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心肺复苏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15
转发:0
评论:0
内容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内容制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再实行开放气道(Airway),接着是人工呼吸(Breathing)。即"C-A-B"。心搏骤停与生命之链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患者心搏骤停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链条: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故综合:一般大众对心肺复苏术的熟稔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的普及患者一般可得到较高的救活率。评估和求助在施行心肺复苏前,急救者应对环境和患者进行评估,并向外界求助。评估和现场安全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应立...

内容

国际复苏联合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在联合制定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将心肺复苏的内容制定为:首先实行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再实行开放气道(Airway),接着是人工呼吸(Breathing)。即"C-A-B"。

心搏骤停与生命之链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患者心搏骤停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链条: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故综合:

一般大众对心肺复苏术的熟稔

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的普及

患者一般可得到较高的救活率。

评估和求助

在施行心肺复苏前,急救者应对环境和患者进行评估,并向外界求助。

评估和现场安全 急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应立即启动对无脉搏、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者的急救反应系统并进行心肺复苏。(当一个人呼吸停止但有脉搏时,急救员应施予急救换气(不做压胸),建议速率在成年患者为每分钟10至12次,婴儿及儿童患者为每分钟12至20次。)

启动紧急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如只有一名急救者在场,急救者应立即启动EMS体系(拨打急救电话),取来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如有多名急救者在场,其中一名急救者应按步骤进行心肺复苏,另一名启动EMS体系,取来除颤器(如果有条件),如需要时,立即进行除颤。

在救助淹溺或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时,急救者应先进行5个周期(2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启动EMS系统。

对于非专业急救人员,不强调脉搏检查,只要发现无反应,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就应按心搏骤停处理。对于医务人员,一般以一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检查脉搏(搏动触点在甲状软骨旁胸锁乳突肌沟内)。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秒,如10秒内仍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应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在检查一个无反应成年人的呼吸时,所该判断的是正常的呼吸;在检查婴儿或儿童的呼吸时,应该判断的是呼吸的有无,因婴儿及孩童常会有与成人不同却是正常的呼吸。

心肺复苏术的程序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年最新之心肺复苏程序,如确定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先进行30次心外压然后2次吹气, 此项更改令效率提升, 亦提高了救活率至80%

D.R.A.B.C

确保环境安全 (Danger, D) 观察及评估当时理场环境是否会对施救者或伤者构成危险,如有请先移除所有危险因素,如危险因素不能在短时间内移除(如火灾等等)就应考虑会否把伤者移离危险的理场。(注:尽可能不要移动伤者. 除非是当伤者不作移动时会造成更大危险甚至身亡时才应该移动伤者)

检查伤者清醒及反应程度 (Response, R) 在伤者的双耳呼叫及轻摇只肩五至十秒以测试伤者的反应,如没反应应着他人过来协助

畅通气道(Airway,A)以按额托颚方法畅通气道 (即是一只手按著伤者额部,另一只手托著伤者颚骨向伤者项额方向推),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观看伤者口内有否异物, 如有异物应立即清除。如怀疑伤者头或颈部受伤, 应以创伤推颚法畅通气道, 以免令脊膸神经受伤。

检查呼吸(Breathing,B)及检查脉搏和循环征象(Circulation,C)把面部贴近伤者口鼻以自身感觉和聆听伤者有否呼吸及留意伤者胸口有否起伏, 同时检查颈动脉, 急救员应将食指和中指从伤者喉核向自身方向滑下约2.5cm。检查呼吸及脉搏应在十秒之内完成。如伤者无呼吸及脉搏, 应着他人报警及提取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立即进行心外压30次比2次人工呼吸的程序。   新加坡提供居民心肺复苏培训

除了以下情况外,心肺复苏一经施行便不应停止:

伤者恢复脉搏及呼吸(如只回恢脉搏,则隔5秒吹气一次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医护人员到场接手。

急救员已精疲力尽。

自动体外去颤器(AED)于分析心率及进行电击时指示离开伤者。

AED会指示是否需要电击,之后一切跟从其指示进行急救程序。

如伤者恢复脉搏及呼吸但未清醒,应将伤者置复原卧式,并留意其脉搏及呼吸如伤者醒过来则应处理其他伤处(如骨折及出血)。

部分国家如美国鼓励市民无论有否学习心肺复苏亦应尝试进行心外压,但仍建议已考获受公认的急救证书的人士进行,其他人士如不肯定伤者情况不应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并立即报警或呼叫求助;伤病者清醒则作出安慰,使伤病者情绪得以稳定。

心肺复苏的重点

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不超过120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不超过6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按压

针对婴儿及儿童,不管是非专业性急救员或医护人员,按压部位:一手掌根部压于剑突上5CM左右,另一手按于此手,例如,直接按压胸骨如为右手,请将左手按压于右上背上,令右手各手指离开受压人胸壁,双臂不可弯曲,应当绷直双臂,以肩部或上半身力量下压,目前建议按压幅度要到达5CM以上。小儿下压幅度约4-5CM。针对所有的患者,施救者应用力且快速地按压,并在每一下按压间,让回复至原本的形状,并且将压胸的中断减到最小的程度;急救员应在施予两次急救换气后试着去感觉脉搏,此动作不能超过十秒钟。若急救员无法在十秒钟内判定眼前的病患有脉搏,应当立即继续心肺复苏;

按压时可能会导致的并发症有:胸骨骨折、肋骨骨折、血心包、心包积液、张力性气胸、胸腔积血等,急救者应在复苏后关注复苏过程中有否导致并发症状出现。

每按压30次,吹两次气,为一个循环。5个循环后(约两分钟),各用5秒钟的时间,分别检查颈动脉是否恢复搏动。如果脉搏未恢复,继续按压,以后每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

按压与通气的比例

对于成人的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一般为30:2;对于婴儿、儿童,或进行双人CPR时可采用15:2的比例。双人或多人施救时应每2分钟(或5个周期CPR)更换按压者,并在5秒钟内完成转换。

非专业与专业施救者之心肺复苏术之不同

心肺复苏术的技术,会根据施救者是否具有医疗专业背景,而有不同的建议:

非专业性施救者给予无反应之患者两次急救换气后,应立即施行压胸及换气。意即:当一般民众遇到无反应的患者时,他们不需要去学习评估脉搏或循环征象。

非专业性施救者不再学习单独施予急救换气而无压胸的相关技巧。  强烈建议:未经CPR培训的旁观者,对突然倒下且无反应(意识丧失伴无呼吸或呼吸异常)的成年人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按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直到 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急救人员、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

对小儿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及去颤术

在医院外,当一个儿童被发现时已经呈现心跳停止的状态,不管是非专业性施救者或医护人员,都应先给予五轮的(约两分钟)的心肺复苏术,之后再接上自动体外去颤器,因为大部分发生在儿童的心跳停止,病因并非心室颤动,若是立即接上并执行自动体外去颤器(需要停止一切动作以分析心律),将延迟急救换气及压胸的时机;而如果医护人员目睹儿童突然倒下,则该医护人员应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

面对一岁到八岁的儿童,若可行的话,急救员应使用儿科专用减轻电流量的去颤装置,这类针对儿科病人设计的减少电流量之装置,其适用年龄最大可至八岁(约25公斤重或约127公分高),传统的自动体外去颤器则适用于八岁以上的小孩(重25公斤以上或高127公分以上)及成年人。而儿科专用的去颤装置则不该使用在八岁以上的患者,因这类装置所提供的电流量,对较大的孩童、青少年或成年人来说,是不足的。

针对小于一岁的婴儿能否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的议题,目前没有明确赞成或反对的建议。

在实施医院里的急救时,急救员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并在第一时间使用自动体外去颤器或手动去颤器。使用手动去颤器时,首次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两焦耳的能量,而接续的电击使用每千克体重四焦耳的能量。

哈姆立克法(异物哽塞处理法)

1.意识没有丧失,气道部分阻塞:鼓励患者咳嗽观察是否演变成完全阻塞。

此时患者应仍可以呼吸、咳嗽或说话。

2.意识没有丧失,气道完全阻塞。

(a1).站在患者背后脚成弓箭步,前脚置于患者双脚间一手测量肚脐与胸窝,另一手握拳虎口向内置于肚脐上方,远离剑突测量的手再握住另一手,两手环抱患者腰部,往内往上挤按,直到气道阻塞解除或意识昏迷当双手无法环抱患者或患者为孕妇时,挤按的部位移至胸骨心脏按摩处。

(a2).气道完全阻塞的现象是患者无法呼吸、咳嗽或说话,此时通常患者两手按在喉部,脸部潮红,睁大双眼。两手应置于患者双手内侧每次挤按都要注意是否已有阻塞解除的现象(呕吐、咳嗽或讲话)注意是否患者已呈现昏迷, 若昏迷应以两手肘往上顶住患者腋下,靠在施救者的身上,再令其安全的往后躺下。

3.意识丧失,气道阻塞。

求救施行心肺复苏术流程。

每当施行人工呼吸之前都要检查是否口中有异物,若有就要以手指扫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手工业的复苏
?朱元璋对手工业十分重视。为了促进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他对匠户制度进行了某些改革。洪武初年,明廷继续沿用元朝的制度,将有技艺的工匠编为匠户,另立户籍,专为官府服工役。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命各地作战的总兵官和地方官员随时注意收集元朝的户口版籍,就包括匠户的版籍在内。第二年,又下令让各处“漏口脱户之人”包括匠户在内,须到所在官府自报户口,收籍当差,规定“许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三年,再次令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这种匠户人身依附关系很强,社会地位很低,而且世代不得脱籍,自然难有劳动积极性和技术创造性。后来,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便逐步对匠户制度实行改革。当时的匠户大部分归工部管辖,他们分散在全国的各省府,根据官府工役的需要,随时应召入京服役。十九年之前,工部曾建议对各地赴京服役的匠户实行轮班制,“籍...
· 汉初时代:学术的复苏与繁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后来的中国民族提供了丰足的精神资源,但真正使这种资源对后来中国社会的政制与文化发生重大影响的决定性因素是汉初的时代及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做的一切努力。汉初政治上的修养生息、无为而治直接促使宽松、自由学术氛围的形成,诸子各派都获得了继战国之后的又一次长足发展。
· 早春二月访故土万物复苏百事兴
2016年刚出正月,应齐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柏皇书画院秘书长柏建军之邀,中华柏氏家族委员会山东分会柏方友会长、柏皇书画院柏光岳院长等,驱车来到山东济阳河,寻根探祖访宗亲。在济阳河,柏氏宗亲们欢聚一堂,叙柏氏宗源,话骨肉亲情,谈家风祖训,谋文化传承。席间当地博物馆王邕馆长、文化站主任等也一同挥毫,共同祝福柏氏家族兴旺发达、柏氏文化传承光大!
· 秦陇文化—民间文化—复苏了的“古代交响乐”西安鼓乐
图一、这面鼓是周至集贤西村老乐社流传下来的,没人知道它的年代;图二、鼓乐社活跃在西安周边农村;图三、鼓乐在以前是传男不传女的,现在西安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女子鼓乐队;图四、李石根老人得知鼓乐有望进入世界遗产时,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图五、工尺谱是鼓乐演奏的乐谱。当85岁的李石根老人,得知自己苦苦研究50余年、几近心灰意冷的西安鼓乐,被陕西省选定并已申报非物质世界遗产时,近乎双目失明的他又一次拿起了笔,书写着自己还未完成的研究提纲,他说自己不写,担心后人把方向走错了。现在他已把这当成人生的最后一项任务,说写完了才好放心地“走”。的确,鼓乐已到了失传的边缘,如今申报世界遗产对拯救鼓乐是难得的复兴机遇。虽然申报结果目前还未出来,但这次申报活动足以让西安地区近20家乐社的数百乐人心头为之振奋。书院门的大吉昌乐社、端履门的朝贺巷乐社、北关的联志村乐社,它们为培养新人,提高演奏技艺,开始了每周定时的练习;...
· 古代漠北各族被沙俄屡次剿灭后复苏,归统沙俄后再无
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漠北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和林。在中国历史上,漠北地区经常有不同的游牧民族向南冲击长城,对中原王朝产生影响。中原王朝强大时,如汉时、唐时,也曾组织过大规模的征讨,产生了很多代表汉民族武力顶峰的军功,如封狼居胥、勒石燕然、犁庭扫穴等。在中原王朝衰弱时,游牧民族多次以漠北为根据地,不断袭扰中原地区,甚至在宋末、明末摧毁中原王朝的军事、政治秩序,入主中原。很多游牧民族,之前于史无载,好像是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间就变得很强大,直接出现在中原王朝旁边,也使中国的史官们也无从考究他们的来源,只好语焉不详地说他们是某某别部,大意是跟着某个民族一起迁徙过来的。中原王朝的皇帝们通过翻阅史册,肯定也发现了一个规律:北方游牧民族的发祥地有两个:在西北,是在阿尔泰山的中亚草原(北虏)。在东北,则是在呼伦贝尔草原附近(东胡)。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游牧民族,其发源地基本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