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2017-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沿革1906年,爱国女士王谢长达先生创办了一所女子二等小学堂,取名“振华”,意在振兴中华。1917年,王谢长达先生的三女儿王季玉先生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后,学成归国,主张“提高女权,非重视女子中等教育不可”,并于1918年秋增设中学部。1926年,王季玉先生接任校长。1928年秋,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迁入原苏州织造署(即现址),并确定学校的名字为“苏州振华女学校”。在随后的办学历程中,振华女校逐步形成了“进德修业,面向社会,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办学特色,学校声誉鹊起。1942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1953年1月,振华女校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同时改名为“苏州市女子中学”。同年8月,改为归属江苏师范学院领导,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1956年秋,开始招收男生,并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9年秋,与师院附属实验中学合并,王季...

历史沿革

1906年,爱国女士王谢长达先生创办了一所女子二等小学堂,取名“振华”,意在振兴中华。

1917年,王谢长达先生的三女儿王季玉先生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后,学成归国,主张“提高女权,非重视女子中等教育不可”,并于1918年秋增设中学部。

1926年,王季玉先生接任校长。

1928年秋,学校分为中学部和小学部,中学部迁入原苏州织造署(即现址),并确定学校的名字为“苏州振华女学校”。在随后的办学历程中,振华女校逐步形成了“进德修业,面向社会,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办学特色,学校声誉鹊起。

1942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

1953年1月,振华女校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同时改名为“苏州市女子中学”。同年 8 月,改为归属江苏师范学院领导,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

1956年秋,开始招收男生,并改名为“江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1959年秋,与师院附属实验中学合并,王季玉先生担任名誉校长,徐天放同志担任校长,并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3年7月,学校被确定为省示范学校。

1970年,学校改名为“苏州市第十中学”。

1971年,合并苏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2000年7月,合并苏州市第八中学,学校分为南校区(原第八中学址)的初中部和北校区的高中部。

2001年,学校通过国家示范级示范高中的验收。

2002年9月,学校组建振华双语实验学校。

2003年,学校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校园风景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瑞云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办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共事和谐发展发展立足于人的差异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使其获得幸福体验,确立人的主体意识学校活动午间音乐会诗歌节艺术节春季运动会秋季运动会英语文化周学生讲坛相关链接北京十五中北京十五中博物馆
· 苏州市第一中学
办学历史苏州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07年,初名为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亦称草桥中学。后历经多次改名,于1952年始称“苏州第一中学校”。1989年,学校被命名为“苏州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95年,市一中与苏州市三元中合办学,三元中学成为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1996年获批成为江苏省重点中学。现任校长:周春良。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迅速发展,于2000年成立了以市一中为依托的民办初中——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2003年,市一中又与苏州第二高级中学合并办学,并把草桥实验中学迁入第二中学,市一中本部仅保留高中部。学校又与中锐集团合作在高新区成立新草桥中学。2004年与英国北方大合会(NCUK)合作成立苏州国际预科学校。目前,学校包括苏州一中本部、苏州市草桥实验中学、苏州市新草桥中学、苏州一中分校、苏州国际预科学校。
· 江苏省-苏州缪彤
缪彤(1627—1697),第十二位状元,,明朝天启七年(1627)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卒。在乡里以循规蹈矩闻名,被乡人荐为遵循封建道德规范的楷模。他热衷科举考试,渴望中试夺魁先后5次公车北上应试。考取状元前,他曾向一张姓星卜家求问科场前途,此卜者声称缪念斋当贵为状元,后竟偶合应验。星卜张以此声名鹊起,门庭若市,累致千金。清代第14位状元韩菼在中试前,也去求问科举前程,张厉声曰:"此人来岁当死,还问功名乎?"后韩菼登科夺魁,星卜张遁隐匿迹。可见封建知识分子功名心切,迷信科举前途有鬼神佑助。康熙六年(1667),年届不惑的缪彤在北京参加丁未科殿试。是科同甲辰科一样,废八股,考策论。故应试者少,所取进士不被士人看重。榜发,状元缪彤,榜眼江南丹徒人张玉裁,探花山东平原人董讷。朝廷授官缪彤秘书院修撰。丁未科会试,未发榜前,缪彤心情忧郁,已束装欲归故乡。待榜发为状元,甚感荣耀。于是将其魁首心情和及第一...
· 江苏省-苏州潘霨
潘霨(1826—1894),初字燕山,后改伟如,号铧园,晚号心岸,江苏吴县人。官至贵州巡抚,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奏请开采贵州矿产,开启了贵州近代化之门。精于医,历官所至,恒以医济民。今所传《园医学六种》,乃其在江西时所辑刻。由监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顺天府捐输经费,保奏以从九品分发直隶。平生咸丰元年(1851)补西路同知司狱,旋改捐布政司理。阅四年,署天津县知县,旋捐升知州。咸丰十年(1860)补昌平州知州,是年因弹压土匪,保护城池,经监管顺天府府尹张祥河等保奏,奉旨赏戴花翎。同治元年(1862)提升为天津府知府。同治七年(1868)升任山东盐运使。八年升任山东按察使,同年调任福建按察使,次年又升任福建布政使。光绪三年(1877)四月任湖北布政使。四年十月接任湖北巡抚。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巡抚。光绪十年(1884),潘霨出任贵州巡抚。光绪十七年(1891)离职归里。光绪二十年(18...
· 江苏省-苏州归系
归系: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张文蔚。归系为光化四年(901)状元归佾之弟。此人正史无传。事迹失考。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