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秦桓公的生平怎么样?有哪些过错

2016-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2
转发:0
评论:0
秦桓公的生平怎么样?有哪些过错,秦桓公一生中到底犯过哪些过错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春秋时期

  秦桓公一生中到底犯过哪些过错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春秋时期中后期阶段,晋国独霸中原,与秦国战,与楚国战,晋国都占据上风。

  有趣的是,秦国和楚国命途相似,在中原列国的眼中,属于化外之国,顶多比犬戎这种族群的等级要高一点,直到战国末期,楚国几乎也没有摆脱南蛮的地位,而秦国则被赋予所谓虎狼之国的称谓。中原列国,在春秋之时,主要就是依靠晋国来遏制秦楚两国进入中原。

image.png

  秦晋之间虽曾有晋文公与秦穆公之间的秦晋之好,这种表面上的友好外交在秦穆公时期却已经名存实亡,为开发西部,秦穆公联姻和结交楚国,以保证自己后方的稳定,也就说明,秦晋之间的战略关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秦晋高层对双方的关系自然是心知肚明,后来的秦康公和秦共公,虽未与晋国开展大面积作战,双方本身其实在暗地里是在较劲的,当然秦国一方面在推行穆公国策默默的发展国力,一方面又在继续依托楚国牵制晋国;而晋国则一方面在稳固不断的宫廷,一方面又在抵抗南方崛起的楚国,同时还要图霸中原,教训那些不听话的郑国等,倒也没有更多余的时间来谋划秦国。这便给予了秦桓公机遇。

  秦桓公这个君王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物,在秦国前面的三位,后世评价多较中肯,三代期间被认定是属于秦国稳步发展的时期,虽有小规模作战,但大多无关痛痒,秦穆公拓地千里,秦康公大力学习中原文化,秦共公坚守开发西部,三代经营而后,秦桓公朝中开始出现一批反晋派的文臣武将,急欲突破晋国遏制秦国东进之局。当晋国纠缠于与楚国之战和以及一批越来越不听话的中原小弟,秦国朝臣一致认为机会到来,便派秦国著名武将杜回开启东征之路。

  这个杜回的背景不太清晰,史书中的说法是可以独自挑战老虎,绝对是秦国猛将。可是,秦国史书中的将军,若是以猛将形容,往往下场不怎么好,后来还有陪同秦武王举鼎的那几个大力士,家族在后来也惨遭屠戮,这个杜回的结局也不理想。

image.png

  在秦穆公之朝,有孟明视,白乙丙等将领,重要的是在于这些武将与朝中重臣均是父子关系,整个朝堂的凝聚力可谓空前,然而也数次败于晋军,那么,历经三代而后的秦桓公,能不能彻底扭转乾坤呢?此时秦国的国力,是否真的可以与晋国掰手腕?

  孟明视白乙丙两家,因功高盖主,在秦穆公时期已经逐渐受到权力的分割,而且秦穆公驾崩之时,据说曾有许多重要大臣殉葬,其中的能臣武将不在少数,这算是秦国历史中的一场浩劫,更是康公共公两代励精图治却也未能超越秦穆公之朝的原因。

  那么,显然,秦桓公的时代,真正的审时度势纵览天下大势的人才尚且不多,能在秦桓公朝中担当重要武将的人物,恐怕也不会比孟明视和白乙丙等人高明多少。杜回很快就在战场上败给了晋国。主动出击的秦军只能撤回秦境,静待更好的时机。这场战事,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结草衔环”的神话故事。

  晋国几代混乱,几大家族掌控晋国朝政,楚国既已称霸,晋国之军力虽不可小觑,却开始有力不从心之感,便想与秦国交好,主动向秦桓公伸出了橄榄枝,希望通过会盟的方式重新建立友善的外交关系。

  公元前580年,晋国在历公按照约定之日,提前来到河西之地,兴高采烈的准备与秦国建立盟友关系,哪里知道秦桓公根本不愿过河,就在河东营地驻扎,晋国历公隔河相望,春秋史上最离奇的会盟就此出现,晋国国君与秦国外交官在河西签署盟友协议,秦国国君则在河东与晋国外交官签署盟友协议。这种协议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双方所秉承的本身就是互不信任的态度,所以此次会盟可以称为双方的正式宣战。

image.png

  回到秦国的秦桓公,根本就没有把会盟当作承诺,直接就暗地里联络狄人攻伐晋国。晋历公于此认识到秦桓公的真实面貌,在晋国找人写了篇千古传颂的《绝秦书》,历数秦桓公的罪状,洋洋洒洒近千字,简单点说就是咒骂秦桓公“给脸不要脸”,还派了个口齿伶俐的外交官魏相,跑到秦国去,向秦国正式宣战,把个秦桓公批得十恶不赦,从此便是晋国与秦国彻底决裂,成为绝对的仇敌之国。

  随后,晋国以《绝秦书》诏令天下,联盟齐、宋、卫、郑、曹、邾、滕等八国联军,大破秦军于麻隧。经此一役,秦国元气大伤,秦桓公在政治斡旋中的不成熟决策,终导致三代的坚持成为泡影,输了名声,输了战争,输了国际形象,还输了秦国的发展大计。自此秦国数百年衰败,淡化在晋国的影子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桓公有什么故事齐桓公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齐桓公出生的年代,周天子再也不能主宰天下,天下失礼久矣,各个诸侯国逐渐脱离了周朝的道德管制,周朝式微。齐桓公便是这个时候出生的,仿佛这个时代就是为他铸就的,而他的出现也必将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一场春秋大戏即将拉开序幕。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毫无疑问他是春秋时期最耀眼的一颗新星。齐国在他的带领之下,逐渐强盛起来。连周天子看在齐国的面上,都要敬其三分听其号令,而这位英雄在其光辉的表面之下,又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权力和人性的抉择,阴谋与权术的交织,紧张而又有序的崛起之势,都向我们缓缓道出了春秋一代霸主的传奇又辉煌的一生。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被称为姜小白又被称为吕小白,或是公子小白,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齐桓公的母亲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齐桓公小白与公子纠争夺帝位,最后齐桓公成功脱颖...
· 秦桓公
生平继位前605年,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继位。辅氏之战前601年,晋国会同白狄攻打秦国,抓获了秦国间谍,在绛(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的街市上将其处决,六日后秦国间谍死而复生。前594年七月,秦桓公派兵攻打晋国,两军在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晋军大获全胜。原来魏颗的父亲魏武子魏犨有一小妾没有生孩子,魏犨刚刚生病时,命魏颗将小妾另嫁他人,魏犨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小妾用来殉葬。魏犨死后,魏颗将小妾另嫁他人,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嘱咐。”后来魏颗做梦梦见那位老人,老人说:“我就是那位小妾的父亲,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救了我的女儿。这就是成语“结草衔环”中结草的典故。前589年,鲁成公和楚国公子婴齐、蔡景侯、许灵公、秦国右大夫说、宋国华元、陈国公孙宁、卫国孙良夫、郑国公子去疾、齐国大夫、曹国、邾国、薛国和鄫...
· 汉武帝一生对汉朝有过哪些功劳有犯过哪些过错
汉武帝刘彻自7岁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为皇。16岁登基的时候是公元前141年,虽然前135年窦太后干政,但是汉武帝也从窦太后去世后独掌大权,他的母亲王太后虽想效仿窦太后,但是其实际权力并没有窦太后那么大。所以从登基开始算起汉武帝从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都是他的在位时间,因此汉武帝在位时长54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正是“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是笃信黄老之术的人,和他们不一样,刘彻是崇尚儒家学说的,因此和赵绾、王臧等人一起草拟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等计划,但是窦太后推崇黄老,因此私下查赵绾、王臧的不法之事,使二人自杀,因此汉武帝的计划美誉得到实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22岁,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掌权,开始大展身手。汉武帝开始为儒学铺展道路,并通过儒学,巩固中央的权威,因此许多人认为汉武帝采用的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的政策。因为文景之治使西汉国力日上,所以汉武帝继承的同时准...
· 秦始皇生平有哪些政绩?秦始皇又是怎么死的
一个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王,期望他的大秦帝国能够一传十,十传百,千千万万地传承下去,建立万世的基业。最后他的帝业也只存在了十五年,他的万世帝王梦就此,而且他没想到,在他去世之后,这个大秦帝国迅速地分崩离析。虽然他因施而遭到后世千古骂名,但是他建立的制度、文化都深深影响着一代代的王朝,而秦始皇的身世、生死、功过都极其引人注目,因为此而备受关注。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他十三岁就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公元前259年的某一天,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婴在赵国邯郸出生了。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秦始皇的功绩很大,虽然他一生犯下的错误也不少,但他的功大于过,任何一个君主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即使是再仁慈的君王也有暴怒的时候,即使暴君也有温柔的一面。秦始皇也是如此,他掌...
· 卫桓公是被谁弑杀的?卫桓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卫桓公是被谁弑杀的?卫桓公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桓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13任国君,在位一共15年时间。卫桓公并不是卫庄公正妻的儿子,但却是被正妻庄姜抚养长大,此后被立为太子。卫桓公还有两个弟弟州吁和卫宣公,原本卫桓公还十分宠爱弟弟州吁,但州吁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最后集合卫国流民将卫桓公弑杀,并且自立为君。而卫桓公也成为了春秋第一位遭到弑杀的国君,州吁为什么要弑杀自己的兄长?这背后到底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古代,有一个字是最为大逆不道的,那就是弑。它的意思是子杀父、臣杀君,前者违背天理人伦,后者违背礼法纲常。无论在哪朝那代,这种行为都是被人所唾弃的,是要写在史书上被后世所咒骂的。在春秋时期,弑君的行为一开始是没有人敢做,直到一个倒霉的国君成为第一个后,这个潘多拉魔盒就被打开了。公元前735年,卫国国君卫庄公去世,太子完继位,他就是卫桓公。卫桓公能够坐上王位,实在有些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