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
历史沿革西汉置县,至北齐均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属魏州,唐因之。宋金属大名府。元属大名路。明属大名府,县治迁于今址。清乾隆二十三年,省入大名、元城。1940年复置。行政区划下辖7个镇、14个乡,561个行政村:魏县网站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魏县网魏网365
历史沿革
西汉置县,至北齐均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属魏州,唐因之。宋金属大名府。元属大名路。明属大名府,县治迁于今址。清乾隆二十三年,省入大名、元城。1940年复置。
行政区划
下辖7个镇、14个乡,561个行政村:
魏县网站
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魏县网
魏网3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魏县蒋氏叙源
魏县蒋氏叙源更新时间:2015/7/2110:19:06点击次数:83蒋鸿林直隶大名府魏县蒋氏,明初山西返迁移民。迁始祖蒋大成(蒋成)元仁宗延v元年(1314)出生于军户之家,少小行伍,驻居凤阳府寿州(怀远)大磨山。军中转战于安徽、湖北、河南、山西(小云南)等地。明洪武三年退伍大名府,洪武二十二年建蒋家庄,今砖井村北高埠之上。明惠宗(朱允桑┙ㄎ亩年(1400)去世,享年86岁。其弟蒋二成,永乐十三年(1415)年近百岁,从山西返迁魏县大马村,卒后茔葬大磨老茔(今砖井村西南)。现存宗轴记载,迁民初族支衍分老三股。二世蒋兴,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生人,元末居家,明初随父辈军中服役,生子:桂、元(文字辈)。后裔居住大磨村、大马村、马夹河及福建等地。蒋旺,元顺帝至元四年生人(1338),元惠宗至元十三年(1353)大名路水旱蝗灾,年景不好。次年初投军凤阳,后以百户长调任福建屯所,洪武二十五年授...
·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杜羔
杜羔,洹水人(今河北魏县大磨乡杜枣林村),杜佑之孙。贞元初,及进士第,后历振武节度使,以工部尚书致仕。杜佑之孙。羔有至性,其父任河北而尉卒,访父墓邑中,故老无存者,馆于佛寺。日夜悲泣。忽于屋柱煤烟下,见字数行,拂视之,乃父遗迹。云:我子孙若求吾墓,当于某村某家问之。羔哭而往,果有父老指其丘墓。
· 河北魏县栗氏族人分布情况

魏县位于河北省南端,冀豫两省交界处。北接广平县,东接大名县,西与成安、临漳县毗邻,南与河南省安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为界,下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1个村庄,总人口105万人。其中栗姓分布于17个乡镇,42个村庄,栗姓人口大约一万多人。具体分布如下:街道办:西小门村、岗井村。魏城镇:栗辛寨、疃上村。沙口集乡:集东村、大屯村、斗门村、岗上村、沙圪塔村、东张庄村、陆十疃村。野胡拐乡:野西村、野东村、大路固村。德政镇:王刘庄村。车往镇:栗庄村。北皋镇:东街村、南街村、栗村、北刘岗村。东代固镇:后阎庄村。回隆镇:刘庄营村、南栗庄村。仕望集乡:张街村、浅疃村。院堡镇:院堡村、西薛村。大磨乡:前大磨村、后大磨村、后柴曲村、栗柴曲村、韩柴曲村、泊儿村。大马村乡:大康庄村。大辛庄乡:大辛庄村、小辛庄村。边马乡:袁骈村、东楼底村。棘针寨镇:前屯村。台头乡:西汤村。牙里镇:任村、卞村。共计42...
· 魏县大庄绩善堂籍氏世系
魏县大庄绩善堂籍氏世系河北魏县沙口集乡的大庄村籍氏,自明朝永乐年间以来就在此居住,在该村西南地的八亩坟地,就是自明朝该支籍氏的祖坟地。由于原有家谱失传,现已说不清祖坟地内有多少墓穴,也无法说清埋葬多少代人。据传说,原有祖坟风水已破,文贵公另立祖坟。在该村东北地的籍氏坟地,文贵公是始祖。现有族谱新建于1963年,由尚智公所修。尚智公所修族谱,只上溯到了他的天祖(即高祖之父)籍文贵。至于从该支迁移始祖到到文贵公,其中间世系,现已无文字记载。下列世系起自文贵公。一、1―6世㈠、1―3世始祖籍文贵―2世长子占敖(有三子)、次子占龙(后世不详)2世占敖―3世长子相明(有两子)、次子相贤(后世不详)、三子相元(有两子)㈡、3―6世⑴、相明支系3世相明(有两子)―4世长子籍祯(有两子)、次子籍祥(后世不详)―5世长子富井(有两子)、次子富海(后世不详)5世富井―6世长子籍德(有一子)、次子籍闰(有三子)...
·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杜正伦
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主要成就贞观年间,杜正伦被唐太宗选为东宫辅臣,教导太子李承乾。他出入于皇帝所在的太极宫与太子所在的东宫,参与机密,以干练著称。担任宰相后,杜正伦又上疏高宗,建议精简入流品官。轶事典故杜正伦出身洹水杜氏,与京兆杜氏同出一祖,但支系较远。他曾请求与京兆杜氏连宗,却被拒绝,便怀恨在心。京兆杜氏聚居处名为杜固,相传有旺盛发达的地气,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