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魏象枢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5
转发:0
评论:0
生平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以清廉直谏名动一时,“自公卿大夫以至穷闾委巷,有识之人莫不乐道其行事而慨然叹慕其为人”,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顺治十年三月,建议实行京察。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陈名夏案牵连,辞官,讲学于愿学堂,“从此海内仰而望之,千载后想而像之”。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任言官,十七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申明宪纲等事》疏,曰“国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抚,故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则民穷财尽”。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上疏弹劾索额图受贿徇私。三藩之乱时对清廷后勤补给多所建树。工书法,尤长于行书。治学主张经世致用,属理学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死后其子整理其稿,编有《寒松堂集》十二卷。谥敏果。参考书目《张家口知名的历史人物

生平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以清廉直谏名动一时,“自公卿大夫以至穷闾委巷,有识之人莫不乐道其行事而慨然叹慕其为人”,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顺治十年三月,建议实行京察。顺治十一年(1654年),因陈名夏案牵连,辞官,讲学于愿学堂,“从此海内仰而望之,千载后想而像之”。

康熙十一年(1672年),再任言官,十七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上《申明宪纲等事》疏,曰“国家之根本在百姓,百姓之安危在督抚,故督抚廉则物阜民安,督抚贪穷财尽”。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上疏弹劾索额图受贿徇私。三藩之乱时对清廷后勤补给多所建树。工书法,尤长于行书。治学主张经世致用,属理学派。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死后其子整理其稿,编有《寒松堂集》十二卷。谥敏果。

参考书目

《张家口知名的历史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著名能臣魏象枢
魏象枢(1617―1687年),字环极(一作环溪),号庸斋,又号寒松,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以前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府治)人。进士出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作为能臣,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现有魏象枢《寒松堂全集》九卷存世。人物生平魏象枢生于1617年九月二十日(10月19日),顺治三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科给事中、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都察院左佥都御史、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已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能臣,在平定三藩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注重真才实学。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
· 河北省-张家口-蔚县魏象枢
魏象枢(1617-1687)清初大臣。字环溪、环极,号庸斋。清初山西蔚州(今山西蔚县)人。崇祯举人,顺治进士。历任刑、工、吏诸科给事中,顺天府尹,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多次疏请崇尚理学,慎用藩司,清核钱粮,考核官吏,深受康熙帝信任。后以病辞官,帝赐“寒松堂”匾额,遂号寒松老人。康熙二十五年卒。谥敏果。素治程朱理学,有《儒宗录》、《知言录》、《寒松堂集》等。
· 姚枢是谁?姚枢是怎么死的?
姚枢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生于公元1201年去,去世于公元1278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姚枢是营州柳城认人氏,后来他的先祖作为后唐使者出使契丹,一家就搬到了这儿。等到姚枢父亲一代的时候,因为在金国担任下层官吏,辗转回到中原,定居洛阳。姚枢就是在洛阳出生的,后来他父亲姚渊调任许州,一家人于是又迁到了许州。姚枢自幼刻苦读书,所得极高,受许州名士宋九嘉的赞赏。后来蒙古军队南下攻打金朝,许州攻破之时,姚枢被迫逃难。后来他得知宋九嘉在蒙古帝国任职,于是辗转来到燕京投靠。宋九嘉后来将他推荐给名臣杨惟中,当时他三十二岁,杨惟中二十七岁。虽然年龄有所差别,但是两人却相谈甚欢。后来在杨惟中的推荐下,姚枢前往觐见窝阔台汗,将其留在身边。1235年,皇太子阔出统兵攻宋,姚枢受诏从杨惟中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是姚枢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登场,他到汉地求访儒、道、释、医、卜、酒工、乐人等类人才。屡屡阻止...
· 姚枢是谁?姚枢是怎么死的?
姚枢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学家,生于公元1201年去,去世于公元1278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姚枢是营州柳城认人氏,后来他的先祖作为后唐使者出使契丹,一家就搬到了这儿。等到姚枢父亲一代的时候,因为在金国担任下层官吏,辗转回到中原,定居洛阳。姚枢就是在洛阳出生的,后来他父亲姚渊调任许州,一家人于是又迁到了许州。姚枢自幼刻苦读书,所得极高,受许州名士宋九嘉的赞赏。后来蒙古军队南下攻打金朝,许州攻破之时,姚枢被迫逃难。后来他得知宋九嘉在蒙古帝国任职,于是辗转来到燕京投靠。宋九嘉后来将他推荐给名臣杨惟中,当时他三十二岁,杨惟中二十七岁。虽然年龄有所差别,但是两人却相谈甚欢。后来在杨惟中的推荐下,姚枢前往觐见窝阔台汗,将其留在身边。1235年,皇太子阔出统兵攻宋,姚枢受诏从杨惟中随军出征。这一次出征是姚枢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登场,他到汉地求访儒、道、释、医、卜、酒工、乐人等类人才。屡屡阻止...
· 姚枢
生平先世自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内迁,后唐时奉命出使契丹。其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见窝阔台。从蒙古军攻南宋,途中访求三教、医学、占卜的专家,得儒生赵复,成为理学家。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不久弃官隐居,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中统元年(1260年)为东平宣抚使,元世祖即位(1264年)拜太子太师,改大司农,参与编制《至元条格》。卒谥文献。参考书目《元史》卷一五八《国朝文类》卷六O《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书史会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