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86
转发:0
评论:0
历史背景历史上,基督教由于教义上的意见分歧和不同的因素,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其中著名的基督教大分裂,就将不同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等)之间的联系中止了。近代,不同的基督教团体都积极展开宣扬基督教的工作,却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竞争和争拗。于是,一股期望基督教合一的推动力量便逐渐形成。发展1910年6月14-23日,在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上,来自159个基督新教团体的代表同意基督徒之间应互相尊重,决意谋求各教会宗派在宣教地区的合作,以促进教会的合一见证,开展了运动主要的第一步。穆德在大会上倡导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会后担任委员会主席。于是在1921年,国际宣教协会(IMC)于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推行联合性工作,使各教会宗派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得以表现出基督徒的合一。在联合发展宣教事工的气氛下,产生了两个组织:生活与工作委员会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于1937年,英国牛津召开的...

历史

背景

历史上,基督教由于教义上的意见分歧和不同的因素,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其中著名的基督教大分裂,就将不同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等)之间的联系中止了。近代,不同的基督教团体都积极展开宣扬基督教的工作,却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竞争和争拗。于是,一股期望基督教合一的推动力量便逐渐形成。

发展

1910年6月14-23日,在爱丁堡举行的世界宣教会议上,来自159个基督新教团体的代表同意基督徒之间应互相尊重,决意谋求各教会宗派在宣教地区的合作,以促进教会的合一见证,开展了运动主要的第一步。穆德在大会上倡导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会后担任委员会主席。于是在1921年, 国际宣教协会(IMC) 于在瑞士日内瓦正式成立。旨在积极推行联合性工作,使各教会宗派在世界各地的宣教工作得以表现出基督徒的合一。在联合发展宣教事工的气氛下,产生了两个组织:生活与工作委员会和信仰与教制委员会。

于1937年,英国牛津召开的会议上,国际宣教协会的主席穆德倡议成立 普世教会协会(WCC) 。同年,在生活与工作委员会与信仰与教制委员会的会议中,决定响应国际宣教协会的牛津会议的倡议,成立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1938年,世界基督教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英国圣公会大主教田波负责筹备工作。1948年8月22日至9月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会议中,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强调“凡认耶稣基督为上帝及救主”的教会都可加入成为会员,进一步促进教会不同宗派之间互相学习和彼此合作。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号召教会合一,世界合一,人类合一。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大力宣传“教会合一”,宣称“教会是超国家、超民族、超阶级的普世性实体”,号召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终止历史上的对立,采取联合行动。但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行动却受同年成立的 万国基督教联合会 ( 英语 : International_Council_of_Christian_Churches ) (ICCC) 所反对,成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另一发展。

1961年,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与国际宣教协会正式合并。自此,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汇为一条主流。为了促使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基督徒联合,使基督教信仰大幅度简化。2002年5月21日,在美国克里夫兰举行全国性的“基督徒合一”讨论会上,天主教宗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的枢机主教卡斯帕(Cardinal Walter Kasper)指出,合一运动的目的并非要统一所有教会,而是要使不同教会宗派间的相反元素转变成互补元素。

进展与障碍

进展

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主张“教会合一”,终止基督教各大教派内的对立;提倡相互对话,建设“以自由、和平、公义为基础”的“大社会”。

新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支持,一些基要派教会由于信仰上的原因而没有参加;一些福音派教会则对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持有保留态度。在1961年于新德里举行会议时,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有突破性的进展——东正教作出了响应。而天主教曾于早期抵制此运动,教宗庇护十一世曾在1928年通谕禁止天主教神职人员以代表教会的身份参加任何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之会议。但在1962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意在不改变天主教信仰与教条之情形下寻求基督教界的合一。虽然天主教不是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之成员,但教宗保禄六世已于1965年命教廷设立联合工作组开展了对话门槛,从而推进了合一政策。

障碍

在推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中,除了要回避各基督宗教内的宗派和教派之间的教义矛盾外,其他社会层面的矛盾因素都是待解决的障碍。为了促使不同地域和群体的基督徒联合,唯将基督教信仰大幅度简化,教义的问题被简约为若干非神学化的口号。近年欧美各地信徒的减少也是教会推动合一的因素。

在神学上,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分歧也很大。东正教一直也强调自己完全保留了初期教会的传统,而天主教一直也认为教宗是所有教会的最高领导,新教则强调要回到《圣经》为基础。更明显的分歧是在神职人员应否独身、神职人员的制度如何、《次经》的地位、圣礼的问题、政教关系、圣母及圣徒的敬礼(新教则认为这是‘崇拜’圣人圣女)等等问题,三教也无法有一个共识。

除神学上的分歧,历史是另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东正教11世纪和天主教分裂以后,一直也不承认罗马教宗的权威,并认为天主教远离了初期教会的传统;而新教和天主教在宗教改革之后一直存在冲突(例子有三十年战争和其他宗教战争,冲突长达数百年),也叫不少新教徒难以接受天主教。在北爱尔兰,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过去的流血冲突已清楚说明了两者的历史分歧是一大障碍。

其他的矛盾因素,在宗座促进基督信徒合一委员会的主席枢机主教卡斯帕的一段话中可见一斑。卡斯帕曾表示:“从一方面看,一些古老的对立已经被克服,彼此变得比较接近。从另一方面看,新的歧见又不断产生,这些歧见特别发生在伦理和道德等争议性问题上,例如堕胎、离婚、安乐死和同性恋,虽然在这些议题上,主流教会至今都是持反对的立场。此外还有种族、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些问题经常成为彼此分裂的因素。总之,东正教各独立教会之间、圣公会内部、宗团体内部、甚至天主教内部的紧张关系,都危害基督信徒大公合一运动的对话,因为内部若缺乏一致性,将阻碍外部的一致性,进而导致大公合一运动的瘫痪和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 万国基督教联合会 ( 英语 :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 ) (ICCC)于194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成立,并认为使各宗教联合成世界大统一教会的行动是有违《圣经》教训的、是耶稣所指的敌基督者。

主要人物

推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主要著名人物有:

穆德(J. John Mott)— 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之父

纳坦·瑟德布卢姆大主教(Archbishop Nathan Söderblom)—瑞典信义会

布兰特主教(Bishop Charles H. Brent)—美国圣公会

威廉·汤朴大主教(Archbishop William Temple)—英国圣公会第98任坎特伯里大主教

俄南会督(Bishop G. Bromley Oxnam)—美国卫理公会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Pope John XXIII)—天主教

教宗保禄六世(Pope Paul VI)— 天主教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 天主教

罗哲兄弟/修士 —泰泽创立人

相关条目

普世教会协会

参考文献

基督教简史(八)- 多元化时期 普世合一运动

穆德与普世合一运动

普世教会 第310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普世教会协会
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一系列初步成功的一部分,一些教会在爱丁堡举办了1910年世界宣教会议;此次会议的主席约翰·穆德就是后来普世教会协会的创办者,他在1946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与会的教会领导者达成一致,在1937年创建普世教会协会,将信仰与教制运动、生活与行为运动两个组织进行合并。普世教会协会的正式成立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推迟到1948年8月23日。当时,147个教会的与会代表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见证上述两组织合并成一个新的组织。这一成果后来在1950年于瑞典隆德举办的第二次会议中获得巩固,在这次会议中,英国循道宗的罗伯特·牛顿·弗鲁(RobertNewtonFlew)起草了一项意义重大的文献《教会的本质》(TheNatureoftheChurch)普世教会协会的会员教会涵盖了东正教会的绝大多数派系,许多新教派系,包括普世圣公宗、浸信会、信义宗、循道
· 亚历山大科普特正教会
亚历山大教宗参考文献TheChronicleofJohn,BishopofNikiu:TranslatedfromZotenberg"sEthiopicText.R.H.Charles(translator).EvolutionPublishing.28February2007.ISBN978-1-889758-87-9.Meinardus,Otto.TwoThousandYearsofCopticChristianity.Cairo:AmericanUniversityinCairoPress.1October2002.ISBN977-424-757-4.Partrick,Theodore.TraditionalEgyptianChristianity:AHistoryoftheCopticOrthodoxChurch.Greensboro,NC:FisherParkPress.June...
· 合一
Prolog中的合一同一概念是在Prolog背后的主要想法。它表示绑定变量的内容的机制并可以看作为一种只一次的(one-time)赋值。在Prolog中,这种操作用符号"="来指示。在传统Prolog中,未实例化的变量X—就是说在它上面以前没有进行合一,可以合一于一个原子、一个项、或另一个未实例化的变量,因此在效果上变成了它的别名。在很多现代Prolog方言和一阶逻辑演算中,变量不能合一于包含它的项;这叫做出现检查。Prolog原子只能合一于同一个原子。类似的,项只能合一于另一个项,如果顶部函数符号和项的元数(arity)和这个项是一样的,并且参数可以同时合一。注意这是递归行为。由于它的声明本性,一序列合一的次序(通常)是不重要的。注意在一阶逻辑的术语中,原子是基本命题而且其合一同Prolog项一样。合一的例子A=A:成功(重言式)A=B,B=abc:A和B二者合一于原...
· 世界运动会
比赛项目世界运动会过去一直都以非奥运体育项目为主,包括沙滩排球、女子举重、跆拳道等项目在未获纳入奥运之前,都一直为世界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世界运动会现时举办的运动项目包括:蹼泳、壁球、野外定向、剑道、箭术、台球、健美、保龄球、曲棍球等。2012年奥运会剔除了垒球项目,故2009年的世运会将垒球列入邀请赛项目;但另一个被剔除的项目棒球则未列入。正式项目邀请赛美式足球直排轮曲棍球垒球门球巧固球龙舟Pesäpallo现代五项过去项目桑搏:曾在1989年举办,可能复办删除项目羽球:自1992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棒球:自1992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在2012年奥运会遭到移除,2020年奥运会再次成为奥运项目,但未来仍有变数)跆拳道:自2000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蹦床:自2000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体操的一部分铁人三项:自2000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女子举重:自2000年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七人制橄榄球...
· 1910年世界宣教会议
外部链接[1]"ProtestantChristianMissions,RaceandEmpire:TheWorldMissionaryConferenceof1910,Edinburgh,Scotland,"byKimSanecki(AMaster"sThesisontheConference).TheWorldMissionaryConference1910byC.C.Morrison(afirsthandaccountoftheconferencefromaneditorofChristianCentury)Edinburgh2010TrinityTheologicalCollege,SingaporeEdinburgh2010OfficialSite.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