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会宁舍国家也不舍霸主名头?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0
转发:0
评论:0
解密:吴王夫差为何会宁舍国家也不舍霸主名头?,吴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吴王夫差准备召开“联合国大会”了!这是登位霸主的

  吴夫差十三年(前483年),吴王夫差准备召开“联合国大会”了!这是登位霸主的必要程序。

  像今天的联合国大会一样,也是需要召开小型预备会的,夫差召令已经表示归附自己的鲁国、卫国的君主在橐皋会盟,其议题据史载:还是商议伐齐大事。

  刚与齐国签订了盟约,怎么还要伐齐?这是障眼法!现在的夫差目标是现任霸主晋定公,不扳倒现任老大,吴国就永远坐不上第一把交椅。

  可以肯定:夫差是借伐齐向晋国,以伐齐为借口,要挟晋国重新会盟,以便推举出下届盟主――也就是霸主。

  也可以肯定,这次北行,吴王夫差没有准备动真格的,只带了三万甲兵,去年伐齐时可是集结了九郡十万大军的。

  不过,三万甲兵也不是小数目,须知,当年就是三万吴军出动,伐强楚、破楚都,把个强大的楚国打得国破城残,满地找牙!

  声言伐齐,就是为了携大军北上,假如单是开会?还用得着带三万护卫?

  由吴都到橐皋,均是水路,夫差曾掘邗沟以达沂(沂水,源头为今山东沂源县)、济(济水,源出今河南济源县王屋山,其故道本过黄河而南,东流至山东,与黄河并行入海),但吴王属“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会期之长几追“六方会谈”;从夏开到秋,会址也逐步西移,《左传》载:“夏,(鲁)公会吴于橐皋”,“秋,卫侯会吴于郧”,最后吴军集结于晋国边境,临晋,准备与晋定公一争高下,争霸登顶之路,在此一举!

  夫差率军出国与会,累年不归,水顺风顺事也顺之际,传来惊报:后方老家被越国五千甲兵袭击,太子友于始熊夷战败,越军顺江淮奔袭吴都,姑胥台被焚,吴王的专用大船被掠!

  不光如此,越将范蠡、泄庸率师屯海通江,北征吴军后路被断!

  吴王夫差大惧之后,召集诸侯、王孙,商议大军进退,最后竟形成决议:索性不管老家吴国了,继续进军黄池,夺取霸主,争霸大业重于一切!

  要说这吴军也是够牛的!无后方飘零之军,威风不减,军纪依旧,据载:仅因为在军中谈论吴都被破,夫差便宰了军营中有关连的七人,并悬首示众。

  夫差还是按约定“会盟”晋国,趁夜全军出动,逼近黄池晋军,天未明即三军列阵,鸡鸣之时,距晋军仅一里,而晋军竟毫无觉察!夫差亲擂金鼓,史载:“三军哗吟,以振其旅,其声动天徙地!”

  晋军主帅赵鞅闻声登垒遥看:微光之中,吴军文犀长盾,扁诸之剑,整列三大方阵,吴王中军皆白衣素甲,望之若荼;左军皆赤裳丹甲,望之若火。右军皆乌舆黑甲,望之如墨。

  三军整肃,犹如一人,金鼓乍停,鸦雀无声,晨风拂煦,唯闻旌旗猎猎;旭日半露,只见雪刃烁烁!

  赵鞅大惊,坚垒不出,令大夫童褐赴吴阵询问吴军意图:刚才还是盟国,相约一同伐齐,怎么一转脸就刀兵相向呢?

  吴王夫差亲自答复:“周室卑弱,孤王专来辅佐天子,能如愿事君决在今日,不得如愿,就把这条命扔在这儿了,马上答复!寡人列阵立等!”――泼皮风范,无赖作风!

  你还别说,这招还就是管用,赵鞅还就是胆怯了,连忙许诺让出老大之位,辅佐周室,就以你为主吧。

  赵鞅动员晋定公:“姬姓之中,吴为先老,就让他一回吧,不就是盟誓时谁先烧香吗?总比打仗强呀?”

  《左传》哀公十三年载:“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争歃血先后,先歃者为长)吴乃先晋人”;《国语·吴语》载“吴公先歃”;《公羊传》哀公十三年云“吴主会”。――《史记》中所载晋国为先,吴国次之,肯定有误。

  就此万事大吉!夫差国家被侵,都城被破,太子被虏,国民被戮,但却南方不亮北方亮,终于实现了称霸大业,荣登霸主之位!

  吴王夫差大功告成,会盟之后,与晋定公告别,竟然又准备攻打宋国。太宰伯嚭真害怕了,连忙相劝:“仅仅打败就可以了,不能长久居住此地。”

  终于,吴王带兵回国了,可是,由于国中没有了太子,国内无人主事,夫差滞留国外长久不归,军兵都极为疲惫,对越作战实在没有了本钱,不得已委屈的向越王送礼行贿,丰厚的礼物换来了同越国的暂时媾和。――现实中的历史就是这样喜欢作弄人,想来吴王送礼时心情肯定不爽!

  这取得霸主名号的代价也实在太大了:此次被越乘虚入侵,国力大损。不久之后,黄鼠狼又单咬了病鸭子,吴国又逢天灾,发生饥荒,夫差派人到越国求借粮食。但是,勾践没有昔日夫差大方,坚决不借!《吕氏春秋.长攻》载:“越王弗与”。

  公元前478年,勾践趁吴国又临灾荒之机,动员全国军队,大举向吴国进攻,越军把吴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此时的吴军,已经彪悍不再。

  公元前475年冬,越王勾践又调集全国精兵大举伐吴,在吴都郊外,再次把吴军杀得大败,越军把吴国都城团团围困,长达三年!

  公元前473年十月,“吴师自溃”(《国语·越语下》),“士卒分散,城门不守”(《吴越春秋·夫差内传》)。越军轻易地就占领了整个吴都。

  夫差最后被越军生擒,随即自刎,伯噽被越王以贪贿、不忠罪名处死(《吕氏春秋.知化》)。

  吴国至此正式灭亡,疆土也全为越国吞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舍命不舍花
曹州牡丹乡的万花村,有位赵老汉,赵老汉祖上世代种花,学得满身栽培花卉的本领。特别是牡丹花,没有一家赶上他家的品种多,没有一家赶上他培养得好的,老汉眼看到了花甲之年.老伴早亡,眼前只有一个小女儿,名叫翠玉。年纪刚满十八,生得俊秀怜俐,又通世理,又心灵手巧,又知孝敬爹爹。父女爱花如癖,相依为命,靠了几亩花园,倒也能够勉强度日。有一年春天,老汉外出卖花、在一个大户人家看到一幅传统名画,名叫凤凰戏牡丹,一些乡绅墨客正聚在面前评头论足。有的说:“此画布局新颖,造型逼真.非出凡人之手”;有的说:“此画笔墨娴熟,色彩绝艳.定是丹青妙手’;有的说:“此画大有讲究,凤凰乃百乌之王,牡丹乃百花之王.集花鸟至尊为一体,便成为人间富贵显赫、出类拔翠的象征。”老汉在一旁暗自思付,他用心血和汗水培育的牡丹,竞能得到人们如此的赞美,自然感到无限欣慰。第二年春天,老汉又出去卖花。在一个县城内他看到一座十分精致而又十分香哦...
· 吴王夫差和西施的爱情:吴王夫差为什么会失败
吴王夫差,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他是姬姓,大家应该都熟悉,就是西周王室的后裔。因为是吴氏,继承了祖宗的产业,也就成了吴王了。他生活在春秋的时候,也是末期了,阴差阳错下就成了亡国之君。本来不该的,但是命运造化弄人。吴国在他的手中强大,也在他手中灭国了。他的父亲叫做阖闾,大家应该也熟悉的,毕竟五霸之一嘛。本来夫差也称霸了的,但是刚刚称霸就国破家亡了,所以也不算数了。夫椒之战,是夫差一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多高傲的越国国君啊,就这么匍匐在了自己的脚下,说希望夫差不要杀他,他愿意当牛做马的伺候他。他自己,他的妻子,都愿意成为夫差的奴仆,这是何等的诚意啊。夫差相信了,但是还有疑心,就派人监视着勾践。勾践特别的隐忍,夫差没抓到勾践的什么错处,后来还因为勾践为他尝粪便,深受感动,就把勾践给放回去了,这也是给自己埋下了祸根。打完了越国,又和齐国打,这时候吴国国力达到鼎盛了,谁敢跟咱比。夫差也有一点飘飘然了,...
· 夫差的生平简介吴王夫差为什么会失败
子贡:“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以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这是子贡对吴王夫差的评价。回顾春秋战国的历史,有太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彩的故事,但最为人熟知且津津乐道的便是吴越争霸的那段往事了。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争霸,一直都是春秋时期的焦点。吴王夫差又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世人在评说夫差的成败兴亡的时候,大多都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奸佞太宰嚭,说他残忍地杀害了伍子胥一家,又沉湎于西施的美色。除此之外,此人还极其好战,穷兵黩武,导致身死国灭,可我们在现在回头再讨论夫差的时候,还是应该放在具体的环境里,看看夫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又是有什么原因导致他失败的。夫差,出身在大约公元前528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在位时间是前495年─前473年。公元前494年在夫椒之战中,打败了越...
· 吴王夫差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大败越军的作战。这年,越王勾践闻吴王夫差为报父仇,正加紧训练军队,准备攻越,遂不听大夫范蠡的劝阻,决定先发制人,出兵攻吴。吴王闻报,悉发精兵击越。两军战于夫椒。越军战败,损失惨重,仅剩5000余人,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吴军乘胜追击,占领会稽城(今浙江绍兴),包围会稽山。越王无奈,采纳大夫范蠡、文种建议,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演,请其劝吴王夫差准许越国附属于吴。伍员请吴王勿许。此时,夫差急于北上与齐争霸,不纳伍员之言,遂与越讲和,并率军回国。
· 吴王夫差矛
形制矛长29.5厘米,最宽为5.5厘米。青铜铸造,中间起脊,内中空,有血槽,矛身两面有黑色暗花。后世“长枪”源自于吴王夫差矛的形式。吴王夫差矛,其中戟成三菱型,矛头上有两个血槽,血槽主要功用为矛刺向敌身时,血经由血槽流向,同时让空气顺着血槽进入身体,不会让使用者出现刺入无法拔出的情况,此一设计让吴王夫差矛在作战时,可以更快速的反复刺敌、拔出、刺敌,如此快速进出。血槽末端都有兽首,而其兽首象征吴王夫差矛雄壮威武,此外血槽上有吴王夫差亲自雕刻之经文。此外吴王夫差矛有着细腻设计,在前头绑着丝璎,丝璎主要功用为挡血,当矛刺向敌人使鲜血溅出时,丝璎可以吸收溅出的鲜血,使鲜血不会流到矛身矛柄,减少使用者使用矛出现手滑的状况。铭文其矛身刻有鸟篆铭文“吴王夫差,自乍(作)用矛”。参见夫差越王勾践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