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太宗亲手为书法家立传!《圣教序》的作用是什么?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亲手为书法家立传!《圣教序》的作用是什么?,唐太宗亲手为书法家立传!《圣教序》的作用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太宗亲手为书法家立传!《圣教序》的作用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太宗时期正是面临社会初步稳定,为了建立一种普遍遵奉的文化典范,李世民提出了“偃武修文”的政策,而王羲之便成了统一南北书风的首选典范。在修《晋史》时,唐太宗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亲手为书法家立传的皇帝,他在《王羲之论传》中描述:“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至此奠定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

  图片源于网络

  “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这是书法史上至为关键的一笔,正是他对王羲之的这种偏爱,才使王羲之的行书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图片源于网络

  唐太宗对此事亦高度重视,在序文的最后,他写到“恐秽翰墨于金简,标凡砾于珠林”,还请有关大臣、文字高手为其润色。

  图片源于网络

  唐太宗下诏广收王羲之墨迹也很是感人,贞观十三年共收得“二千二百九十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可见太宗对羲之的崇拜之情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图片源于网络

  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痴迷,这其中有个人的喜好当然也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唐长孺先生在《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对此总结到:整个唐代学术风尚的变化呈现出了南北化的倾向,隋唐间南北文化的重新统一,南方文化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树立王羲之为时代书法典范也是顺应了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势。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在魏晋时期已然声名显赫,其创立的今体开启了行书发展的新里程。在唐代随着李世民的极力支持,更奠定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不可撼动的“书圣”地位。由于真迹甚少且难得一见,一时之间“下真迹一等”的王羲之拓本已然使达官贵人趋之若鹜。而《圣教序》的出现开创了集字刻碑的先河,更全面地保存了王字的原貌,使王羲之书法能够广为流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唐太宗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网络配图在国...
· 三国志都为邓艾钟会立传了,为何没有为司马懿立传呢?
邓艾和钟会当然毫无问题,生前一直都是魏臣。虽然他们生前,司马氏早已实际上控制了曹魏政权,但他们至少名义上仍然是曹魏的官员和大臣,而不是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的大臣。而且,他们的事迹也主要记录在《三国志·魏书》的各自传记中。而在记录晋朝主要人物的《晋书》中,并没有他们的位置。司马懿出生时,汉朝还在。到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的时候,司马懿已经41岁了。而在司马懿死的公元251年,虽然司马氏已经通过高平陵之变,完全控制了魏国的内外军政大权,但至少在名义上,仍然还是属于魏。司马懿的这个情况其实和曹操一样。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还是毫无疑问的汉朝。但曹操从公元196年,就已经完全控制了汉朝的朝廷,汉献帝已经完全成了傀儡。即便是在临死前,曹操已经封了魏王,而且建立了魏国,但朝代更替还没有完成,他也就仍然是汉朝的臣子。曹操的功业都是在汉朝的旗帜下建立的,但对代汉之后的曹魏来说,他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魏全部地...
· 争鸣: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事上,魏...
· 争鸣: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
· 争鸣: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雷人”的异常举动,有人认为是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伤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魏征曾将自己记录的与太宗一问一答的谏诤言辞,拿给负责编写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犯了唐太宗的忌。这两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却是因为魏征屡次过火的“犯颜直谏”,使唐太宗产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过是唐太宗因为长期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君主,为了开创大唐盛世的局面,为了实现千古一帝的梦想,他给了魏征“无限话语权”,让魏征时刻提醒和劝谏自己。在国家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