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长沙窑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6
转发:0
评论:0
遗址概况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长沙望城区铜官镇和丁字镇一带,沿湘江东岸分布,分铜官镇和石渚湖两大窑区。历史上长沙窑并未见于任何史书的记载,但据研究,它应从岳州窑发展而来,始于唐初,兴盛于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它是一处民间的瓷窑,早期以烧制碗、盆、壶、罐等生活器具为主,后来也兼烧镇纸、砚台等文房用品和动物造型的玩具。其制品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不少出口,远销至日本、朝鲜、暹罗、南洋甚至西亚、非洲等地。长沙窑早已废弃达千年之久,目前仅存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发掘了19处瓷窑,最大的达万余平方米。不少遗址内瓷器碎片堆积如山(自古瓦渣坪的地名由此而来),最厚的达4米之多。其中较典型的是陈家坪窑,它是一座龙窑,依山而建,窑床为斜坡式,长34米,宽4米,坡度约20度。其火膛、火门和风道、烟道等均为砖砌,窑底部有多层烧结面,窑内还残存一些窑具。长沙窑附近曾有着丰富的瓷土,部分...

遗址概况

遗址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的长沙望城区铜官镇和丁字镇一带,沿湘江东岸分布,分铜官镇和石渚湖两大窑区。历史上长沙窑并未见于任何史书的记载,但据研究,它应从岳州窑发展而来,始于唐初,兴盛于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它是一处民间的瓷窑,早期以烧制碗、盆、壶、罐等生活器具为主,后来也兼烧镇纸、砚台等文房用品和动物造型的玩具。其制品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不少出口,远销至日本、朝鲜、暹罗、南洋甚至西亚、非洲等地。

长沙窑早已废弃达千年之久,目前仅存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发掘了19处瓷窑,最大的达万余平方米。不少遗址内瓷器碎片堆积如山(自古瓦渣坪的地名由此而来),最厚的达4米之多。其中较典型的是陈家坪窑,它是一座龙窑,依山而建,窑床为斜坡式,长34米,宽4米,坡度约20度。其火膛、火门和风道、烟道等均为砖砌,窑底部有多层烧结面,窑内还残存一些窑具。

长沙窑附近曾有着丰富的瓷土,部分采矿洞坑留存至今。现在古窑周边的制陶业依旧比较发达,部分小型作坊还在使用传统的工艺进行生产。

工艺特点

长沙窑

长沙窑釉下褐彩葡萄纹三耳棱口壶,唐,揭西县出土,广东省博物馆藏

长沙窑是在1957年被发现的,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从这些器物来看,长沙窑瓷器的胎质多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蓝、酱、黄等色为主,釉层较厚。它们的造型美观别致,样式新颖多变,尤其是瓷塑的动物玩具更是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而将文字和绘画用于纹饰,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文字有民歌、诗文、谚语等,书写在器物明处。绘画有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图案清新自然,颇具生活情趣。

长沙窑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贴花、贴花、刻划花、印花、镂空和雕塑等装饰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 。唐代以前的瓷器多为青瓷单色釉。而自唐代以后,人们开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毛笔在未烧制的瓷器上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并焙烧,使色彩从釉下呈现,大大提升了美观度。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技法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长沙窑发现以前,人们只能找到最早为宋代生产的此类瓷器。而长沙窑出土的一些釉下彩瓷器都有铭文标示“元和三年”(808年)、“开成三年”(838年)、“大中九年”(855年)等纪年,因此可将釉下彩出现的最晚年代前推至唐。同时根据唐代关于湘瓷的一些文章诗句,并结合考古的地层关系,这里也被基本认定为就是釉下彩的发源地。

参看

陶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沙窑陶瓷艺术与湘楚文化
长沙窑器具敦实的造型、写意般的釉下装饰图案是对楚地民风生动活泼的反映。其装饰题材体现了湖湘人平和、朴实,热爱生活的特征,书法装饰和图案则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注,装饰中的佛教文化形象又表现出受道家学说的影响,这两个特征表现出长沙窑陶瓷器具兼具了入世和出世的精神之美。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大致兴起于唐代中期,于五代逐渐衰落。唐代时,我国瓷器已大量外销,外销陶瓷品种多样,除邢窑白瓷、越窑青瓷以及三彩陶之外,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器亦可谓独树一帜。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吸收三彩陶以及文化、佛教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釉下彩工艺,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长沙窑的陶瓷艺术受着诸多文化的影响,而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是其根基。长沙窑是楚人的智慧结晶,是湘楚大地培育的艺术之花。楚地的环境、文化与湘民桀骜不驯的性格,使得长沙窑在唐代陶瓷业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瓷窑的风格特征。“长沙窑陶瓷器中数量最...
· 德清窑
陶瓷特色造型古朴,比例匀称。德清黑瓷的烧制温度已经很高,因此素胎的瓷化程度较高,已达到了现代工业要求的结晶标准。釉料制作精良,经过化验含有8%的三氧化二铁,故而在烧成后,釉面色黑如漆,有细小开片。同时因为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釉面在底部有堆积现象。参考资料德清窑黑釉鸡头壶,故宫藏品德清窑黑釉唾壶,故宫藏品
· 崔公窑
参考(清)兰浦原著、郑廷桂增补,连冕编注《景德镇陶录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ISBN7806037926
· 耀州窑
参考文献陕西考古研究所.宋代耀州窑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立地坡上店耀州窑址.陕西:三秦出版社,200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台北:丹青图书,1986.冯先铭.冯先铭谈宋元陶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 瓶窑镇
辖区瓶窑镇辖有:社区(5):里窑社区、杨梅坞社区、新窑社区、华兴社区、瓶窑社区;行政村(13):外窑村、南山村、张堰村、长命村、西安寺村、石濑村、塘埠村、凤都村、大观山村、崇化村、窑北村、彭公村、奇鹤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