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 有大度能容“宰相风度”

2016-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3
转发:0
评论:0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有大度能容“宰相风度”,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

  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沾光的机会来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1487934066181682.png

网络配图

  王旦的女婿苏耆凭真才实学考中了进士,殿试时被放在了进士以外的明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诸科里,这将直接影响将来实授官职。知枢密院事陈尧叟知道内中的情由,便向真宗皇帝介绍了有关情况,真宗就问王旦说:“此人如何?”这显然是想给宰相一个机会,只要他说一句话,这个面子皇帝一定会给的。可在女婿苏耆充满期望的目光注视下,这个老泰山却神色淡然,站在一边默不做声。苏耆只好讪讪而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门槛就这样错过了。等到从皇宫里出来,陈尧叟埋怨他说:“这个时候你只要说一句话,苏耆就能入选,为什么闭口不言?”王旦说:“国家以才选士,自有一定标准,我身为宰相,岂能自荐亲属?”

 

  女婿说到底是外姓人,对自己的至亲骨肉,王旦也没显出什么近情。弟弟王旭久负才名,但自从他当上宰相后,政治上就没进步过,即便别人推荐,论资排辈该升职了,也总是被他押下,所以王旭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一次,王旭因公务被真宗召见,应答得体,看问题也很有见地,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问他的官职,已是好多年没有得到晋升。事后真宗不无感动地对王旦说:“我还真不知道你的弟弟官职还这么低啊!你怎么就不说一声呢?”

  王旦的侄子王睦,酷爱读书,大约觉得学问满腹,不为国家做点儿大贡献很可惜,就给他这个宰相叔叔写信,求举进士。王旦回信一封,劝他:“我早就为你的名望太盛担心,怎么可以再同贫寒的读书人去争功名呢?”他的儿子王素,更是到他死,也没能端上国家的铁饭碗。

blob.png

网络配图

  以直报怨为国荐贤

  对自己尚且如此苛刻,对别人不更得眼里揉不得沙子吗?事实却恰恰相反,王旦对素昧平生的外人,却好得不得了,其包容的雅量,连骂他的人都服。

  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寇准不免下些小绊儿,说些坏话。

  那时王旦掌管中书省,而寇准在枢密院任事,虽然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但经常有一些工作往来。一次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会签,寇准发现行文的格式中居然出现诸多错误,他灵机一动,立刻把这当作一起“渎职”事件,向真宗皇帝作了正式汇报。王旦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问,他不得不承认错误,并认真地做了自我检讨。寇准见此情景,心理平衡了许多,审查起中书省的文件格外地仔细,一有纰漏就向皇帝汇报,王旦因此没少挨骂。然而风水轮流转,过了一个月,枢密院有事往中书省送文件,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后非常高兴,马上就给王旦送去了,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也可以上殿参寇准一本了,顺便给他个教训。可王旦却心态平和,只是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知道后,大为惭愧,见到王旦忍不住感叹地说:“同年,你怎么这么大度呢?”王旦淡定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一句话。

  过了一阵子,寇准旧病复发,跟皇帝商讨事件时,话里话外,再次向王旦开炮,发泄他的不满,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而王旦却像蒙在鼓里一样,总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好话,称赞他的才能,以至于皇帝都觉得不忍心了,提醒他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但他却专门反映你的缺点。”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啊。我担任宰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过失也必然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皇帝大为感慨,视他为忠厚长者。

blob.png

网络配图

  寇准的小动作不仅没有矮化王旦的形象,反而把他衬托得更加高大,而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报应很快就到了。寇准因为他的火爆脾气没少得罪人,不久就被人告发而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要说混到这么个级别也不容易,寇准心有不甘,便放段,托人私下里找到主管人事的王旦,请他帮忙弄个使相的职务,保留个待遇。王旦听了倍感诧异,回答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这事,我万不能接受。”

  寇准落了个老大没趣,扪心自问,自己平日里处处跟王旦过不去,现在还指望他伸出援手,哪有可能呢?不落井下石就已经万幸了,这样想着不觉有些心灰意冷。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任命下来,安排的职务居然是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在自己的期望之下。所以当他面谢皇帝时,一个头磕下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宗皇帝说:“你以为你的职务都是朕安排的?实话告诉你吧,这一切都是王旦举荐的结果。”寇准一下子愣在那里。

  而更令寇准想不到的事发生在多年以后。王旦病重,真宗皇帝不得不安排他的身后事,问他说:“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这显然不是真宗想要的答案,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偏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

  身为宰相,王旦很重视发现人才,但对于找上门来请托的人,他却是门难进,脸难看,弄得大家谁也不敢自讨没趣。但是只要他发现哪个人才能出众,总是千方百计的爱护、推荐重用,而不管这个人是否听他的话,当然更不图被荐人报答。在他死后,史官撰修《真宗实录》,检阅内廷保存的奏章底稿,才知道朝中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王旦推荐提拔的,但这些人却从不知内情。

网络配图

  王旦脾气好是出了名的,朝中如此,家中也是一样。他府中的下人们暗中议论老爷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私下里想搞个试验。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他的肉羹汤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生性好干净,可他看到肉羹汤里的灰,只低头把饭吃了,没动那汤。下人问他说:“老爷今天为什么没喝汤啊?是不是做得不好?”王旦说:“没什么,我今天只是有点不想吃肉。”第二天,下人做饭时又故意在盛给他的米饭里弄了点脏东西,你不喝汤可以,总不能不吃饭吧!王旦见了,把碗推在一边,并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米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下人们听了,面面相觑,心里都服了,从此只用心做事以报答王旦的友善。

  王旦放着河水不洗船,近水楼台却不抢先捞月,他的无私令人佩服;遭受误解,并不为自己辩白或表功,而是心怀坦荡,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令当事者叹服;与人相交,真正地为人负责,不是图让人眼前高兴,而是考虑他未来的成长,纵是一时的误解,也会带来长久的感激;身为宰相,不轻易和别人使脾气,这不是令人轻蔑的软弱,而是让人敬重的修养,退后一步,留一分空间给别人,就会多一份敬重给自己。风度,不是貌似潘安,也不是穿着高档,不是“高富帅”,也不是“白富美”,而是一个人博大的心胸、高贵的品德和儒雅的气质,是一个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和欲己达人的修养。王旦在历史上以贤相著称,这或许正是他风采迷人的内在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名相王旦大度量以直报怨其从不党同伐异
北宋名相王旦是个很正直也很有度量的人。宋真宗的时候,有一年北方发生蝗灾,宋真宗为之忧愁。有一天上朝,有位大臣用袖子装了几只死蝗虫,上呈给皇帝和同僚们看,说:蝗虫其实已经死了,不用担心。大臣们都纷纷表示祝贺,只有王旦不表态。结果过了几天,大家正在朝堂上议事,蝗虫纷纷飞临,“飞蝗蔽天”,宋真宗由此对王旦的正直表示很赏识。寇准和王旦的关系不太好,经常抨击王旦,王旦却经常夸寇准,宋真宗问王旦,寇准经常说你坏话,你却说他好话,“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为什么呢?王旦说,这正好看得出寇准是“忠直”之人。有一回,王旦所在的机构弄错了文件,错发给了寇准的官署,寇准抓住机会立即上奏,王旦因此被处罚。没多久,寇准所在的机构也弄错文件,发到了王旦的衙门,有人劝王旦狠狠回击一下,王旦却轻描淡写不回应,将文件悄悄地退回了寇准官署。寇准得知后大为惭愧,上门道歉说:王兄真是太大度了,“同年,甚得许大度量”?
· 大度包容
【成语】大度包容【成语】大度包容【发音】dàdùbāoróng【释义】度:度量;包:容纳。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 北宋宰相韩琦有多大度宰相韩琦精识在哪方面
韩琦大度韩琦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有名将领,他也是著名的宰相,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于大中祥符元年七月初二(即公元1008年8月5日)出身世宦之家,据韩琦墓志记载他的祖籍在河北赞皇县。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形容的是人有容人之量,非常大度,身为宰相的韩琦是否也是很大度呢?没错,韩琦作为宰相,是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为人自然也很大度,古文《韩琦大度》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那我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吧。《韩琦大度》原文如下:韩魏公在大名曰,有人献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意思是:韩琦管理北都,他的表兄弟有中献...
· 北宋名相王旦生平简介北宋名相王旦是怎么死的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 宰相肚里能撑船:宋朝名相王旦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历朝历代有如此雅量的宰相并不多见。王旦的宽广胸怀一直被后人称道,连一代名相寇准都不得不叹服。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在王旦任职中书省的时候,寇准任职枢密院,均是宋真宗的左臂右膀,王旦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好话,寇准却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说:“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意思是,你虽然总说寇准好,寇准却专门说你坏。王旦听后,也不生气,笑着说:“按道理应当这样啊。我任宰相时间久,处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对您从不隐瞒,可见他忠诚直率,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王旦与寇准同年进士,同窗学友,但两人性格相差甚远。王旦沉稳,寇准急躁;王旦大方,寇准小气;王旦宽容,寇准执拗;王旦老成,寇准率真。脾气不同、性格相异,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共事,便会生出一些矛盾,王旦却始终包容。一次,中书省的文件送到枢密院,因为文件不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