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人有多养生?从这些诗句里就能看出来!
“养生”从古至今都是极为重视的。现代人习惯“保温杯里泡枸杞”。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养生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可延年益寿。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转发,此五难也。”这指的就是追逐名利、狂欢暴怒、贪恋声色、嗜食肥甘、情志不稳等行为。嵇康生性旷达狂放,...
历史文化 | 2018-07-28 -
赵州桥的创造者李春,他的造桥技术有多绝?
提起历史上有名的桥梁建筑,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赵州桥”,赵州桥家喻户晓,他的创造者是谁可能大多数人都忘了。今天,小谱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名的“赵州桥”和它的创造者“李春”。李春,是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李春在隋朝,那也是相当有名气的工匠,而他建立的赵州桥,距离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这样一座非常古老的桥甚至还能服役,这座桥融合了像李春这样的桥梁工匠的智慧,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了。跟其他桥梁不一样的是,李春在建立这座桥的时候,用的是圆弧拱形式,一改以往之前桥两的制作方式,开创了一个造桥的新方法,李春用的这种形式,可是要比西方第一座圆弧拱形式的...
历史文化 | 2018-07-28 -
古代不出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提起古代的书法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等家喻户晓的名书法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些书法家,虽然不出名,但依然有很多优秀作品。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三位不怎么出名的古代书法家!第一位黄溍黄溍(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义乌),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他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黄晋在义乌时,教了不少学生,如宋濂、王玮、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但黄溍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举为教官,两年后为宪吏。延佑元年,“面举之法行”,第二年县更强迫他参加考试,中进士,出任台州路宁海县丞,4年后升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又奉省檄监税杭州。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公元1346...
历史文化 | 2018-07-22 -
中国古代对男女年龄的描述有哪些?
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年—指女孩7岁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及笄之年—指15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杖朝之年—指8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
历史文化 | 2018-07-21 -
古人一般会在哪些“人生礼俗日”饮酒?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逢年过节和一些人生重要时刻都有饮酒的习俗。那么古代,会在哪些重要时刻饮酒呢?降诞礼、成年礼(冠礼)、婚礼和丧礼是人生的四大礼俗,自古至今,一直与酒有着紧密联系。(1)降诞礼饮酒生儿育女,是家庭的大事。过去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但在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情况下,又令人多有担心。围绕生子之俗,一为贺,二为忌,三为寿。所以有贺的仪礼,忌的陋俗,和求祝长命百岁的举动。不过,由于古人的重男轻女观念,男孩和女孩的“待遇”是截然不同的。《礼记》载,生了男孩,“设弧于门左”,左为“天道所尊”;生了女孩,“设悦(睡)于门右”,右为“地道所尊”。“弧,,是木弓,象征男性的阳刚,“悦”是佩巾,标志女性的阴柔。降诞礼是人生的开端之礼,其仪式多在涎生后的第三天举行,俗称“三朝”、“洗三”等。“洗三”是用艾叶、花椒等中草药煎汤给婴儿洗澡。此后,每逢诞辰日也有简单的纪念仪式,即俗称的“过生日”。不...
历史文化 | 2018-07-20 -
隋唐时期的后妃等级以及封号是什么样的?
隋唐时期,大体沿用秦汉时期的后妃等级划分,不同的皇帝又增减了不同的后妃人数的等级封号,具体是这样的:隋朝隋朝初时,由于隋文帝之皇后一独孤伽罗善妒,因此后宫位号非常简单,虽有设置、但仍不正式作为皇妾;具体分级为:皇后一人;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御女,三十八员,掌女工丝臬,视正七品;又参循汉、晋旧制,设置六尚、六司、六典等女官职,以掌后宫典仪,因独孤皇后善妒,后宫位号形同虚设,在独孤皇后崩后,随文帝才又将之改为;.贵人,三位嫔,增至九人世妇,增至二十七人御女,增至八十一人隋炀帝时期,隋炀帝又参阅古典,自制嘉名以充实后宫;皇后一人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婕好,十二员,品正第三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品正第四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另又有...
历史文化 | 2018-07-19 -
古代后妃的用度是多少?不同等级之间有什么区别?
看过《红楼梦》的朋友都知道,红楼梦里贾政的夫人王夫人的月银是二十两,而贾政的小妾赵姨娘周姨娘的月银则是二两。大家族里的正房和小妾的月利差别这么大,那古代皇宫里的后妃她们的月例是多少呢?今天,小谱就以清朝为例给大家解密解密!清朝后妃的等级从上到下依次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皇后年例:银1000两,蟒缎2匹,补缎2匹,织金2匹,妆缎2匹,倭缎4匹,闪缎2匹,金字缎2匹,云缎7匹,衣素缎4匹,蓝素缎2匹,帽缎2匹,杨缎6匹,宫绸2匹,潞绸4匹,纱8匹,里纱8匹,绫8匹,纺丝8匹,杭细8匹,绵绸8匹,高丽布10匹,三线布5匹,毛青布40匹,粗布5匹,金线20绺,绒10斤,棉线6斤,木棉40斤,里貂皮40,乌拉貂皮50日用:猪肉16斤,羊1盘、鸡、鸭各1只,新粳米1升8合,黄老米1升3合5勺,高丽江米1升5合,粳米粉1斤8两,白面7斤8两,荞麦面8两,豌豆3合,白糖1斤,盆糖...
历史文化 | 2018-07-16 -
古代女子的发饰有哪些?和电视剧里的一样吗?
古代女子发饰多种多样,有笄、簪、钗、环、步摇、凤冠、华盛、发钿、扁方、梳篦等。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古代男女均留长发,笄为古代男女用来插定绾起的头发或弁冕的。“弁”为古代冠名。(笄)“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称为“衡笋”,周代设“追师”的官来进行管理。用来固定发髻的笄叫“醫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笋。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冕)簪:是笄的发展,同样起固定发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纹饰,雕刻成植物(花草)、动物(凤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并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贵重材料制作,工艺也愈发丰富,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簪)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钗与簪主要区别在于簪是作成一-股,钗则作成双股。钗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钗)发钗的安插有...
历史文化 | 2018-07-15 -
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在紫禁城是怎么分布的?
紫禁城主要分为前三殿和后三宫。前三殿是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场所,后三宫则是妃嫔们居住的地方。今天我们详细给大家讲讲前三殿和建筑风格和布局。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简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区域。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初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称太和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典礼的大殿,为展示皇权至高无上,所以规格最高,殿高26.92米,下面的三重台基高8.13米,通面阔63.93米,通进深37.17米,殿座面积2370多平方米,内外装修都十分豪华,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上檐十一踩斗拱,下檐九踩斗拱,二样琉璃(头样从未使用),3.4米高正吻,殿内镂空金漆宝座和屏风设在七层台阶的高台之上。室内外梁、枋等,全是沥粉贴金和玺彩画。宝座上方的金漆蟠龙吊珠藻井,制作更为精美。靠近宝座的六根沥粉龙金柱,直抵殿顶,上下左右连成一片金光灿灿的境界。殿外丹陛上,东面陈列的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西面陈列的嘉量,是乾隆九年仿...
历史文化 | 2018-07-14 -
我国瓷器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宋朝的瓷器为什么处于鼎峰?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低下,物质文明程度不高,从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缺陷。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而始于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在建筑方面的广泛应用,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
历史文化 | 2018-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