的八大姓氏主要是指:林、陈、黄、郑、詹、邱、何、胡。衣冠南渡也是中原地区百姓的第一次大规模迁移,而造成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也使得南北方人民进行大融合。大量移民入闽之后使晋安郡的人口迅速增长了一倍还多。虽然接纳了大量移民后的福建,在人口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北方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都带到南方地区,促进了福建地区的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次衣冠南渡衣冠南渡八姓入闽是在什么朝代
三次衣冠南渡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三次衣冠南渡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的都城、经济中心。但因为战乱、人口、政权等所在地的变迁,就形成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衣冠南渡”现象。第一次衣冠南渡是在西晋时期,中原地区总是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周边的部落也开始了建立各自的政权,威胁西晋王朝,以致于酿成永嘉之祸。因此,晋元帝率领文臣武将一起往南迁移,也就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也是首次大规模南迁。第二次衣冠南渡是发生在安史之乱期间,正是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这之后,胡族进攻中原,唐朝进入割据时代,混乱的五代十国等等,都造成了人口迁移。因此,在中晚唐到...
· 《王导: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中国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至金陵(今南京),建立南唐;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研究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 嵇姓南迁与衣冠南渡
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移民史。“永嘉南渡”是我国最早的一次大移民。“永嘉南渡”起因是“永嘉之乱”。永嘉是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公元307至313年。“永嘉之乱”也称“永嘉之祸”,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汉人政权被外族灭亡。永嘉五年(311年),匈奴等异族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当时,匈奴等胡人仍介于原始与奴隶社会过度之间,野蛮残暴,实施令人发指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汉人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这次移民潮历经两个世纪之久,南迁的汉人数百万,其中多为贵族及文人阶层。由文化南迁,所以人们把这次南迁叫做“衣冠南渡”,嵇姓第一次南迁就在此际。汉人第二次南迁是“安史之乱”引发的。由于藩镇拥兵自重,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定,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进行军事改革,并确立的文人治军的军事制度。削夺武将兵权虽然维护了政权的统一,但也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此后,北宋与辽、西夏...
· 晋的王朝——衣冠南渡
中原丧乱,特别是洛阳被匈奴攻占以后,中原人民纷纷外出避难,方向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东北,投奔鲜卑慕容廆,慕容廆当时效忠晋室,他选择地方安置流民,然后从中选拔有文化的作为自己的幕僚,对于自己前燕政权的建立和东北的开发,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个方向是西北的凉州张轨,张轨是汉人,自然善待流民,设立了武兴郡来安置他们。逃亡这两个方向的,以中下层阶级人士为多,很少能见到上层阶级人士。上层阶级流亡的,大都到了南方。这也是中原人士避难的第三个方向。《晋书》记载:“俄而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资治通鉴》记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颜之推在《观我生赋》自注中说:“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家】谱。”这百十家士家大族,带着他们的宗族、乡邻、宾客、部曲(仆人、也包括私家部队)来到了江东。比较著名的南渡大姓家族,比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袁氏、汝南周氏、谯郡桓...
· “衣冠南渡”的琅琊王氏
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乱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起君主制政权,强大到足以威胁西晋政权的存亡,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此时神州陆沉,海内鼎沸,晋琅琊王(今属山东临沂)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其中南渡的“琅琊王氏”便是南渡山东人中的重要代表。琅邪王氏(“琅邪”,作“琅琊”),中国中古时期的一个以琅邪郡(今山东临沂)为郡望的王姓世族。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王家的发迹,和王导尽心辅佐司马睿以团结北方士族和江东豪强息息相关。司马睿从琅琊移镇建康之初,因没有名望,颇不受江东士族重视,也得不到江南民众的支持,以致一个多月没有任何人来拜访。王导和堂兄王敦为此感到忧虑,二人思虑如何提高司马睿的威望,以便在江东建立稳固根据地。王导等人决定,趁着来年三月上巳节,让司马睿乘坐肩舆出行,而王导和王敦等有名望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